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惨案

更新时间:2023-09-26 16:16

南京惨案,亦称“三·二四”惨案,历史学界亦称“宁案”,发生于北伐战争期间的1927年3月24日,为国民革命军攻占南京时发生的中国军民骚扰外国人及由此引起的英美军舰以“保护侨民”为借口炮击南京、造成中国军民死伤和财产损失的事件。此案是英美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军民、炸毁中国领土上各种设施的武装侵略行为。

事件经过

北伐军进入南京

1927年2月上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在庐山会议上决定了攻略南京、肃清长江下游的作战计划,任命唐生智为西路军总指挥、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蒋介石本人指挥中央军。中央军又分为江左、江右两军,前者由李宗仁指挥、先行进攻安庆,后者由程潜指挥、先行略取芜湖。3月上旬,随着安庆、芜湖、当涂等地相继克复,国民革命军逼近南京。3月15日中央军江右军距南京仅25公里,到3月21日其前锋已进抵距离南京仅10公里的江宁。与此同时,东路军也截断了沪宁路,使南京处于三面包围态势下。

由于北伐军已兵临城下,南京人心浮动、军心动摇,加之国民革命军派驻南京的秘密特派员章杰等人利用形势混乱、南京警察厅厅长赵永平逃离的机会掌握了南京的警察机关,使城内警察散布“北伐军已入城”的消息,故驻守的北洋军各部已无心迎战,纷纷渡江北逃。3月23日下午,北洋军江南总司令褚玉璞见组织城防无望,亦弃防逃窜。当晚11时,国民革命军前锋在未遭抵抗的情况下进抵南京通济门、聚宝门,南京宣告克复。24日7时起,国民革命军大部队在南京“秩序良好”的情况下“安然入城”。

南京城内劫案和毙伤外领外侨案的发生

然而,北伐军进入南京后不久,城内即发生了士兵抢劫的事件。24日上午9时起,陆续有穿着军服的士兵在城内洗劫,被劫掠对象包括外国领事馆、教堂和外侨住宅等。24日上午,约五十名穿着军服的士兵持枪闯入日本领事馆,枪击、殴打领事馆工作人员,并逐间洗劫达三个小时。英国领事馆亦遭到袭击,三人被杀害,英国驻南京总领事杰尔斯(Herbert Giles)受伤。下午3时,金陵大学副校长、美国公民文怀恩博士(Dr. John Elia Williams)也遭歹徒枪杀。

进行劫掠的暴徒是何身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英美称其系国民革命军士兵,但国民政府称从被抢劫处和侨民被害现场拾得的制服等物品显示,作案者应为北洋军溃兵。如在文怀恩博士被害处发现的歹徒遗留的军帽上,只有象征张宗昌部的“鲁军”的红带,而无国民革命军的帽徽。蒋介石在上海亦对中外记者声明:“有丰富之证据,证明抢劫、涉及外人者,并非国民军士兵……”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又诬陷中国共产党策划该案。学术界早年亦认为作案者为北洋军溃兵,但近年来的研究基于新发现的材料,认为国民革命军确应对劫掠负主要责任,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该案与中共有关。

英美军舰炮击南京

早在1927年2月,由于北伐形势的发展,英美等国即停泊军舰于南京下关江面以备撤侨,并保持与领事馆的联络。3月24日下午,美国驻南京领事戴维斯带领美侨离开领事馆,到江边的美孚石油公司内避难,但因该处亦陷入“危险状态”,故“请求”美舰开炮援护。下午3时37分,停泊于下关江面的美国炮舰“诺亚”号、“泼利司登”号及英国炮舰“良美拉尔特”号开始炮击下关及南京城,至五时许方止,累计发射炮弹一百余发,“南京惨案”就此酿成。

关于事件伤亡情况的争议

关于外领外侨在南京抢劫、毙伤外侨事件中的伤亡情况,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一说以孔庆泰《1927年宁案与宁案处理始末》一文为代表,认为外领外侨共伤亡17人,其中9人死亡,包括2名英国领事馆官员和1名英国水兵、1名美国人(即文怀恩博士)、1名日本水兵、3名法国传教士和1名意大利传教士。另一说以陈谦平《1927年南京事件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的考证》一文为代表,认为造成外领外侨6死5伤、151处外国住宅和机构被劫。

关于英美军舰炮轰南京所造成的中国军民伤亡情况,争议更大。英美竭力缩小该数字,甚至声称死者“只有三人,决不会超过此数”。而中国记载亦多参差,甚至有多达2000人的记载。孔庆泰在《1927年宁案与宁案处理始末》一文中,综合中国方面1927年4月至5月的多份调查报告及当时媒体的报道,认为死伤者2000人之说不实,较为确切的数据是下关一带65人伤亡(39人死亡、26人重伤,其中第二军死亡特务连长1人、士兵23人)、城内32人伤亡(12人死亡、20人受伤),总伤亡数为97人(51人死亡、46人受伤)。陈谦平《1927年南京事件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的考证》一文则认为,中国军民37人死亡、26人受伤,并有37间房屋被轰毁。

事后交涉

南京军方与英美军方的交涉

惨案发生后,英美军舰舰长将矛头对准首先抵达下关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师师长张辉瓒,提出立即下令保护外侨、张辉瓒赴美舰商议外侨损害情形、25日上午10时前派兵护送城内外侨至江岸登各国军舰等要求,并以“严厉对付”、将南京和下关划为“军事区域”相威胁。张辉瓒将上述情况报告程潜。25日,程潜作出正式回复,允诺保护外人,并派兵护送外侨至江岸登舰,但严正拒绝了要求张辉瓒赴舰商议的要求,明确要求通过外交渠道解决,并谴责英美军舰炮击“损害我国生命财产不少”,还指出“残敌骚扰外侨生命财产,革军当然不能负何责任”。

从史实来看,国民革命军严格遵循了保护外侨的命令。如24日夜间,国民革命军派一百人保护金陵大学内居住的美国侨民,并在次日早晨应其请求护送其至下关登舰。日本领事馆官员和侨民共135人,亦在国民革命军保护下登舰赴上海。英国等各国侨民在登舰离开时,还签字证明外侨受到了革命军的保护并表示感谢。

程潜等南京军方将领的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措施,一方面坚决履行承诺保护外侨,另一方面对英美的无理要求表示了严正立场。

武汉国民政府与列强的外交交涉

南京惨案的发生,造成了列强共同反对国民革命的危险局面。对此,武汉国民政府一方面对骚扰外国人事件持否定态度,声明此事系个别暴徒所为、与国民革命军无关,另一方面严正谴责英美炮击南京的暴行。1927年3月31日,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召见英美驻汉领事,对炮击行为表达抗议。

4月1日,武汉国民政府召开会议讨论宁案,陈友仁在会议上坚称该案系北洋军有意所为并嫁祸给国民革命军。会议决定发表宣言,声明宁案“应由英国的保守政府及北方军阀负责”。同时,为了避免英国和日本联手,出现帝国主义联合武装干涉革命的局面,武汉国民政府还采取了分化英日的措施,尤其是安抚在汉口的日本侨民。

4月10日,英、美、法、意、日五国代表到武汉会见陈友仁,提出联合照会,要求惩办行凶士兵与军官、蒋介石书面道歉并承诺保护外侨生命财产、赔偿外侨一切损失。陈友仁拒绝接受该联合照会,而是迫使五国代表各自递交内容相同但分别签署的照会。4月14日,陈友仁分别复照五国代表,主要内容有:(1)国民政府愿赔偿相关损失,但对北洋军和英美炮击造成的损失概不负责;(2)国民政府在宁案中的责任,需经调查才能确定,在调查清楚后才能确定是否道歉;(3)针对英、美,要求其赔偿炮击南京造成的损失并道歉;(4)针对英、法,要求联合调查并追究在五卅、沙面、万县惨案中的英国责任,以及沙面惨案中的法国责任;(5)要求废除与各国的不平等条约。

上述内容显示了武汉国民政府对宁案采取的强硬态度。五国代表不满于陈友仁的表态,欲筹划下一步行动。就在此时,蒋介石发动政变,于4月18日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对列强的妥协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将宁案善后列为重要事项。由于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采取追随帝国主义的立场,因此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五国也转而与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谈判。1927年5月,英国驻华公使蓝普森在上海与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部长王宠惠秘密接触,并在6月3日达成了中英《讨论宁案之基础》的秘密文件,内容主要包括:(1)国民政府对宁案中的外侨损失负责,表示道歉和赔偿,损失由一中英联合委员会勘定;(2)英国政府对炮击南京表示道歉,但因“为保护英人生命财产起见,万不得已,致有此举”,因此“当不能发生赔偿问题”;(3)国民政府希望修改与英国的条约,英国政府对此表示“友谊与同情”,但是否能付诸实施,则要根据国民政府的“善意及诚意精神”。但由于英国外交部对此文件内容不满,加上宁汉战争爆发、南京国民政府内部斗争激烈,各国代表采取观望态度,谈判暂时搁置。

1928年2月,美国驻华公使马慕瑞到上海,与新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提倡与“各友邦维持并增进其亲善关系”的妥协立场的黄郛接触,谈判解决中美宁案问题。3月30日,双方以中英《讨论宁案之基础》为蓝本,互相交换照会,率先就宁案的解决达成协议。国民政府将南京伤害外侨的责任栽赃嫁祸给共产党,声称将予惩办,并表示歉意和赔偿,还提议修改中美间的条约;美国政府对美舰炮击南京表示“深为抱憾”,但声称此为“不得已而采取”的手段。

1928年5月济南惨案发生,黄郛因对日妥协而被迫辞去外交部长职务,由王正廷接替。8月9日,王正廷与英国驻华公使蓝普森互相致信,正式依据《讨论宁案之基础》达成协议。在协议中,国民政府将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诬为“在华不幸确有一种破坏中外友谊之势力存在,而此种势力实为对于该事件应负完全责任者”。9月24日至10月8日,国民政府又以同样方式互相照会换文,与意大利、法国驻华公使达成了内容相近的协议。由于中日彼时正就济南惨案展开交涉,因此双方直到1929年5月才就宁案问题达成协议。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还满足了列强关于惩凶的要求,3月16日颁令通缉“该案要犯”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林伯渠。此外,国民政府还对列强秘密赔款,赔偿英国二万九百余英镑、华币二百三十余万元,赔偿美国五万四千五百余美元、华币八十八万余元,赔偿日本华币七十五万元。由于英美后又以漏计损失、汇率变化等理由索取更多赔款,故赔款问题直到1937年1月才完全解决。

评价

国民党将南京惨案的发生嫁祸给中国共产党,而对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领土上的武装侵略行为讳莫如深,反而将该案的解决称为“平等互惠之精神……实开我国外交上之新纪元”。实际上,纵观宁案的解决,仍然是不平等的。尽管南京国民政府如愿在各照会中写入了修订条约的愿望,中外修约也递次展开,但国民政府除了获得关税自主权外,并无大的进展。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妥协态度,使中国在惨案的解决中付出了巨大代价、遭受了耻辱。

然而,也必须注意到,南京惨案的善后协议是南京国民政府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协议,它显示国民政府开始得到列强的承认。因此,南京惨案的解决,也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打破其初期外交孤立局面、获得国际承认的突破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