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9-27 10:10
“华阳廊桥”是一座未定名的廊桥。华阳廊桥属也叫贯木拱风雨桥,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所以又有人称其为虹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
华阳廊桥”:全国最后一座廊桥?
年近八旬,国内尚健在的惟一能独立主持建造木拱廊桥的民间艺人郑多金,这位练就一身建造古桥绝艺,见证一段历史文化兴衰传承的老人,2004年至2005年,三次从宁德寿宁到南平顺昌,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设计,在华阳山主墨建造了一座中国传统木构桥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桥。这座形似彩虹的桥,在碧绿的湖面上屹立,显得非常美丽,然而,在赞叹之余,却有一股惆怅从心底涌起。“华阳廊桥”:全国最后一座廊桥?
因为有关人员还没有为这座廊桥定名,既然建在顺昌华阳山,那就暂且称之为“华阳廊桥”吧。
没有城市的嘈杂,天蓝山绿,当目光转到湖面上时,一座桥霎时吸引所有的视线。2006年3月9日,因仰慕廊桥之名,仰慕唐寰澄、郑多金之名,记者甫至顺昌,便急往华阳山探访廊桥。此时,桥的红色与湖的绿色交相辉映,桥身与桥影互相融合。有风吹过,便有木材的清香蹿进鼻里。
木拱廊桥也叫贯木拱风雨桥,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是中国传统木构桥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木拱廊桥最出名、最风光的时刻,莫过于在《清明上河图》占据一席之地。在北宋名画家张择端的这幅画中,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泉州的万安桥、广东梅州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的汴水虹桥,即是木拱廊桥。
据有关专家考证,全国现存木拱廊桥不到130座,且大量分布于闽东北和浙西南两地。计划于5月1日投入使用的华阳廊桥,正处于紧张的装修阶段。在中国的土地上再增加一座美丽的木拱廊桥,已是必然。继1967年之后,相隔近40年,郑多金老人再一次圆了造桥之梦。
央视十套曾经在2002年的《探索·发现》栏目播出《虹桥寻踪》专题片。廊桥的文化价值、特殊构造及其引人注目的身姿,引起了顺昌县华阳森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的注意。公司负责华阳山旅游开发建设,他们设想在景区入口处的九龙湖大坝上修建一座桥。受节目的启发,董事会决定按照汴水虹桥的技术修建一座木拱桥。“那是第一次看到廊桥,知道廊桥是怎么一回事。”公司董事会成员林国文说,“这么好的东西就快消失,真是太可惜了”。
心动即付诸行动。2003年,由总经理林秀煌带头的董事会成员一行踏上寻访郑多金之路。在寿宁,他们没能找到郑多金,于是向福建省考古博物馆会员、廊桥爱好者、寿宁县文化馆副馆长龚迪发求助。在龚迪发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正在菜园子里种辣椒的郑多金老人。
郑多金1927年出生于寿宁县坑底乡东山楼村,其父郑惠福是坑底乡一带有名的木匠。郑多金和父亲一起修建过十多座桥,寿宁县的红军桥、单桥、溪南桥、刘坪桥、布罗林桥、鸾峰桥、九岭溪桥、弄桥,浙江泰顺的柿洋桥、福家洋桥等廊桥,都留下了郑氏父子的墨迹。建造于1967年的当平溪乡杨溪头大桥,是郑多金主墨建造的第一座木拱廊桥。此后随着公路桥的普及,他一直没有主持造桥的机会。
手上仍沾有泥土的郑多金,看到突然而至的访客,急忙将泥土洗掉,潮湿的手一时找不到破布擦干,就往身上抹几下。当林秀煌说明来意时,得知自己有生之年还有机会主墨造桥的郑多金,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连点了好几下头。
得到了郑多金的同意,还需要得到技术研究专家的帮助,他们决定向武汉联系中铁大桥局的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的著作者唐寰澄教授。面对即将失传的古廊桥技术,唐寰澄对华阳山廊桥的建设十分感兴趣。在电话中,有些耳背的他,担心自己没听清楚,让林国文几次重复。
此后的2003年底至2004年初,半年里,郑多金和唐寰澄,与华阳公司多次书信往来,郑多金因为不会写字,由其堂弟郑多雄代笔。唐寰澄为廊桥建造绘制了多幅方案草图。
黄道吉日吉时,牲果齐备,清香高烧,建桥董事、缘首、桥匠举香过顶,虔诚祷告。在法师的念念有词中,工头手起刀落,全羊全猪顿时血染河水……
这种祭河是寿宁县造桥过程中世代相传、庄严神圣的仪式。这样的祭祀场景对桥匠们来说,是道不可或缺的程序。他们对乡俗的依恋已融为平淡生活的一部分,或许也成了他们所景仰的一种图腾文化。
2004年10月16日,78岁高龄、身患糖尿病的唐寰澄教授携夫人从武汉飞至福州,再由林秀煌驾车从福州接往顺昌。同一天,龚迪发陪同郑多金从寿宁到达顺昌。这是郑多金第二次到顺昌,此前是4月中旬,由堂弟郑多雄陪同。这一次的相聚,基本上确定了华阳廊桥的实施方案。唐寰澄教授要求从科学的角度来造桥,为此,华阳森林公司特地到有关部门了解了华阳山的风向、风力、最大的山洪量等数据。
也就是在这次聚会上,龚迪发在感激华阳森林公司之余,也提出将寿宁世代传承的祭河仪式完全搬到华阳山。
木拱廊桥所需要的木料有特殊的要求,华阳森林公司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才将木料准备充分。2005年9月30日上午,廊桥动工了。2005年10月13日廊桥栋梁上梁。此前,郑多金第三次由郑多雄陪同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一把鲁班尺便是他全部的工具。
郑多金是不得不来的,即使他已年近八旬。建造廊桥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远远超出民房的建造价值。从奠基、动工、架马、丈槁、上梁等,要精心挑选十七课吉日。而上栋梁是建桥过程一个最隆重的环节。造桥木匠师傅诚心诚意淋浴净身,虔诚地拜祭先师鲁班。在良辰来临时刻,廊桥正中央内外摆上两张桌子,一张放廊桥栋梁,另一张摆上全羊、全猪及酒菜等供品,请梁、上梁程序严格,一丝不苟。
造桥技艺传承
华阳廊桥建成后不仅可以成为游客们交通往来、驻足休息的场所,也可以成为他们眼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令人惆怅的是,被人们称为“廊桥孤匠”的郑多金已年近八旬,造桥技艺的传承成了当务之急。郑多金曾坦言:自己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堪忧,眼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重圆造桥梦,向后辈展示真正的绝活和窍门,好让古廊桥建造绝技源远流长,为中国传统工艺留下一份富贵的遗产。另一方面,随着高龄树木的减少,木料的紧缺也成了木拱廊桥的痛处。
异地迁建
2006年1月,寿宁县张坑、长濑溪两座木拱廊桥异地迁建。郑多金被请到了拆建廊桥工地帮忙,他带着几位曾经与他一同走南闯北的老兄弟和将接他衣钵的堂弟郑多雄一头扎进了深山。两座古廊桥有望走向新生,而这个过程很可能将是郑多金完整传授木拱廊桥造桥技艺的最后机会。
廊桥可否再续?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答案。也许,我们不用再费心寻找。也许,我们还要寻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