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更新时间:2021-11-03 08:12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8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林业领域学术期刊。作者队伍主要为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国内其他重点综合性大学、农林院校、工科院校以及国外有关科研机构和大学等的研究人员。

自然科学版

收录情况

自然科学版被CA、JST、CSCD(C库)、RCCSE等数据库收录并且为RCCSE权威、RCCSE中文核心期刊;

投稿须知

1.1专题评述 能够反映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方向,论文篇幅不限。作者本人或所在室验室在本领域有相当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

1.2研究论文 反映我国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育种领域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

1.3研究报告 为争取时间以简要的形式发表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论文篇幅要求在5-8个印刷页面左右。

1.4专题介绍 主要介绍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文献综述性论文。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以上。

1.5学位论文简报 主要刊登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硕士论文之大摘要。篇幅要求在2个印刷页面。中英文同时刊登。

1.6新基因、新种质、新品种 主要刊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经过鉴定或品种审定的新材料及品种。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

1.7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 主要刊登我国学者自主发明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

人文社会科学版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学报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哲学、史学研究;经济、管理研究;语言、文学研究;社会、法律研究;环境与社会研究;环境与艺术研究;广告理论研究。

学报投稿信息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

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着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学报征稿信息

一处被遮蔽了的视域——科学实践观念的建构与实现的现实性探讨

析可持续发展的人本主义与生态伦理的自然主义的辩证关系

渊源与超越:深层生态学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形而上思考

“艺境”的敞亮——析宗白华诗集《流云》的意象

存在论视野中的《变形记》

国内“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研究概述

汉语螺旋型思维模式文化探源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阿凡提笑话”的缘起及其在各民族间的交融

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虚”与“实”

绿地系统的肌理、构成与布局

美国环境哲学的两种对立思潮——社会生态学与深生态学的六个重要议题

“首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将于2009年10月在南京举行

从“工具价值”到“内在价值”:自然价值论进展

我国传统文化和生活实践中的生态智慧及其启示

走出F·培根自然哲学研究的误区

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

自然观演变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兼谈自然观的辩证回归

中国环境文学的构建——以欧美环境文学为比照

经济约束对城市环境保护的功能及相关建议

父母教育背景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城乡对比

城市文化与城市风景区建设研究——以徐州云龙山风景区为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