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更新时间:2023-09-30 11:10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华中师范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位于武汉风景秀丽的桂子山南湖湖畔,学科建设历史悠久、体育文化积淀深厚。

学院介绍

在学科建设方面,体育学院目前已经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招生授权,并具有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建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全面贯通,学科丰富、层次完备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体育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努力践行内涵式发展道路。在第四轮全国体育学学科评估中,学院排名全国高校并列第9位,位于B+等级。在中国软科的最新排名中,学院位于全国体育学科第8位。

在师资力量方面,体育学院有一支整齐精干、年富力强、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06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高级职称教师58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 29人,国际、国家级裁判18人,世界冠军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海外名师”项目入选专家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高校“教师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1人等。学院还聘有一批高水平的兼职导师,体育特级教师顾静、国家级教练员张亚东、奥运体操冠军杨威等8名一线优秀体育教师或教练作为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或兼职导师。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体育学院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科学研究方面,体育学院相继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以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累计科研项目经费超过2000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等近200部,累计在SCI、SSCI、CSSCI、CSCD等中英文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获得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政府奖励10余项,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10余项。

在场馆设施方面,学校建成投入使用的南湖教学实验综合大楼极大地改善了学院师生的办公条件、理论课教学条件和实验条件。建有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生化实验室、保健推拿实验室、运动心理实验室、运动解剖实验室, 多功能体育馆、羽毛球馆、体操房、武术训练房、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国际标准田径场(室内、室外)、网球场(室内、室外)等各类现代化体育场馆。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现有在读博士生近40人、全日制体育学学术型与专业学位体育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本科生800余人、留学生10余人。此外,体育学院还招收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公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等类型研究生。学院的人才培养硕果累累,优秀校友遍布海内外。仅在去年,全院学生荣获省级荣誉170余项,国家级荣誉60余项,获奖总人次达184项。

在社会服务领域,体育学院师生为国家游泳队、跆拳道队等多支国字号队伍备战多届奥运会提供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第三十届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二等奖。获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体育学院秉承“以生为本 以师为先”的办学理念 ,结合学校“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立足中南,面向全国,辐射世界,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学科基础雄厚、术科亮点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体育学院。

历史简介

早在1903年创办文华书院期间,就开设以教会学堂形式存在的体育课程。1952年成立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后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后,获准开设体育专业。1979年经教育部批准复办成立体育系,同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2005年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部的基础上组建体育学院。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建设成为中南地区培养体育师资和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摇篮。

教育教学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十分重视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和各项竞技比赛,多次在各类运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和较高的奖项。我院以艺术体操、健美操为特色,有20多人次获得世界和全国冠军,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注重对外学术交流,聘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以及体育界人士担任兼职教授,经常请他们来院做学术报告,指导和带动我院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我院也应邀多次派出教师前往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外访问、进修、讲学或担任教练等。学院也接受过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专家的访问,组织教师与对方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学科建设

博士点:体育教育训练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学

硕士点: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教育硕士(体育)、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

本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专业简介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中、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的体育教师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亦能在教委体卫处、体委、公安部门、武警、报社及电视台等单位从事体育工作和相关研究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较系统的教育、心理、人体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熟练地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动训练竞赛和体育科学研究等。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人体解剖学、体育保健学、人体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

主干课程:英语、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公共理论必修课、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统计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教学实习、见习、社会调查、生产基地、军事训练、教学比赛等。

主要专业实践:社会调查、教育教学实习、教学比赛等

运动训练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以及中等以上学校从事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等方面的人才以及专业队教练、公安、武警等特殊专业教练。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运动训练及体育教学方面的基本训练方法和手段,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以及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

培养对象:招收具有二级运动员以上运动水平和相当于高中学历的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四年本科学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主修项目理论与实践、运动选材、运动心理、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各专业专项等。

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课程和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教育学、计算机基础、英语以及公共理论必修课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教学的实习、见习、社会调查、生产基地、军事训练、专业比赛、教学比赛等

主要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实习、专业项目实习、社会调查、教学比赛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