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老街历史文化景区

更新时间:2024-10-31 16:05

南京市高淳老街历史文化景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中山大街。高淳老街(淳溪老街)于1984年划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文保保护,占地面积约7.6公顷。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

高淳老街始建于明朝,在明清时称作“正仪街”,为淳溪古镇的主要商贸街道,历经明、清两代500多年的不断建设,形成了一条长800余米(最初为1135米)的商业街。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胜利后,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正仪街”易名“中山大街”。

日军侵占高淳后,改称“和平街”。

日本投降后,“和平街”复名“中山大街”。

新中国时期

“文革”期间,“中山大街”更名为“东方红大街”。

1982年,进行地名普查时,又重新复名“中山大街”。

1984年,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政府将老街原貌保存较好的长345米片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划为历史文化街区加强和管理。

2002年10月,高淳老街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保名“淳溪老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京市高淳老街历史文化景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中山大街,占地面积约7.6公顷。

地形地貌

高淳老街景区紧邻固城湖,属于固城湖湖区平原,该平原系由水阳江和区内河流夹带的泥沙在石臼湖和固城湖湖盆中淤积而成。湖区平原内河沟纵横,水网密布,地面高程大都在4—7米之间,处于洪水位之下,均筑堤围圩。汛期洪水位往往高出田面4米左右,常受洪涝侵袭。

气候特点

高淳老街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

建筑格局

高淳老街的房屋大多是前店后宅,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桃檐斗拱、木排门板、镂花窗格、马头火墙、蝴蝶小瓦保留典型的江南风格的同时又揉进了徽派风格。

高淳老街的店铺多为三间,纵深数进,两进之间有厢房连接,中间是天井,形成一个院落,这种结构是江南古建筑中较为典型的“一颗印”式建筑,房屋为两层砖木结构,单檐悬山、青砖小瓦马头墙、白色墙壁、黑色屋顶的样式。老街木构件上都刻有木雕,或人物、或动物反映出古代高淳工匠的木雕技艺。街南傍依官溪河现有314间店铺,均为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此处自古以来为商业区,为前店后坊式建筑。其建筑、雕刻艺术风格和特点及民俗宗教文化,具有相应的研究价值。

高淳老街的临街建筑风格独特,采用木结构斜撑和额枋部位施雕“五路财神”“连年有余”“麻姑献寿”“玉川品荣”“太百醉酒”“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渭水河”“郭子仪做寿”等历史典故与花草吉祥文饰。门面两侧墙伸出檐柱外处,山墙侧的上身墙处,墀头分上、中、下三部分外挑,上部分砌成龙口含珠,中下二部分雕垫花,是江苏省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被誉为“金陵第二夫子庙”。

主要景点

关王庙

高淳关王庙,是江南地区现存的、供奉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之一。此庙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明、清两代都有维修,解放后为县人武部驻地。

高淳关王庙坐落在老街中段,坐北朝南。进山门有九龙照壁,左右钟鼓亭、前殿为“拜殿”,供奉的是关羽未封帝前的武像。后殿为“春秋楼”,安置着关王神像。

杨厅

杨厅原为高淳老街糕点大王赵东阳的故宅,后出售给杨氏,改称为“杨厅”。它建于民国初年,纵深为三进,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首进是一座面宽3间、上下2层的砖木结构楼房。石门槛上还安置6扇镂空屏风与门正对,意谓对外邪不入内,对内财不外流。进门面为排门式,门额之上设骑楼,檐口由曲缘外挑,既挡雨又遮阳。出门枋下撑木雕草花龙。两侧山墙垛头逐级外挑。画有铁拐李、牡丹、福寿等图案。中后二进为“走马楼”造型。天井两侧设厢房,原为来客和仆役居住。进与进之间设天井通风采光,天井还汇集四周雨水。每进堂间看柱内设石门槛,共3进4门。后进雕花门罩朝内,上雕“德乃福基”,这区别于徽派华丽对外的特点,而具有苏派对内自观的特征。后进正堂,桌、椅、香几皆如当时。左右边间分别为主人及公子卧室,楼上则为小姐闺房。每进堂间看柱内设石门槛,共3进4门。门槛一进高过一进,象征生活、经商步步走高。杨厅建筑同样大量施用木雕,内容有“福寿禄三星”“双凤戏牡丹”“双狮锈球”“岁寒三友”及“云拐”等。

乾隆古井

乾隆古井位于高淳老街西大门牌坊入口处,又名“中街井”。井口直径0.55米,原井深三丈,现井深6.3米。据传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期间曾至高淳。为迎接皇帝,当地官员在老街开掘了一口新井,以供御用。井水纯净、清凉、甘甜,乾隆饮后赞不绝口。于是后人将该井称为“乾隆古井”。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三月,淳溪镇“疫疠大作”,河水受到污染,无人敢饮。老街居民从此井中取水才渡过难关,从此对这口井的感情更加深厚,定期由希彻公堂捐资淘洗。

西大门牌坊

西大门牌坊是老街的老大门,它是老街的标志性建筑,是由四柱三门所组成。牌坊上面写的“金陵第一古街”和“高淳老街”这几个大字,是1998年由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游览老街后所留下的墨宝。

高淳非遗展示馆

高淳非遗展示馆位于高淳老街东延段中山大街4号二楼,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馆内有全区区级以上非遗名录155项,市级以上非遗名录3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4项。展馆共分九个部分:序厅、民间传说、传统舞蹈、传统节俗、传统技艺、传统戏剧、农耕文化、传统记忆、未来厅。该馆展示了高淳民间民俗文化,是高淳民俗文化的集中博览馆。

司令部旧址

吴氏宗祠(司令部旧址所在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祠堂大门朝着官溪河,背靠老街共有三进,前进是戏楼,中进享堂(议事堂),后进祭殿,每进之间设天井,建筑面积共有800多平方米。后进祭殿建筑面积约为200平方米,以前是吴氏家族用来摆放祖宗牌位,进行祭奠的地方,现已改为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展示的是有关新四军在高淳的一些活动图片、资料和武器。吴家祠堂内的中、后两进大殿就是“楠木柱子、柏木梁”。建筑内有乾隆年间由朝廷赐封的《孝子》匾、“二十四孝图”、家法石等古迹。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高淳老街东端吴氏宗祠内,是一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陈毅率新四军一支队东进抗日,由皖南到达高淳,司令部就设在吴家祠堂内,这是新四军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的第一站。当时陈毅司令激情满怀,挥毫写下了《东征初抵高淳》的壮丽诗篇。

1982年3月,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列为江苏省和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化活动

人文历史

“一字街”的传说

相传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固城湖围湖造田,筑起900余顷永丰圩,东西成一线,花山青灰条石铺成的街道,两面店铺林立商旅不绝。明洪武年间筑东坝,明正德七年(1512年)夏,洪水泛滥成灾,为确保下游苏锡常地区,明朝下令增高东坝三丈,致使域内水系不复东流,固城湖水位抬高近10米,不仅湖旁十万余亩良田被淹,而且曾经繁华兴盛一时的“一字街”也从此沉没固城湖中,成为高淳民间传说的“四宝”之一。

活动

赛龙舟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高淳各圩区及周边市县的龙船队都会在高淳老街的官溪河上举办赛龙舟活动。每一届龙舟赛参加的龙舟一般都在百只以上。当天由岸上放炮为号,炮竹不断,连天作响。河中各舟听见炮声,立即同时竞发,水浪急溅,河中岸上人声鼎沸。最终获胜的龙舟,将被披红挂彩,施以奖金。竞赛结束后,龙舟并不立即散去,而是在河中慢速划游,各船会推出划手中的能歌者领唱当地民歌,并配以唢、呐等乐器,赛舟会演变为赛歌会。

跳五猖

大马灯

大马灯老街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活动之一。大马灯用木料制作成马架,外表蒙布并且彩绘皮毛。以两人(一前一后)担马架装成马,而以儿童扮三国五虎上将等戏剧群像坐于马上,模仿着真马奔跑、跳跃。玩时也会配以锣鼓喇叭。

1984年,高淳大马灯在江苏省民族舞蹈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7年,高淳大马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长乐抬龙

长乐抬龙起源于淳溪镇长乐村的舞龙活动,最早出现于清代。长乐抬龙所制作的龙有青、黄、白三条,龙身巨大,直径1米,每条龙身长约60米。出龙时声势浩大,旗锣鼓铳齐全。上阵玩龙者一般需数百人,同时舞动。

特色小吃

高淳老街的特色小吃有香干豆腐、千里香飘豆腐、老街糕点、香鹅、蒜菜、老街米酒。

旅游信息

门票

高淳老街景区不收取门票,但是部分景点收取门票。

交通

公交地铁

自驾出行

路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