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9 10:08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是华东理工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
1952年10月,华东化工学院成立马列主义教研组。
1957年9月,学校成立马列主义基础教研组。
1984年6月,学校成立社会科学系;同年9月,学校马列主义教研室从建制上全部转为社会科学系。
1992年,学校行政管理专业开始对外招生。
1995年6月,华东理工大学在社会科学系及人文社会科学教研中心等单位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文法学院;同年,学校开始社会工作专业建设。
1996年,学校成立社会工作系,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及社会工作方向硕士生;同年,学校获应用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9年1月,学校文法学院更名人文学院。
2001年5月,学校将人文学院分离,成立社会学院。
2004年12月,社会学院更名公共与社会管理学院。
2005年,学校社会学学科列入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同年,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1月,公共与社会管理学院改称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2007年,学院社会学学科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同年,学院开始招收社会工作方向全日制博士及高校在职教师博士班。
2008年,学院开始培养社会工作方向博士后。
2009年,学院获批MSW学位授权点;同年,学院获批社会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年,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同年,获得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2011年,学校获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学院开始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招收社会服务管理在职硕士。
2012年,学院自主设置社会工作二级学科博士点。
2013年5月,学院成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同年,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入选首批“上海高校智库”。
2014年,学院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设社会工作方向。
2015年,学院智库更名为“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
2016年,学院成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单位。
2018年,学院开始招收首届非全日制社会工作方向硕士;同年1月,学院成立中国国内首个社工专业与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建立的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社会工作学院。
2019年,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学院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截至2021年6月,学院设有4个教学系,有5个本科专业。
系: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行政管理系、公共政策系
本科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据2021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社会学学科进入B+档。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社会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公共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社会工作、公共管理
据2021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社会工作系建有三个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
国家级特色专业:社会工作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
截至2021年6月,学院教师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多项。
截至2021年6月,学院与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联合设有“环境工程-社会学”双学士学位。
学院设有徐永祥社会工作基金、永真社会工作奖学金、赵环社会工作发展基金奖学金、齐家珊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基金奖学金、爱心托社会工作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等奖、助学金。
截至2020年9月,学院有教职员工(含博士后)123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31人,讲师38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曹锦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杨发祥
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陈蓓丽
全国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库成员:熊万胜
湖北省楚天学者:段文杰
宝钢优秀教师奖得主:杨发祥
截至2021年6月,学院设有应用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社会福利与公益发展研究所、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上海市社科研究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新时代国家安全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团队:“社会风险治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团队
2015年至2017年,学院CSSCI收录论文225篇,SSCI收录论文9篇;有二十余篇论文发表在《Social Work》《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中国国内外期刊上,每年有1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总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立4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5项。2019年,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9项,其中一般项目5项、青年项目4项。
截至2020年9月,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40余项;近5年在中国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千篇,出版了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智库论丛、”社会工作流派译库“等成果。
截至2021年6月,学院曾获中国首次“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获教育部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
(注:以上内容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6年,是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学院曾主办或承办“公共服务与城市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高端论坛、“长三角一体化研究”系列高层论坛、“儿童、家庭与社会”儿童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国际研讨会、“社会工作干预研究”国际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定期开展”智库-社会政策讲座系列“学术活动、学术月系列论坛等学术活动。
截至2021年6月,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学及科研学术机构保持着经常性的人员往来和合作,每年都选派青年教师和学生到境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及实习和交流等。
据2021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建设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二十余家专业实习基地;学院与奉贤区民政局共建有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院,与苏州园区社会事业局共建有社区发展创新学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成立肿瘤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在浙江省淳安县建有实践教育基地,在宜城街道设有“博士后工作站”;与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有志愿服务共建协议,与崇明区竖新镇仙桥村、江苏省蒋巷村、奉贤区海湾镇人民政府共建有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与上海市气象局、陆家嘴街道办事处共建有MPA教学实践基地;联合佛山联众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培养禁毒方向博士生;与长三角地区八所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洲社会学论坛”。
学院院标以汉字“社、公”作为造型元素,线条同时有机地变化为蓬勃向上的人、舞动的飘带,言简意赅地体现学院的内涵。蓬勃向上的人与汉字“社、公”有机交融、相辅相成,线条舒展奔放、大气磅礴,饱含着前进的动力和气势,象征学院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与学子的成才腾飞。舞动的飘带,是智慧与力量的凝聚,彰显着拼搏、团结、向上的精神,寓意师生满怀激情、锐意创新共建和谐校园的精神风貌。标志呈现出奋发向上之趋势,以其磅礴的气势与灵动的姿态相结合,表现了学院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定理念。
学院有微笑益GO社、So Dance街舞社、观海读书会、影视艺苑等学生社团。
学院曾组织开展新生快乐成长营、“寻甸社想”支教主题舞台剧、辩论赛、地球日彩衣大赛、DV大赛、新生提案大赛、“三史”知识竞赛、寝室装饰大赛、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中秋茶话会、主题文艺晚会、民族文化博览会、公共管理学名家系列讲座、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论坛、社科文化节等文体活动。
(注:以上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