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4 15:42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呼?’”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华亭鹤唳”。
陆机(公元261~303年),字士衡,西晋吴郡人。陆机身材高大,声如洪钟,满腹才学,文章冠世,儒生们都对他很佩服。父亲陆抗死后,陆机率领父亲的兵马,任牙门将。当他二十岁时,东吴被西晋灭掉,陆机退居故乡,闭门勤学,期间共有十年。
晋武帝太康(公元280~289年)末年,陆机与弟弟陆云来到洛阳,以文才名扬一时。后来,陆机跟随成都王司马颖,任平原内史。晋惠帝太安(公元302~303年)初年,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义,任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不料被长沙王司马义打败,死伤了许多将士。有一个统领万人的小都督孟超,是成都王司马颖的心腹。作战时,孟超不但不去打仗,反而率兵劫夺百姓财物。陆机查办此事时,孟超竟造谣说:“陆机要造反了!”于是又有一帮人跟着孟超起哄。
司马颖大怒,命令冠军牵秀秘密逮捕了陆机。恰好在那天夜里,陆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车前的黑帷把车子缠绕起来了,用手拨不开。天亮时,牵秀果然派兵来抓他。陆机脱下战时穿的衣服,戴上白色的便帽,与牵秀相见,神情自如,对牵秀说:“自从吴国灭亡以来,我兄弟和宗族的人蒙受国家的大恩大德,在内出谋划策,出外执掌兵权。成都王委我以重任,我多次辞谢不干,但是得不到恩准。今日被杀,难道不是命中注定么!”于是,他给司马颖写信,措词十分悲切凄凉。接着,他叹息说:“家乡华亭的鹤鸣叫声,我再也听不到了。”
陆机在军中被害时,时年四十三岁。他的两个儿子陆蔚、陆夏也同时被杀害。因为陆机无罪受冤而死,所以士兵们都感到很痛心,莫不失声痛哭。这一天,大白天就雾气迷漫,天昏地暗,狂风猛吹,树木断折,大雪纷飞,在平地积了一尺多深。人们说,陆家父子死得太冤枉了,以致天怒人怨。
陆机之死,实际上是西晋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牺牲品。人之将死,其心也善。大概是因即将面对死亡的人,对人生会有更多的留恋、追忆和反省,对社会有更多的思考,从而参破人生,理解社会。
人们常常为蝇头之利终生奔波,直至生命戛然而止,到绝境才发生出:“华亭鹤唳,岂可复闻”的感叹,以及“牵黄犬出蔡东门逐狡兔”的企望。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等到了生命的尽头才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时已为时已晚。应该在短暂的生命里懂得珍惜,觉悟什么是人生首要的东西,而这样就不至于昏昏逐利不知生死,一生只为一个位置活着,只为一个恩怨活着。
成文用法
“华亭鹤唳”指华亭谷的鹤叫声,表示遇害人对人生的眷恋之情。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运用示例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唐·李白《行路难》诗:“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明·许三阶《节侠记·诛佞》:“做东市遭刑,鸱夷衔怨。堪怜,欲奏广陵琴曲难;潸然,欲听华亭鹤唳难。”
清·王嗣槐《新安胡孺人寿序》:“幸而读父书,有声士林,又安知其不以干名嗜进失足坑堑?东门黄犬之伤,华亭鹤唳之叹,贻所生以忧戚者,何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