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军政大学

更新时间:2022-11-07 11:41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我军迫切需要大批精锐军政干部充实部队。考虑到此前石家庄的解放使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华北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1948年4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以晋察冀军区为主,合并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华北军区,同时决定将晋察冀军区的军政干部学校、步兵学校,晋冀鲁豫军区的军政大学、陆军中学、青年教导团合并,组建为华北军政大学。6月11日,华北军政大学在石家庄南新城正式宣布成立。7月1日,学校举行庆祝“七一”暨华北军政大学开学典礼,校长兼政治委员叶剑英着重指出,华北军政大学的创办,标志着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此后,华北军政大学紧跟“军队向前进”的战略步伐,遵照“理论联系实际,直接为战争服务”的办学要求,坚持教学相长,提倡教学民主,教学活动呈现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

成立背景

1948年4月,随着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的开始,需要为华北各战场乃至全国培养大批高中级指挥人才。为此,中央军委决定,在石家庄成立华北军政大学。

领导机制

学校的最高领导为校党委,校党委领导采取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叶剑英负总责兼管教育,萧克为副校长兼管行政,朱良才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管党政。为了加强党委的工作,在党委分工方面,决定分别组成教育小组、行政小组和党政小组。校党委在讨论和决定全校的教育、党政、行政诸问题以前,先由各小组自行讨论,有了充分准备然后向校党委提出。这是实行中央号召必须开有准备的会,两个多月经验,证明这样做,解决问题迅速和周全。校党委之下直接管理各大队的党委和支委,也采用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大体上队长管业务,政委(政指)管党政,副队长管行政,各种分工的联系经过定期的汇报,比如校党委每个礼拜六汇报,汇报中各部门报告一周的工作,同时提出要求校党委解决的问题,校党委则于下礼拜一常委会上提出解决。

办学过程

1948年5月23日,叶剑英赶赴石家庄华北军大校部所在地,担任校长兼政委,华北军区副司令员萧克兼任副校长,朱良才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6月11日,这所源于抗大二分校,后由晋察冀军区的军政干部学校、步兵学校和晋冀鲁豫军区的军政大学、陆军中学、青年教导团合并组成的华北军政大学在石家庄正式成立,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学校建校之初,几乎没有现成的教材,导致一些教员授课也无从下手,为了解决教学的“教材荒”,叶剑英要求全校干部教员本着对学员负责、对教学使命负责的态度想办法。在经过大讨论后,他首先结合了一部分干部的意见,收集国内外军校的基本军事教材,结合华北军政大学的教学目的组织重新编写。在编写战术教材的过程中,学校教育部又抽调一部分教员奔赴解放前线战场,观摩实战,将实际作战经验补充到教材中去,就这样,全校很快有计划地编译了30多种军事教材和20余种政治教材,为全校统一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建校之初,华北军政大学就将毛主席提出的战略方针“军队向前进,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过渡到正规战”作为教育方针。依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华北军政大学的战术教学侧重于攻坚战、山地战、水网稻田战、河川战训练;技术教学则侧重于炮、工、摩托等专业训练,该校仅第一期招生计划,就要培养团级干部500人,营级干部1000人,炮兵、工兵、参谋、摩托专业和政工干部各500至600人,总计招收学员近5000人。然而此时的华北军政大学,全校能上课的教员仅有36人,缺额达75%。与此同时,朱德总司令对华北军政大学教员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他明确指示学校要培养500名军事教员,为办好军大,也为将来办好陆军大学做准备。

面对如此巨大的师资缺口,叶剑英校长联想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利用旧军官作教员来创办陆军大学的例子,果断提出了“搬师请贤”的想法,即从敌人阵营中起义、投诚和被我军俘虏过来的人中,吸收有真才实学者来校任教。

一石激起千层浪,叶剑英校长的这一决定,很快在全校教员和学员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常败将军教常胜将军,是给自己抹黑!”听到部分学员不理解的言论后,叶剑英将此事提到校党委会上进行专题讨论。当时,住在军政大学的朱德总司令,也和叶剑英一起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就这样,经过多方努力,二三百名收编过来的国民党各级军官陆续来到石家庄,步入华北军政大学的校门,这些旧军官过去分别就读于武备学堂、陆军大学、保定军校,其中少数还有留洋学习经历,具有一定的军事理论水平和技术专长。

当时,来校任教的部分旧军官也心存疑虑,担心得不到信任。为了打消这些顾虑,萧克、朱良才等校领导多次给他们做报告,并且有针对性地与个别人谈心,此外,学校还依据教学能力,将全校教员分为初、中、上、高四个级别,分别享受排、连、营、团以上干部待遇,各级都有伙食补贴和教员优待,这样一来,广大旧军官的立场和态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经过叶剑英等校领导的耐心教育,“搬师请贤”而来的旧军官们,为军政大学服务、为革命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从而也为华北军政大学的建设作出了更多贡献。

华北军政大学在石家庄成立后,北平、天津的敌人在极度恐慌的同时,更是将这所培养我军正面战场骨干军事人才的学校视为“眼中钉”。1948年8月的一天,军政大学校部驻地上空突然传来敌机的阵阵轰鸣声,片刻,十多架B-24轰炸机开始在校部驻地及周边上空进行俯冲投弹。20分钟后,为轰炸机护航的18架美制野马式战机又俯冲下来,对校区进行机枪扫射,一些来不及躲避的同志在连续的轰炸和扫射中不幸遇难。

在这次轰炸中,还有三枚1000磅的炸弹落地后没有爆炸,一枚砸倒了警卫班的后墙,压死了全班11名同志,一枚落到了萧克副校长住的院子里,而另一枚落到了叶剑英校长的院门前。这三枚没有爆炸的哑弹,事后被军事教员带领学员拆解,用于教学。

在当时的情况下,因人民空军力量有限,无法取得制空权,军政大学的教员和学员们只能被动防御,但是来自空中的威胁并没有影响学员们的学习热情。

历史意义

至1950年9月改名为华北陆军军官学校时,华北军政大学在办学两年多的时间里,向华北和全国战场输送了初、中、高级指挥员和兵种骨干46000余名;培养军事、政治、文化教员1000余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