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2 22:01
楼邨(1881—1950),又名卓立、小名保源,字肖嵩、又字新吾,号玄根居士、麻木居士、玄道人、玄朴居士、玄璞居士、缙云老叟。与吴昌硕交好,介师友之间。吴氏为之改名辛壶(与新吾谐音),此后多用此名。斋称玄根廎。浙东缙云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反对封建婚姻,离家入杭州武备学堂,因不平愤打满族学生,被开除学籍,又进浙江蚕桑学堂。毕业后在杭州公立仁和中学、私立安定中学执教,自幼受父熏陶,酷爱金石书画,受吴昌硕赏识,结忘年交,加入西泠印社。1923年,移居上海,结识柳亚子、黄宾虹、童大年等学者名流。杭州西湖雷峰塔倒塌,特绘《雷峰遗迹图》,被视为画坛瑰宝,吴昌硕题字称“妙笔”。同年10月,夏超任浙江省省长,应邀任浙江省公署秘书。1926年10月,夏超被杀,挈眷避难于沪,脱离仕途,以卖字画为生。1934年,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聘,任国画系教授。1936年,任中国艺专校长。1937年8月13日,上海沦陷,作《西湖图卷》,画题:“不见湖山八九年,湖山今日倍凄然;驰驱湖上空回首,欲写伤心似涌泉。”擅长书画,绘画以花鸟、山水画见长,书法习颜、柳书体,篆刻受吴昌硕影响颇深。原任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赞誉其为近世诸家之佼佼者。遗作有《楼辛壶印存》、《意庐诗钞》、《清风馆集》、《西湖十景册》等。
据《三代画禅》(樊有富文):楼狮山字阅江,清贡生,后毕业于浙江法政专科学校,从政而酷爱翰墨,有作品传世。其次子,即楼辛壶。辛壶子,名浩之,余友也,今为浙江逸仙书画社社长。
辛壶幼秉庭训,即嗜诗文及书画篆刻。18岁时,为不满封建婚姻从缙云逃至杭州,先后进浙江武备学堂、蚕桑学堂求学。毕业后,先执教于杭州仁和学堂、安定中学。后从政,任省府秘书。30岁左右脱离仕途,以金石书画自赡。综其后半生,除金石书画外唯以诗为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西泠印社社员、南社社员。民国丙辰(1916年)迁居上海,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后者曾任校长),乐育英才,声名益著。据韩师登安回忆,楼氏曾主持西泠社务数年,盖由吴昌硕社长授意故。余曾询之楼氏之婿吴寅(亦老社员),亦同。社中文献无有留存,今老辈谢世殆尽,已无可查考矣。
1911年,楼氏曾辑自刻印成《楼邨印稿),其早年之印作,每见其旁注有吴昌硕亲笔批语,甚有参考价值。味琴、梅璋曾撰《评吴昌硕手评楼邨印稿),披载于《书法》1983年第4期。缶庐评语如:绝妙”“再加苍茫”“此宜再得空气,壶字略收小更佳…‘加厚,神在个中”等。楼氏按缶庐意见改之,果然不凡。因未见楼氏为缶庐学生之确切记载,两人交好但虽有师生之事而无师生之实,故本文以师友之间为结也。
少嗜诗文书画篆刻,雅喜习静,长游杭州,爱西湖之胜,遂家於此。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亦南社社员,擅山水画,非但写意,兼可写实,烟霞满纸,韵致高妙。曾任上
海美术专门学校教授及中国艺专学校校长。工篆隶,西泠印社仰贤亭有长联,乃丁立中撰,而由辛壶所书者,联云:『诵印人传记,如龙泓之雄浑、鹤田之渊懿、完白之清奇,自子行铁笔後各具丰裁,固不囿两浙专家,集同好讨论一堂,洵能绍秦汉先型、斯冰遗法;考西湖志乘,若君复作水亭、嗣臬作书楼、东坡作石室,於乐天竹阁侧别开幽胜,更卜筑数椽精舍,继往哲重联八社,允足助林泉逸兴、唐宋风流。』可见雪泥鸿爪,辛壶治印,自先秦两汉古玺印,至明清诸流派,靡不究心,因舆吴缶翁友善,印风受其影响较深。楼氏後人藏有辛壶印蜕一纸,上有缶翁批语,『楼楼邨印』缶翁赞曰『绝妙』,『缙云楼邨长寿』谓『好』,其他建议『加厚』、『再加苍莽』者。辛壶遵嘱一一修改,遂成佳作,如『楼邨之印』及两『辛壶』印是也。缶翁有《西泠印社醉後书赠楼邨》诗云:『奇书饱读铁能窥,蜾扁精神古籀碑。活水源头寻得到,派分浙皖又胡为!』辛壶逝世後,其哲嗣浩之辑其遗刻为《辛壶印存》,倩陆维钊先生审定并作跋尾,跋云:『往岁余客松江,护交於费丈龙丁,丈为言缙云楼辛壶先生之於艺,若书画若金石,皆足称入古人之室,而得其用心之所在,非时流之所可几及,余心仪之。其後余又交王丈芝龄,丈为言先生之为人,不独精於艺,抑且笃於亲故,与人交,清而和易,介而不亢,恂恂有古君子之风。余於是益重先生,而又知费王二丈平素固不轻於许人者,亦决不以私谊阿其所好者也。当是时,海上之以书画金石售於时者,类皆骛徵逐,通声气,以广交游而弋盛名,若先生者,固可谓游於艺而进於道者也。岁月不居,前尘如梦,及余来杭州,晤哲嗣浩之,知先生已归道山,所遗手迹,存者寥寥。唯印稿略备,浩之复益以西泠印社诸友之所藏,嘱余选定。余唯於篆刻之学,无所钻研,第觉先生所作,自秦汉古玺,以迄近代诸家,莫不撷其精而遗其粗,呼吸古今,不以一隅自囿,方之先生并世诸君,确无有出其右者,余以知曩者费王二丈之言,信不虚也。选录既竟,爰为之记其原委如此。』读此不独可见辛壶之为印,抑亦可知其为人也。丁仁集《论印绝句》咏西泠印社同人,有一首咏辛壶者:『画苑书林过眼烟(查歧昌),烟云泼墨落银笺(冯念祖)。爱奇竞道翻新样(周春),留取金镞学古编(沈心)。』
辛壶亦擅诗,兹录其与西泠印社有关之两首於後,以见一斑。《题四照阁》:『满合湖光照,披襟听鸟啼。眼中三竺近,窗外六桥低。山俯波波绕,檐临古木齐。巍然双塔影,回眺日斜西。』《咏山川雨露图书室》:『半山起精舍,客到忆隐居。室静琴樽古,窗明木叶疏。露光凝过雨,月色照摊书。庭下攒修竹,清幽画不如。』颇饶唐人气韵。
自先秦古玺,下至汉印、元朱、明清诸流派,靡不究心。因崇拜吴昌硕故,未免受其影响(见印例53—55)。楼氏逝世后,其哲嗣浩之兄曾汇其遗作成《楼辛壶印存》。书中有刘海粟、诸乐三题字,并陶冷月、沙师孟海、陆师维钊、韩师登安、沈本千、严群、徐映璞等序跋,称一时之盛。兹录陆文于下:
往岁,余客松江,获交于费丈龙丁。丈为言缙云楼辛壶先生之于艺,若书画、若金石,皆足称入古人之室,而得其用心之所在,非时流之所可几及,余心仪之。其后,余又交王丈芝龄,丈为言先生之为人不独精于艺,抑且笃于亲故。与人交,清而和易,介而不亢,恂恂有古君子之风,余于是益重先生。而又知费、王两丈平素固不轻于许人者,亦决不以私谊阿其所好者也。当是时,海上之以书画金石售于时者,类皆鹜征逐,通声气,以广交游而弋盛名。若先生者,固可谓游于艺而进于道者也。岁月不居,前尘若梦。及余来杭州,晤哲嗣浩之,知先生已归道山,所遗手迹,存者寥寥,唯印稿略备。浩之复益以西泠印社诸友之所藏,嘱余选定。余唯于篆刻之学无所钻研,第觉先生之作,自秦汉古玺以迄近代诸家,莫不撷其精而遗其粗,呼吸古今,不以一隅自囿。方之先生并世诸君,确无有出其右者。余以知曩者费、王二丈之言信不虚也。选录既竟,爰为之记其原委如此。
在《楼辛壶》(缙云县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中,陆师上述文字系由杭州老书家黄叔康以行书写成,末有小记,今并录此:“微昭兄作此序后,未及书写乃抱病人院,医疗无效,竟归道山。浩之检得此稿,谊不容辞,吮毫增感,喟然成之。庚申仲春,八一叟叔康黄洁并记。”其时乃1980年也。
在乎颜柳之间。据云当年受狮山公严督,黎明即起,大、小字各写若干纸,始得进早膳。故在幼年之时,即挥毫为里人写春联。其后,楼氏养成习惯,将曙即盘膝坐床上,借以清心人定(实习气功也)。起床后,打太极拳一套,借以健体。再洒扫环境,然后潜心于临池,数十年如一日。其小楷清雅佳妙。仙都景区有其擘窠摩崖《问渔亭》,见者莫不叹其端凝浑穆也。
楼辛壶在世人眼中是个画家,但究竟画与印、诗、书法相比孰为低昂,世间也无定论。郑逸梅在《南社金石书画家楼辛壶》中风趣地说:“我在这儿为之调解一下,认为并皆佳妙,不分轩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