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优527

更新时间:2023-09-20 12:07

协优527,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四川平坝、陕西南部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产量表现

2002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1.5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63%(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616.0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3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5.1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12%。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2.0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31%。

栽培要点

1、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种植习惯与汕优63同期播种,亩秧田播种量10公斤;

2、移栽:秧龄控制在40-45天,亩穴数1.5-1.7万,亩栽基本苗8-10万;

3、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0-12公斤,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水浆管理要做到干湿交替,够苗晒田,后期不可脱水过早;

4、防治病虫: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1、适时播种,将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10~15日,以避免低温为害。2、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亩插1.5~1.7万穴,基本苗8~10万。3、加强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配合施用。够苗及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防止倒伏。4、注意防治病虫害。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预防白叶枯病,生长期重点防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适宜范围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一般。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四川平坝稻区、陕西南部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适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区以外的地区作中稻种植。

品质产量

2001~2002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79.2%,整精米率56.2%,长宽比3.1,垩白粒率58.0%,垩白度13.3%,直链淀粉含量21.9%,胶稠度58毫米。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6.1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19%。其中:2001年亩产613.07公斤,比汕优63增产3.86%,极显著;2002年亩产599.26公斤,比汕优63增产6.60%,极显著。

特征特性

株型适中,剑叶长、宽、挺,叶色较淡,叶舌、叶鞘、节环、颖尖紫色。分蘖力较强,田间生长势旺。穗长,着粒较稀,谷粒细长有顶芒,成熟时转色好。抽穗扬花期对低温较敏感。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19.2万,株高115.7厘米,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29.5粒,实粒数107.9粒,结实率83.3%,千粒重32.02克。全生育期138.2天,比汕优63长2.4天。抗病性鉴定为中感穗颈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

撤销事件

2021年12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决定,撤销协优527,并停止生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