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蓝刺头

更新时间:2023-07-20 20:53

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sii Hance)是菊科、蓝刺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单生。叶质地薄,纸质。基部叶及下部茎叶有长叶柄,全形椭圆形、长椭圆形、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向上叶渐小。全部茎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无腺点,下面白色或灰白色。复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或茎顶。头状花序长1.5-2厘米。基毛多数,白色,不等长,扁毛状。全部苞片24-28个,外面无毛无腺点。小花长1厘米,花冠5深裂,花冠管外面有腺点。瘦果倒圆锥状。冠毛量杯状;冠毛膜片线形,边缘糙毛状,大部结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茎直立,单生,上部通常有短或长花序分枝,基部通常有棕褐色的残存的纤维状撕裂的叶柄,全部茎枝被密厚的蛛丝状绵毛,下部花期变稀毛。叶质地薄,纸质。基部叶及下部茎叶有长叶柄,全形椭圆形、长椭圆形、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4-7厘米,羽状深裂;侧裂片4-5(7)对,卵状三角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线状长椭圆形;全部裂片边缘有均匀而细密的刺状缘毛。向上叶渐小。中部茎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与基部及下部茎叶等样分裂,无柄或有较短的柄。全部茎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无腺点,下面白色或灰白色,被密厚的蛛丝状绵毛。

复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或茎顶,直径约4厘米。头状花序长1.5-2厘米。基毛多数,白色,不等长,扁毛状,长7-8毫米,为总苞长度之半。外层苞片与基毛近等长,线状倒披针形,爪部中部以下有白色长缘毛,缘毛长达6毫米,上部椭圆状扩大,褐色,边缘短缘毛;中层长椭圆形,长约1.3厘米,上部边缘有短缘毛,中部以上渐窄,顶端芒刺状短渐尖;内层苞片长椭圆形,长1.5厘米,顶端芒状齿裂或芒状片裂。全部苞片24-28个,外面无毛无腺点。小花长1厘米,花冠5深裂,花冠管外面有腺点。瘦果倒圆锥状,长1厘米,被密厚的顺向贴伏的棕黄色长直毛,不遮盖冠毛。冠毛量杯状,长3毫米;冠毛膜片线形,边缘糙毛状,大部结合,花果期7-10月。

中国山东和辽宁的植株,在叶的分裂度上与中国南方地区的植株不同,即中国北方的植株,中下部茎叶倾向二回羽状分裂,一回为羽状全裂,二回为羽状深裂,二回裂片长披针形或长三角形。这也是一个多居群性质的种。

近种区别

蓝刺头(Echinops sphaerocephalus L.)与华东蓝刺头的主要区别是:基中下部的叶片羽状浅裂或深裂,裂片多对,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边续有短刺。瘦果被鳞片状毛。

产地生境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辽宁(南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福建、台湾、广西。生于海拔120米以上的山坡草地、荒坡或丘陵沙地。

育植技术

种子储藏:华东蓝刺头种子采收后,必须冷藏,置于冰箱内或5℃的冷藏箱,老采室温贮藏,夏天的高温将会使种子完全失去发芽力。

播种:撒播(25千克/公顷)及条播(12.5千克/公顷)处理较移植处理为佳,其公顷鲜根产量、单株鲜根重及根长均较高。3-4月间为适当播种期,播种后适逢北部地区的梅雨季节,可节省灌溉的成本。

高畦栽培:华东蓝刺头的根为主要收获物,山防风的根会随生育日数增加而增长,遇潮湿会变黑后腐烂,在多雨地区应行高畦栽培(60-90厘米)才能增加根的产量及长度。

生育管理:苗期最需适时灌溉及杂草防治以免干枯而死或因竞争不过杂草而死,排水不良易造成疫病及白绢病发生,严重时将导致全园枯死,血本无归。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夏季花期采收头状花序,鲜用或晒干。

主要价值

华东蓝刺头为较常用中药,根(中药名:禹州漏芦)和头状花序(中药名:蓝刺头)入药。禹州漏芦苦,寒,清热解毒,消痈,舒筋通脉。用于乳痛肿痛,痈疽发背,凛病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架。蓝刺头苦,凉,接骨,清热止痛。用于骨折,刺痛,疮疡。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无危(LC)。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