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蹄目

更新时间:2023-09-06 20:10

南方有蹄目是已绝灭的生活在南美洲的古有蹄类。19世纪30年代,C.R.达尔文在阿根廷拉普拉塔河边发现过一些重要的化石,使这类动物初为人知,但它一直到20世纪初才正式命名为南方有蹄目。意即南方大陆特有的有蹄动物。由于绝大部分化石见于南美,不少人也就习惯上称它为南美有蹄类

动物介绍

动物简介

南方有蹄目的体型大小相差悬殊,可以从兔子那样小到犀牛那样大。一般说来,这类动物脑颅较小,总有大的鼓泡和位置多变的后动脉孔。牙齿多数形成连续的齿列;但在进步或晚期的成员中门齿经常扩大成凿形,而前面的前臼齿则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上臼齿一般是三角形或方形;下臼齿双月形,但在后部内侧总有锥-脊形齿尖。脚似中轴型,每脚有5或3趾;有些种类有爪。

发展历史

南方有蹄目的兴衰已经历了5000多万年的历史。在白垩纪或稍后,它们可能已从踝节目古老祖先中分化出来,但迄今还无中间环节证实。从已发现的化石看,南方有蹄目的辐射与分布在新生代各时期有变化。最初,距今5500万年前后,大多数成员体形较小,齿冠低结构原始。虽然数量和种类不多,但分布地区极广,如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美国中国蒙古都有它们的足迹,一般生活在炎热的半干旱林中空地。到距今500万年前的渐新世中新世,南方有蹄目的进化达到了顶峰。这时,种类繁多,多数成员结构特化,体形增大,脚趾减少,牙齿一般趋向高冠,并有复杂的纹饰。分布地区缩小。自中新世以后,种类急剧下降;在濒临绝灭前只残存几。有人认为,在新生代大部分时间内,南美洲处于隔离状态;只是在第三纪后期,它可能通过博利互尔海沟与北美时而有过联系。而这时,某些凶猛的食肉类和进步的奇蹄类从北方大陆入侵,大大影响了南方有蹄类的生存和发展。

20世纪初在北美发现了北柱兽,又在蒙古发现了古柱兽。1966年,中国首次在新疆发现了东方柱兽,以后30年来,陆续在华南内蒙古等地发现了一群原始而古老的似南方有蹄目化石。迄今,中国已发现晚古新世到中始新世,属于北柱兽科的6属以上化石,它们的形态具有比美洲同期种类更为原始的性质。1989年一些美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将它们归入新建立的北柱兽目。

种类

南方有蹄目现有14科120余属化石,一般被分成如下4亚目。①古南方有蹄亚目。②型兽亚目。③黑格兽亚目。④箭齿兽亚目。有一种观点,主张将南美洲全部6类有蹄类群都归于一大单元,称为南蹄目或超目。但这有待于研究和讨论。

南美有蹄类中最重要的类群是南方有蹄目Notougulate,南方有蹄目出现于古新世早期,到更新时才灭绝,包括了南美洲半数以上的有蹄类,其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其中以大小似犀牛的晚期代表箭齿兽最为著名。在北美洲和亚洲一些地区生活着一些和南美有蹄类类似的动物,曾经被归入南美有蹄目,后来被单列为北柱兽目。另外一类人们比较熟悉的南美有蹄类是出现于古新世的滑距骨类,又可分为两支,一支形态似马,以原马型兽为代表,于上新世灭绝,可能其灭绝与真正的马类达到南美洲有关;另一支形态似羊驼,以后弓兽为代表。后弓兽四肢和颈部均长,可能还有个可以伸缩的鼻子,一直生存到更新世。南美洲还有两类可能有长鼻子的动物,一类是闪兽目,生存于渐新世和中新世,大小如犀牛,上颌短而有一对“象牙”,下颌则比较长;另一类是焦兽目,焦兽因发现于古火山灰中而得名,体型很象乳齿象,但是有6颗“象牙”,生存于渐新世。与焦兽同时的还有一类异蹄目,只有一个属为代表。 南美有蹄类都是比较原始的类型,在南北美洲重新相连后,更加进步的大型哺乳动物从北美洲涌入,南美有蹄类则全部灭亡,现在南美洲的有蹄类则是和其他大陆一样以奇蹄目和偶蹄目为主。

起源

第三纪早期的哺乳动物中除了各种原始的有蹄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肉齿目了,肉齿目又译为古食肉目,曾经被当作是食肉目的祖先,而现在认为肉齿目虽然和食肉目可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并非肉食目的祖先。肉齿目在白垩纪就已经出现,在古新世和始新世比较繁盛,有些成员如鬣齿兽则一直生存在中新世,其早期的成员和食虫类非常相似,而后期则有些种类体大如熊。肉齿目的成员在过去和后来有较大的变化,过去曾属于肉齿目的熊犬和中兽被划入踝节目,细齿兽类现在被归入食肉目,而过去属于食虫类的三角齿兽类则被划入了肉齿目,在现在,分类则又有一些新的调整。肉齿目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和北美洲,曾经和早期的食肉目共同生存一段时间,在食肉目开始繁盛后,肉齿目逐渐灭绝。

科学分类

下属分类

箭齿兽亚目(Toxodonta)

型兽亚目(Typotheria)

黑格兽亚目(Hegetotheria)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