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1 17:18
南宁盆地为长纺锤形的断陷盆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南宁市。总面积约595平方千米。而南宁就坐落在这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里,碧绿的邕江蜿蜒地穿城而过。这座美丽的城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
南宁盆地北面和东北面是高峰岭,海拔382~590米,有寒武系砂岩组成;南面和东面为军山及大王岭高丘陵,海拔分别为500米和300米左右,主要有泥盆系砂岩组成。盆地东西长约6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总面积约595平方千米。
南宁盆地可分为两大部分:三塘以东由近古系砂页岩、泥岩组成的低丘状台地,海拔110~130米;三塘以西由邕江冲积平原组成,平均海拔75~80米,宽度10~20千米,冲积层深厚,表土肥沃。最大过境河是邕江,主要支流有沙江河、心圩江、良凤江等。水土资源尚好,宜种植水稻、热带水果、甘蔗等,地下有近古纪褐煤。
优越的气候条件,使这里“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市区绿化覆盖率近40%,以致“半城绿树半城楼”,形成了“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独特亚热带风光,因而被中外游人盛誉为中国的“绿都”。
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古代,南宁属于百越领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后,南宁属于桂林郡。西汉时期,汉武帝又将它置于玉林郡管辖。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置大兴郡,以南宁为郡治所在地,南宁建制从此开始,已有1600多年。
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将该地命名为邕州,设邕州下都督府,这就是南宁简称“邕”的由来。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14年),中央政府将邕州路改为南宁路,取其南疆安宁之意,“南宁”由此得名。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成为自治区首府。
它辖有邕宁县、武鸣区,全市总面积1002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为84.76平方公里,全市人口280万,市区人口为90万,聚居着壮、汉、苗、瑶、侗、仫佬、毛难等30多个民族,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多采的民俗风情。
南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早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南宁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从事着原始的渔猎和农牧活动。历史上的南宁属百粤领地,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光郡,晋兴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第一次成为既是县级又是郡级的治所,也是南宁建制的开始,距今有1600年的历史。
唐贞观八年(634年),南宁称为邕州,元朝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南宁辟为对外通商口岸。
南宁又是一座富有光荣传统历史的英雄城市。千百年来,从宋知州苏缄率领邕州全城军民奋力抗击交趾(今越南)李朝对我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到拥戴抗法名将刘永福、冯子材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到浴血奋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的昆仑关大战;从守卫祖的南大门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南宁人民为保卫家园、追求进步写下了光荣的史篇。
1958年,南宁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
陆荣廷(1859—1928),南宁市武鸣区人,旧桂系首领。1912年初任广西提督。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南宁宣布独立。广西逐渐形成以他为首的旧桂系集团。后因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崛起,旧桂系势力逐渐衰亡。
雷沛鸿(1888—1962),南宁市人,著名教育家。早年曾参加黄花岗起义,曾任广西教育厅厅长和广西大学校长。他在广西推行的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梁列亚(1892—1982),南宁市扬美圩人。追随孙中山,参加了镇南关起义。辛亥革命后,历任孙中山机要员、新广西日报社长等职。曾积极投身抗日战争,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文史馆馆员。
雷经天(1904—1959),南宁市津头村人,参加过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担任红七军前委委员,历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法庭庭长、代理院长和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省政府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雷经天故居位于南宁市津头乡河堤路雷屋17号,
邓颖超(1904—1992),河南省光山人,生于南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2007年2月4日,邓颖超纪念馆隆重开馆。纪念馆位于南宁市朝阳路3号,展出邓颖超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300余张。
莫文骅(1910—2000),南宁市亭子村人,历任红七军参谋及直属政治处主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政治委员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政委兼南宁市第一任市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院长,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师公舞是南宁一带很为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源于原始巫舞,是一种古老的宗教祭视舞蹈,原属道教的梅山教派,也是古代“尸”“傩”舞在南宁的发展。
南宁是师公舞流行地区之一。常以平话伴唱,故又称“平话师公”,师公乐舞有外坛和内坛之分。内坛师公多与道公结合,有文、武两科,主要用于唱赞神圣、祖庙、土地等祭祀活动,有“鲁班架桥舞”、“功曹舞”、“打草舞”,还有落走渡朝、金花、银花仙女舞等。
外坛师公舞多反映农民劳动生产的过程。有“雷舞”,反映当地祝愿与寄托一年风调雨顺,农事顺利,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生活的愿望。
还有“使牛舞”,男、女“打草舞”及歌舞、戏剧综合的“八娘过渡”、“送鸡米”等等。道公即道教门徒,他们尊张道陵为天师,南宁道公自称梅山派,各自为体,自愿组合,大抵是一个小范围(几个村)结成一班,每班五至七人,其中有一个道公头或师父,其活动也多限于较小的范围内,形成一个小型的、不大稳定的宗教团体。有道事时就集中做道,无道事时则各自在家人事生产劳动。道公有道经,多用古壮字和汉字写成,世代相传。其经为七言和五言上下句排歌式,腰脚韵,多用方言土语诵唱。
道公舞和师公舞主要在为死者超度、剪花架桥、安龙祭祀等停工中进行,其中有独舞和群舞之分,相交进行,由鼓锣伴奏,手持器械且歌舞,通过踏步、跳跃、转体、弯腰和摆手等程式化的姿势,表现请神、送魂、赶鬼等内容。舞姿婉转奔放、富于变化。
赛龙舟又叫扒龙船,南宁群众为了纪念屈原而于端午节开展赛龙舟活动。南宁赛龙舟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始于何时,暂时无法考证。有文字记载的,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南宁府就举行过龙舟赛。
1934年,《南宁民国日报》记载:“扒龙船旧习,行见一年一度,在邕江中游驶竞技矣。”这年端午节举行的龙舟赛共有9支队参加,分顺水和逆水两项进行。海关一带江岸,由兴宁路起,至凌铁一带,观众爆满。比赛中,南宁无线广播电台敦请阳秋乐艺团演奏的粤曲名曲在邕江河畔悠扬回荡,增添了龙舟比赛的热闹气氛。
比赛奖品有布匹、烧猪、酒等。比赛结果,省公安局第四分局龙舟队顺水和逆水都获得第一名。
南宁自古以来就是桂西南和川、贵、云、桂地区的一个流通中心及主要商品集散地,清朝时就辟为通商口岸,而今则是一座正在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城市。南宁水陆空交通四通八达,民航已开通318条国内、国际航线;铁路有湘桂、黔桂、黎桂、南昆等干线,可直达祖国的东南西北;公路已结成便捷畅通的交通网;另外,人们还可以乘船顺邕江而下,到达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南宁的经济也繁荣昌盛,它是广西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最大的商贸城市。在农业方面盛产水稻、甘蔗、蘑菇、八角等农副土特产品和香蕉、菠萝、柑橙、芒果、荔枝、龙眼等亚热带水果。
以南宁为中心的桂南旅游区是广西三大旅游区之一,那壮丽的边关河山风采,浪漫的海滩风貌,星罗棋布的灵山秀水,奇岩异洞,以及历史悠远的古迹故址,千古之谜的花山壁画,世界第二大跨国瀑布,还有那壮族人民娓娓动听的山歌,瑶族同胞热情奔放的舞步......
山、水、人、情构织成了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展现出撩人的亚热带风光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它强烈地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踏上广西之旅的南线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