更新时间:2023-12-07 14:55
半糖主义(Half sugar doctrine)代表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
半糖主义代表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太苦的日子会使人沮丧失望;过甜的日子容易让人不识甜为何物,不懂珍惜,也许生命的最佳状态就是不回避烦恼与苦难,并学会给自己的日子加半勺糖,在若有若无间体味生命的香甜,领悟甘苦参半的人生真谛。
真实的生活是一半苦一半甜的。苦日子是要过的,但是甜日子也要更加充分享受才对。
半糖主义: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两个人婚后并不完全生活在一起,而是过着“五加二”的生活——五个工作日各自单过,周末两天才与“另一半”聚首。在非团聚日子里,他们会利用这个资讯发达时代的各种通讯方式(如手机、互联网等)联络,偶尔也会像恋人约会般地一起吃饭看电影,但随后他们又像朋友般友好告别各自散去。如果在不该见面的日子里,一方要到另一方的住处去,还必须“提前预约”。他们笃信距离产生美、小别胜新婚。“半糖夫妻”就是指周末才在一起住的夫妻,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婚内分居。受到工作压力或者生活习惯的影响的夫妻常常会选择这种生活方式。
半糖主义-来源
she半糖主义有个词很流行——半糖,它的流行大概要归功于一个台湾偶像组合的歌曲《半糖主义》。
歌里唱到: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若有似无的甜才不会觉得腻;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粘在一起,爱得来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这本是一首爱情歌曲,讲恋爱的道理,但其实,半糖的涵义不仅对爱情有益,对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益,它其实就是指人们对自己生活分寸的把握,说白了就是凡事要有个度。
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国的一句老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与半糖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一点亲密,有彼此的关心,但又不会太近,不会妨碍他人的私密空间;比如我们对事业成功的追求,应该努力争取,顽强拼搏,但又不急功近利,不奢求强求;比如我们对情感的向往,应该懂得珍惜,好好把握,但不束缚他人,给对方足够的自由快乐;比如我们对婚姻的态度,应该常常在一起,但又懂得亲密有间的道理。甚至我们的穿衣打扮,一日三餐,都该学会半糖——不过分、不过度、刚刚好,这样才会最好地摒弃生命里的苦,品尝到生活中的甘。
说到底,半糖主义代表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太苦的日子会使人沮丧失望,非我们所愿;过甜的日子容易让人不识甜为何物,不懂珍惜,也许生命的最佳状态就是不回避烦恼与苦难,并学会给自己的日子加半勺糖,在若有若无间体味生命的香甜,领悟甘苦参半的人生真谛。
半糖主义-现象
对爱坚持半糖主义当大量未婚者热烈同居的时候,一些结婚者却悄然分居,这果真应了钱钟书先生的婚姻“围城”说,然而,此刻出现的婚内分居者,却不是因为离心离德,而是企图用分居来为爱情保鲜。这便是半糖主义的直接体现。
“要天天相恋,但不要天天相见,只需要悱恻缠绵,绝不要柴米油盐,有共同的生活经验,绝不用共同的房间……”黄舒骏的这首老歌描述的幸福理想已经成为婚内Solo族半糖主义者的家庭规范。
Solo男女们已结婚登记在册,他们的家庭比许多人要优越,但夫妇两人执意要在一个城市里分开相处,只在时间轴上的某一个点才相遇,共度浪漫后再各回各巢。他们与传统的分居人士截然不同,主动演绎着婚内的Solo身份,也就是“婚内单身”。
1、同城分居
Solo本意是独奏,后来引申为“单飞”。如今,这种主动选择婚内分开生活的人士在国内各大城市已不鲜见。他们通常过着“五加二”的生活,即五天工作日里双方居住两处,只有到周末的两天里居住一处。这样双方都有自己的空间,彼此不会干扰。两人都觉得分开住能给自己的事业提供更多的时间。平时分开的两人只在周末或休假时聚在一起,偶尔也会相约一起吃饭或听音乐会,但如果在不该见面的日子一方想到另一方的住处,则需要电话“预约”让对方应允。采取这种生活方式,他们分开居住的原因一半是为了工作方便,一半也是愿意尝试这种新的生活模式,他们不会作任何努力来使两人生活在一起。
2、“独唱”不限年轻
甜蜜半糖主义Solo家庭,通常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夫妻双方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中,可以方便地获得各种资讯。所从事的工作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具有丰厚的收入,一般而言,夫妻双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住房。
Solo族的年龄特征却很难界定,这与通常人们认为只有年轻人才选择时尚生活这一思维定式有冲突。Solo族中并非只有年轻的成员,而是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到五十多岁的中年夫妻都有。这其中又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丁克家庭,家里有两处以上的住房,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和丰厚的收入,双方的感情也很好。但在相处10年后,彼此都觉得生活有了乏味的感觉,于是选择Solo,在自己的小圈子开始“独立”的生活。另外一种则是再婚家庭,而且以在机关工作的人员居多,男女双方的条件都非常优越,但因为彼此都有孩子,担心和对方的孩子处理不好关系而选择“周末夫妻”。
3、让爱保鲜
卡夫曼在他的《伴侣社会学》一书中说到:“这是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结合的愿望从来没有像我们这个社会那么强烈,那么理想化;另一方面,渴望结合的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苛求。作为这两个矛盾的折衷就是大家不组成一对。”这段话并非是描述婚内Solo,但它对婚内Solo同样适用。
对于这些“周末夫妻”,他们信奉的爱情就像S.H.E的一首歌曲《半糖主义》———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若有似无的甜才不会觉得腻。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爱得来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
一些年轻人选择婚后分开居住,是因为他们担心彼此不能白头偕老、不能从一而终,因此以退为进,来为爱情保鲜。对于这种保鲜功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副主任王震宇认为,并非所有的Solo家庭都能促进夫妻感情的增长。为了“小别胜新婚”目的而分居的,有可能会为平淡的婚姻生活增加一些常新的因素,从而刺激两人的感情保持鲜活状态,但是,如果分开的原因是因为不想过多见面,主观上想清静,这就会对两人之间的关系造成危险。时间长了还可能彻底分开。
半糖主义-评论
知心爱人的半糖主义认为,即使是相互紧紧牵手,也不代表属于对方。都被人紧紧牵着了,还可以不属于他,那你到底心里在想谁。半糖主义说,要有自己的生活,爱不是每天相依为命。爱不是每天相依为命,是拍挡,是战友,更不是两个签了一纸可以生儿育女的合同的生意伙伴。推开了家门,迎接自己的永远都是冷锅冷碗冷冰冰的脸皮。
半糖主义说,要永远觉得意犹未尽,若有似无的甜才不会觉得腻,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你什么时候听一个在热恋的男人或是女人说过腻?陪你哭陪你笑,滋润在爱情里的人哪一个脸上不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那个甜啊,由内而外地满溢,眉梢眼角收都收不住。若有似无的甜是什么?是一杯苦咖啡里只放半块糖滋味。甜,你根本尝不到,苦,你又明明放了糖。爱又不爱,感情里轻松地来去,这也是需要资本的吧!二十岁,你信奉半糖固然是新新人类的另类,到了四十岁你再说半糖,任怎样掩饰都还是牵强。25岁向上的女人更愿意做的可能就是求平求稳求安定,要一个相濡以沫的人来交换自己全部的真心。
负面评论:等全世界的夫妻都玩起“半糖”了,结不结婚还有什么区别呢?这个世界里太流行“独立”的词汇,于是所有人都觉得依赖一个人是件挺可耻的事儿,即便是夫妻。“半糖”是种风潮,是风潮就有落伍的一天,唯有持久的感情,永恒而经典,那种感情就叫做依靠。
正面评论:婚内分居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相敬如宾。不用担心极度不爽的时候还要履行义务;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女性频道,不用担心有人跟你抢遥控器;爱几时关灯就几时关灯;爱把电话粥煲多长就煲多长;爱横着睡就横着睡,爱竖着睡就竖着睡;爱网恋就网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