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4 21:08
卑(拼音:bēi)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某种器械的样子。“卑”的基本义是地位、身份低下,转用于人格,便是指低劣。由人的地位低又引申为位置低,又可以引申为衰弱。当自认为或自置于低下地位,也用“卑”字表示,是一种谦辞。
会意字。“卑”字甲骨文作图1,上部是一个椭圆形的器械,下部是一只手(“又”字)。手所持之物各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像酒器,因为执酒器为尊者酌酒的人应为卑微低下之人,所以“卑”有卑贱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像锤一类的工具,古时干体力活的人往往处于社会底层,故“卑”引申为低下。西周春秋时,器柄衍出一横,与“又”结合成“攴(pū)”(图3、4、5),带有声化趋向,卑与攴并唇音。战国时除极个别字保留声化趋向外,主流结构则是承用商代结构,或则全同,或则省略器柄作从田从又(图7-9);不甚规范的,或又旁作寸、父、尹,或“田”下衍出一横,或“田”上出头为“由”。《说文》整理作从𠂇甲是理据重构。楷书将手形变为“十”,写作卑。
“卑”由地位、身份低下转用于人格,就是“低劣”。一般对品行、言行邪恶下流,不顾廉耻的人,常骂为卑鄙无耻。当自认为或自置于低下地位时,也用“卑”表示,但这是谦逊之义。如“卑辞厚币”或“卑辞厚礼”意思是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后来,“卑”也由此而常作谦词。旧戏曲、小说常用“卑人”“卑目”,古籍中常用“卑末”,都是自称身份或职位低微的人。旧社会下级官吏对上级官吏总是自谦为“卑职”“卑官”。
低下又引申出衰微、衰弱之义。如《国语·固语下》:“王室其愈卑乎!”这是说,王室越来越衰弱了。
当然,“卑”的低下之义,除了用于以上说明社会人际的地位外,也引申为自然物的地势“低”。如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闻长沙卑湿。”意思是说:听说长沙地势低且潮湿。
“卑”字通常用作形容词,但有时也引申用作动词,意思是轻视、贱视。《国语·晋语四》:“秦晋匹也,何以卑我?”这是秦穆公的女儿怀嬴责问晋公子圉(yǔ),为何对待她不礼貌:“秦晋是可相互匹敌平等的国家,你为什么轻视我?”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卷三】【𠂇部】補移切(bēi)
賤也。執事也。从𠂇、甲。
【注释】徐鍇注:“右重而左卑,故在甲下。”
“賤也。執事者。从𠂇甲”注:古者尊又而卑𠂇,故從𠂇在甲下,甲象人頭。補移切,十六部。
府移切,平支帮 ‖ 卑聲支部(bēi)
卑,下也。賤也。亦姓,蔡邕《胡太傅碑》有太傅椽鴈門卑整。府移切。十一。
【子集下】【十部】 卑
《唐韵》府移切。《集韵》《韵会》宾弥切。《正韵》逋眉切,并音碑。《說文》:賤也。執事者。《玉篇》:下也。《易·繫辭》:天尊地卑。
又《韻會》:鮮卑山,在柳州界。
又鮮卑,帶名。《楚辭·大招》:小腰秀頸,若鮮卑只。註:鮮卑,袞帶頭也。言腰支細小,頸銳秀長,若以鮮卑帶約而束之也。
又姓。《廣韻》:蔡邕《胡太傅碑》有太傅椽鴈門卑整。
又《前漢·鄒陽傳》:封之於有卑。註:地名也。音鼻。
又音彼。與俾同。《荀子·宥坐篇》:卑民不迷。
又音陛。與庳同。《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上欲尊而宇欲卑。
第六笔撇从框内撇出,一笔写成。“白”窄“十”宽。“白”居上半格正中,首笔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日”,底部在横中线;撇笔从框内竖中线起笔,撇向左下格。“十”,长横在横中线下方,竖笔在竖中线右侧。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