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家池

更新时间:2024-09-25 22:40

华家池,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东,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校园内,旧时水域面积有0.066平方公里,原为明代华兴祖所有,因名。

景点简介

碑文信息

华家池边上的碑文,特录于下,以为华池之简介也。

华家池,华池之名,始于明初,有华姓者居于此而得名。1934年春,浙江大学农学院自笕桥迁此建院。一九三七年夏,抗日战争爆发,农学院内迁贵州湄潭。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回迁,校舍全毁。一九四六年始,于池周筑石坎,添景增绿。今水面计八十四亩,水深均二米。校园环绕华家池,环境优美,风景宜人诚学府中罕有。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立

基本概况

华家池,位于庆春门外,现有水面84亩,水深2米。池畔花团锦族,绿树成荫,池的四周有“小孤山”、“小三潭印月”、“小平湖秋月”、“小苏堤”等景点,因此有“小西湖”之美称。浙大校园环绕华家池建设,就风景而论,在我国高校中是数一、数二的。

来历传说

华家池的来历,有着各种传说。一说是:明初,庆春门外有一华姓富豪,名兴祖。他家有财产千万,田地无数,还拥有大小水池360个。兴祖家大业大,喜结交权贵。敕差都督蓝公到浙镇守,他就竭力进润。有一天,蓝公来到华家,见金盘玉盏照耀庭堂,歌舞儿女馥比仙葩,动了攫取之念。饮罢,出园观池,又见亭榭奇花在其洲,假山叠石在其岸,终于婉言启齿。可是,兴祖不肯,说:“其他任意择取,此留以乐暮年。”这一下,闯下大祸,那蓝公隐忍一宿无话,次日回府却奏朝廷称:兹有华家兴祖者,兵丁数千,富可敌国,不早为防,后将难制。圣旨下,兴祖缚,倾家荡产。从此,华家池一片荒凉,逐渐衰落,有的池塘填为平地,但华家池的名字却延用了下来。

开发建设

对华家池重新进行开发和建设,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1934年浙江大学农学院笕桥校舍转让给中央航空学校,新校舍在华家池购地重建,当年就建成农学馆一座,高5层,在当时杭州算是高层建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农学院内迁贵州湄潭。1945年,抗战胜利回迁,原校舍全毁,农学馆夷为平地。1946年春开始,在华家池畔又陆续新建校舍。1978年后,新校舍不断增多,并在池边筑石坎,沿岸植树种草,叠假山,筑水榭,建阁亭,置坐椅,添景增绿。

地名由来

早先,杭州庆春门外是一大片荒芜的官地。有一年,当朝的华太师派他的管家臭鼻头到杭州来。臭鼻头骑马绕着荒地跑了一圈,这一大片荒地就算是华家的了。华太师又在杭州四城张贴榜文,招佃开荒,说明只要把生地变成熟田,长出庄稼,十年之内不起租。

穷人们都扳着手指头算起来了:头一年没出息,第二年收五成,第三年收七成。嗳,天下哪有这么好心肠的财主呀!

凑巧这时候从外乡来了一对夫妻,他们急着要寻个落脚的地方,听说有这么个招佃的财主,便不管三七廿一,在华太师的契约上捺下了手指印。

夫妻两个来到庆春门外,找到一个深水潭,在潭边搭起一座小草棚安下了家,就起早摸黑,下死力开起垦荒地来。

这一年隆冬腊月,天下大雪,妻子要生伢儿了。在这孤零零的小草棚里,没有亲戚送包红糖,也没有邻舍递碗姜汤,只有丈夫守着妻子,急得团团转。呼啦啦!北风把草棚的门刮开了,丈夫赶忙起身去扣好;呼啦啦!北风又把草棚的门刮开了,丈夫又起身去扣好;呼啦啦!北风第三次把草棚的门刮开了,丈夫第三次把门扣好时,“哇”的一声,伢儿生下来啦。

丈夫对妻子说:“生这伢儿扣了三次门,就叫他‘三扣’吧。”

丈夫嫌三扣长得慢,说:“三扣呀,快些长大吧!爸的腰骨都累折啦!”

三扣飞快地长高了一截。

妻子也嫌三扣长得慢,说:“三扣呀,快些长大吧!娘的眼睛已昏花啦!”

三扣又飞快地长高了一截。刚生下来的伢儿,就有七八岁那么大,比十来岁的伢儿还懂事,家里家外的生活都帮上一手。

三扣帮他阿爸种田,天上总有一片乌云跟着他走,六月里的毒日头晒不着他;三扣替他妈妈去担水,只要朝桶里吹口气,两只水桶就满满的啦!人们都说,三扣不是凡胎,三扣是龙出世的。

自从三扣爸在华太师的契约上捺下手指印以后,就有不少穷苦人也做了华太师的佃户,搬到这片荒地上来住。渐渐地,在那口深水潭的周围,聚成一个二三十户人家的村庄。你一锄,我一耙,荒地很快变了样:东一片绿油油的田,西一片青葱葱的地,杨柳枝儿摇,百花迎风笑,景致好看极了。

第三年春天,田刚耕好,秧才插下,三扣爸用完了力气,累死在地里。三扣妈心中悲痛,把一双眼睛也哭瞎了。从此,三扣替这家放牛,那家割草,娘儿俩苦挨着过日脚。

不久,华太师告老还乡,回到杭州。他见这片荒地已经变成肥沃美丽的田园,就要收回来盖太师府养老。

臭鼻头领人闯进村子,逼着佃户立刻搬走。佃户们听了都叫嚷起来:“不是讲明十年之内不起租吗?”

臭鼻头嘿嘿奸笑了两声:“十年之内嘛,一年也是十年之内,半年也是十年之内,如今已是第三年,太师的好事做到头啦!”一声吆喝,手下人便动手拆屋子。拆屋拆到三扣家,三扣不依。三扣象发疯一样地扑上去,扭住臭鼻头乱抓乱咬。臭鼻头急了,命手下人把三扣捆绑起来,吊上一块大石头,“扑通”一声,丢进门前的深水潭;他又放起一把火,把三扣的瞎眼妈活活地烧死在草棚里。

等臭鼻头这班人走了以后,邻居们都赶到深水潭来打捞三扣。他们捞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捞到。有人钻进水里去探探,原来潭中央出现了一个无底洞!

传说很快,在这片土地上就盖起了一座金碧辉

煌的太师府。太师府里金砖铺地,银砖砌墙,明珠嵌板壁,白玉镶栋梁。真是“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呀!

太师府刚造好,华太师六十岁的生日也就到啦。这一天,太师府里张灯结彩,热闹极了。华太师坐在客堂当中的太师椅上,拜寿的官员绅士黑压压的跪满一地。拜完寿,正要入席吃酒,忽见臭鼻头连滚带爬地奔进来,大叫大嚷:“太师爷不好啦!后院突然长出两根柏树干,一定是出了什么妖怪!”

华太师不相信,便和官员绅士同到后院去看,果然有两根光秃秃的柏树干矗立在那里,有个官员忙凑趣说:“这是天降祥瑞,太师爷寿比松柏,万古长青……”

话没说完,只见柏树干往上一冒,“轰”的一声,从地底下飞出一条巨龙。原来这柏树干就是巨龙的两只角。这巨龙就是三扣——三扣报仇来啦!

巨龙转下身,龙头一摇,龙尾巴一扫,就把整个太师府沉入地底,变成方圆几十亩大的一口池塘。华太师和官员绅士都淹死地里面了。

被赶走的穷佃户又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在这池塘边安下了家。他们耕田种地,植树栽花,一年一年,这片地方慢慢地变得越美丽了。

因为华太师的太师府沉在池底,人们便把那口大池塘叫做“华家池”;也有人看这片地方风景好,称它为“小西湖”。

变迁历程

1934年,浙江大学农学院从笕桥迁入华家池,在华家池边建立新校舍。

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农学院内迁贵州湄潭。

1945年,抗战胜利后农学院从湄潭迁回杭州。然而在西迁期间,农学院原址遭到了毁灭性破坏,昔日秀丽的华家池已满目疮痍,屹立在华家池畔的校舍不复存在,校园一片废墟。在竺可桢校长领导下,1946年起在华家池南面,先后建造了神农馆、后稷馆、嫘祖馆、西斋和华1至华4斋。神农、后稷、嫘祖馆是教学办公楼,名称是“不忘以农为本”之意,因中国古代有神农教民耕作、后稷教民稼穑、嫘祖教民育蚕之传说,西斋是图书馆,华1至华4斋是学生宿舍。至上世纪80年代,华家池校园已成为我国普通高校中环境最优美的校园之一,1993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光荣称号,《国家人文地理》一书,把浙江大学华家池列为中国高校66个最美的地方。

出让事记

2007年,浙大华家池确定整体搬迁计划。当年4月,公示规划文件称,“保留以华家池为主体的核心区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及校区内其他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建筑或建筑群,形成以华家池为核心的城市公园。”

2009年初,浙大华家池校区内的两块土地首度登上杭州市2009年第一期《读地手册》。这也是有关浙大华家池卖地的消息首次得到官方确认。据地块资料显示,华家池校区此次出让的两块土地总面积为40.4亩,而华家池整个校区的占地面积是1484亩,本次出让面积只有整个校区的1/36左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两块土地一直出让未果。

2011年,在杭州市《读地手册》上,浙大华家池地块再度亮相。与2009年相比,此次出让的地块由之前的2宗增加为3宗,标注为“凯旋单元”,土地性质为住宅、商业和金融用地,总面积达240亩。

2012年10月12日,浙大华家池地块首度对外公开招商。招商会透露,浙大华家池校区240亩土地性质,已由教育用地变更为住宅、商业金融业用地,杭州市规划局也核准了《凯旋单元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局部地块控规调整》。华家池商业性质的地块,可以建写字楼、商场等;住宅性质的地块,可以建住宅楼,住宅建筑体量达34.4万平方米。招商会还透露,除了出让地块上的建筑物,华家池其他部分教学楼仍保留。

2013年杭州市第一期《读地手册》,浙大华家池又一次亮相,而且是全年最重头的地块。围绕这一地块的出让时间、出让价格以及最终花落谁家,杭州楼市的口水再度泛滥。较为权威的信息称,浙大华家池地块将在年内完成出让。

2013年9月5日下午,万众瞩目的杭州“最后一块黄金地块”—华家池地块竞拍,57、58、59三个地块分别以56.2亿由绿地、36.7亿(溢价49%上限)由世茂、43.83亿(溢价49%上限)由滨江拍得。成交楼面价分别达到19416、23828、23189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