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更新时间:2024-11-05 19:22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是南京师范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1907年,两江师范学堂设立历史与地理选修科,是为学院前身。

1914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由两江师范学校改设续办)设立国文史地部。

1952年,南京师范学院设立史地专修科,为中国史专业之源头。

1982年,设立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恢复独立招生。

1995年10月,更名为历史与社会学系。

1997年,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

2000年,设立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成立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同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2003年,学院获批专门史博士学位点、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成功申报博物馆学本科专业。

2007年,学院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团体资质)。

2010年,学院获批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同年,学院与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构建“共同培养,双向强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2011年,历史学一级学科调整为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入选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学院获得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2012年,设立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始独立招收考古学博士生。

2014年,学院获批设立考古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0年,历史学专业成为教育部史政复合型本硕贯通中学卓越教师培养试点专业。

2022年,历史学本科专业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入选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3年4月,经教育部审批,学院增设考古学本科专业;9月,学院获批文物、博物馆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院有3个系,开设6个本科专业。

系:历史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本科专业:历史学(师范)、历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1个“十二五”江苏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十三五”江苏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十四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B类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有教职工78名,包括专任教师66名、辅导员及管理人员12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4名),副教授21名,96.8%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46%以上。学院先后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带头人,5人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带头人,3人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社科英才1人,江苏省“紫金文化”优青1人,2人被评为百名青年领军人才,2人被聘为江苏省委决策咨询专家,1人被聘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院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江苏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1个教育部史政复合型本硕贯通中学卓越教师培养试点专业,1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教师教育专业类包含专业,1个江苏省省级特色专业;有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开展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开设历史学(双学科硕士层次师资培养实验班),培养“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复合人才。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多次获奖,本科生承担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0余项,研究生承担省级创新计划项目50余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设有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抗日战争研究中心、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等10个重点科研机构,设有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和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研究成果

截至2021年11月,学院教师历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4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近50项。近三年,各级各类纵向科研经费不完全统计超过400万元、横向科研项目经费4000多万元。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及SSCI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其中5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和普及读物奖各1项;在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学术资源

文化传统

2009年,学院根据同学的民意调查新成立了7个社团,学院社团数量达到12个,包括剪纸社团、英语社团、读书社团、书法社团、羽毛球社团、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辩论队、健康中国协会、惊蛰剧社、心理气象站和动漫社团。2014年12月,学院学生自发成立了首个南京大屠杀研究学生社团。2016年10月,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同文物鉴赏与考古协会联合举办了《考古中国:三星堆的文明孤旅》观影活动。2019年9月,学院社团招新大会举行,参与社团包括文物鉴赏与考古社、辩论社、惊蛰剧社、社发女子篮球队、社发男子篮球队、健康中国协会、社会调查协会、足球社等。2020年12月,由学院春晖志协与文物鉴赏与考古协会联合举办的“隽言妙语”第十四届博物馆讲解大赛决赛顺利举行。2023年3月,由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及文物鉴赏与考古协会共同承办的“谈霏鸣玉”——第十六届博物馆讲解大赛顺利举行。

2019年,《文博之星》辑刊在文博系系主任王志高老师的倡议下创刊,主要刊载学院文博系学生的论文。《文博之星》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和第五辑分别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2021年6月、2022年6月和2023年6月刊印。

现任领导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