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7 07:31
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 hancei Prantl)是碗蕨科、鳞盖蕨属植物,植株高达1.2米;根茎横走,灰棕色,密被节状长茸毛;叶疏生,叶柄棕禾秆色或棕黄色,除基部外无毛,叶片卵状长圆形,三回羽状深裂,叶脉下面不显,侧脉纤细,羽状分枝不达叶缘;叶草质,绿或黄绿色,沿叶脉疏生刚毛;叶轴和羽轴粗糙,疏被细毛,孢子囊群圆形,囊群盖近肾形。
植株高达1.2米。根状茎横走,灰棕色,密被灰棕色透明节状长茸毛。叶远生,柄长30-40厘米,基部粗2.5-4毫米,棕禾秆色或棕黄色,除基部外无毛,略粗糙,稍有光泽。叶片长50-60厘米,中部宽25-30厘米,先端渐尖,卵状长圆形,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0-16对,互生,柄短(长3毫米),两侧有狭翅,相距8-10厘米,几平展,基部一对略短,长约10厘米,基部宽5厘米左右,长三角形,中部的长13-20厘米,宽5-8厘米,阔披针形,二回羽状深裂,一回小羽片14-18对,基部等宽,上先出,上侧一片和叶轴并行,下侧的稍偏斜,长约2.5厘米,宽1-1.4.厘米,阔披针形,渐尖头,端纯,基部较阔,不对称,上侧平截与羽轴并行或覆盖羽轴,下侧楔形,无柄;向上渐短,相距1.5厘米,羽状深裂几达小羽轴;小裂片5-7对,基部上侧的长7毫米,宽4-5毫米,长圆形,下侧的长5毫米,宽3毫米,近卵形;向上渐短,先端钝圆,基部下延,多少合生,有狭细缺刻分开,更向上则汇合成为羽状深裂的短尖头,有纯圆锯齿。叶脉上面不太明显,下面稍隆起,侧脉纤细,羽状分枝,不达叶边。叶草质,干后绿色或黄绿色,两面沿叶脉有刚毛疏生;叶轴、羽轴和叶柄同色,粗糙,略有灰色细毛(羽轴上较多)。孢子囊群圆形,生小裂片基部上侧近缺刻处;囊群盖近肾形,膜质,灰棕色,偶有毛。
将露地种植的华南鳞盖蕨叶片背面的孢子果收集在滤纸上,包成一小包,用自来水冲洗数遍,再把整个小包放在75%酒精中消毒10秒,用0.1%二氯化汞溶液浸泡10分钟无菌水冲洗数遍。打开滤纸,将滤纸上的孢子果刮下,移到培养基上,放在温室内培养。30天后孢子果萌动,有绿色小点出现,40天有绿色芽丛出现。
将幼嫩茎段用自来水冲洗,用洗衣粉水浸泡3分钟,再用蒸馏水冲洗1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酒精消毒20秒,0.1%二氯化汞溶液消毒1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数次。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剥取茎尖接种在培养基上。
接种在培养基上的茎尖20天左右,体积膨大,逐渐形成绿色愈伤组织块。将愈伤组织块转移到同样培养基上,30天左右可增殖6~8倍。若将愈伤组织块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40天左右有芽丛出现。
当分化出的芽丛达2-3厘米时,切割并分成单株接种到培养基中诱导生根。2周以后从芽的基部长出褐色的小根,3周后可有大量根系出现,呈辐射状,生根率达100%。
当根长到3-4厘米、茎高4-5厘米时,将瓶盖打开,在通风处炼苗3天。取出生根苗,洗去根部培养基,移栽到用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过的珍珠岩和泥炭土(1:1)混合土中,湿度保持在90%以上,薄膜覆盖1周后揭膜,成活率在90%以上。移栽时,最适温度控制在25℃左右,超过28℃以上容易引起烂苗。
试管苗移栽4-5天后,早晚可适当浇些水,但不能马上用浇水壶浇,最好用喷雾器喷雾,保护叶片不被水淋,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率,若介质湿度长时间过高,则会通气不足,不易生根,病菌滋生;湿度太低,土壤热缓冲不佳,高温时小苗易枯姜,低温则僵苗。根据经验,炎夏季节,基本上是第一次浇透水后,间隔7-8天后才开始浇第二次水,通过调控,使土壤相对含水率保持在35-60%。一般情况下,棚内温度过高时,就要注意通风,但不能让风直吹到苗上,以防小苗蒸腾作用过强,萎蔫而死。
试管苗移栽10天后,苗基本成活,但仍瘦小细嫩,长势很弱,需要加强肥料管理。成活后的第一次浇水时可施加一些薄肥(0.2%的尿素、0.5%-1.0%的普钙),促进根系发达,茎叶仲展,每周一次。在施肥前一天,基本上不浇水,让土稍干些。第一次施肥的浓度要淡,以后浓度逐渐加大。
华南鳞盖蕨含蕨素A、蕨素F、蕨素K、蕨素V,全草可药用,性味微苦、寒,去湿热;民间多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身面发黄诸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