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18:59
南碇岛是一座椭球形的火山岛,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离海岸约6.5公里,面积0.07平方公里,海拔51.5米。全岛柱状节理及其发育的墨绿色玄武岩石林构成,远远望去,犹如镶嵌在蓝天碧海之中的一块墨玉。
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与林进屿一起在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
南碇岛“漂浮”在林进屿的东南面,是一座椭球形的火山岛,离海岸约6.5公里,面积更小,仅仅是林进屿的一半。从香山半岛眺望,林进屿和南碇岛犹如一对姐妹岛,一前一后排列在海上。南碇岛由清一色的五角形或六角形石柱状玄武岩组成,数量有140万根之多,朝东北向扭动,形成一种风卷蹈海的韵律。当地称之为“发状石林”,也有人称之为“熔岩珊瑚”。
在香山半岛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岛林进屿,这是个面积仅0.16平方公里的小岛,海拔72.7米。民间传说,明万历年间,漳州学子林进为避开外界干扰来此岛发奋学习,成为漳州史上第一位状元,后人将此岛称为林进屿。
在厦门旅游客运码头(和去鼓浪屿坐船的轮渡码头不是同一个,二者距离不远)坐快艇到漳州港(8元,15分钟),漳州港到滨海火山自然生态风景旅游区有直达班车(12元,半小时一班)。
说明:从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可以坐船环游南碇岛,但是不能登岛。环岛船票价格268元/人,满8人以上开船。
地质学家认为,漳州火山地貌大多经历多次火山喷发,而离海岸最远的南碇岛很可能形成于其中最强劲的一次。喷发出的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了一根根整齐排列的石柱,仿佛专门有人摆布过,地质学上称为玄武岩柱状节理。
南碇岛火山奇观为国内仅见,在世界上也数一数二。
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为巨大、密集的玄武岩石柱群,堪称世界级火山奇观。如此奇特的火山遗迹为人们研究新生代火山地质地貌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基础材料,也是难得的旅游资源。
据专家们的初步测算,巴掌大的小岛至少有140万根玄武岩石柱,如此密集、巨大的玄武岩石柱群可谓世所罕见。
与漳州火山其他地方所见决然不同的是,南碇岛全是清一色的柱状玄武岩,这里的柱状玄武岩极其单一、纯净,没有任何其他成份的岩石混入。
南碇岛的玄武岩石柱大致成阶梯形向悬崖处分布。
最为可观的是,岛上大片大片的悬崖峭壁全是由一排排高高悬挂的玄武岩石柱组成。
漳州火山地貌大多属于多次火山喷发,而离海岸最远的南锭岛很可能来自于一次最强劲的火山喷发。
很显然,石柱群一直延伸到了海底,它在水下又是一个什么情景?个别坍塌的石柱依稀可辨,但是,上千万年的海水冲刷泥沙堆积早已是面目全非。
南碇岛周围有不下10个被海水冲蚀的洞穴,直通小岛的腹腔。 火山岛壮观的外表内部,是个什么样,从未有人去过,当地渔民传说洞中藏有怪兽,夜间还有人看到洞口忽闪忽闪的眼睛,种种流传,为这些洞穴蒙上了一层神秘,甚至是可怕的面纱。
可以看出,地面的鹅卵石,都是坍塌的石柱子在海浪的作用下形成的。
洞口的岩壁直至顶部全部是玄武岩石柱。
离洞口不远处,出现了一尊大圆石柱。
走近仔细一看,粗大的圆柱还是由一根根玄武岩石柱组成,表面已被海浪冲刷得光溜圆滑。
尽管洞穴一片黑暗,但是我们的灯光所照到的、手触摸到的,十分分明都是一根根的玄武岩石柱。
准确的说,我们不是在洞穴中,而是在石柱子的缝隙中穿行。
我们从岛的西面穿岛而过,到达了岛的东面,深深的洞穴完全是一个纯粹的柱状玄武岩世界。
至此可以确定,这座火山岛表里如一,全是密集的石柱子,整座岛屿就是一个巨大、纯粹的玄武岩石柱群。如此奇特的火山造化,令人叹为观止。
以下文字节选自《南碇岛百万石柱捆成的岛》一文 撰文/袁弘道
中国无喷发的火山可看。在夏威夷你可以看到炽热的熔岩流在流淌;在东非大裂谷有熔岩湖在翻腾;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隔一段时间就有焰火似的喷发
中国虽然有一些在一万年之内曾经喷发过的活火山,如长白山、五大连池等,但它们近百年来好像都睡着了。
在遥远的以百万年为单位的地质年代里,中国大地可不是这样的。中国东部地处环太平洋的“火山环”上,在距今2.5亿年以来的一段时间,火山活动非常活跃。用研究火山的院士刘嘉麒的话说:“那时,火山喷发频频发生,几乎到了翻天覆地的程度。”
如今,它们只留下了一些遗迹可看。
在这些火山遗迹中,最精绝的要数福建的南碇岛。
南碇岛是一座大陆岛,不是海洋岛,譬如像夏威夷那样。夏威夷岛是因海底的火山多次喷发堆积慢慢从海底升起的,但南碇岛原来是大陆上的一座火山,后来由于地壳沉降,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把它与大陆隔开了。与它同时被隔开的还有许多岛,其中最大最有名的是台湾岛。
南碇岛处于台湾海峡的西部。我们看到的南碇岛这种玄武岩的石柱群,在海峡中间还有多处。澎湖列岛就有多处六边形的玄武岩石柱出露在海面上。可以想象更多的玄武岩石柱被海水覆盖着。
在船上远远地已经看到了南碇岛。它不是一个火山锥,而是像一个蒙古包孤零零地坐落在大海上,或者说呈穹窿状。
海浪很大,我们乘坐的大船无法靠岸,由一平底小船接我们上岸。
说是这个岛由140万根断面为直径25—35厘米的六边形、五边形或者四边形的玄武岩柱子组成的,而且这些柱子紧紧地贴在一起,垂直于海面,就像樵夫的一捆柴,农民的一捆麦。这是这个岛的奇特之处。
船上望去,南碇岛如一个穹庐状的蒙古包坐落在大海上。此岛不仅有着奇特的自然景观,它还是台湾海峡航线上的重要坐标。茫茫黑夜中,岛顶一座30多米高的灯塔为过往的船只指明方向。摄影/施毅平火山岩的石柱群有许多,但多数是熔岩流淌在大地上,后来冷凝形成的。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因此一般的岩柱都不高,很多是10米、20米,40米以上的岩柱少见。但是南碇岛的岩柱非同寻常,它们非常高。
这个岛最高处海拔高度为62米,这里的海水深平均15—20米,水下部分应该是这些柱子的延续,即使不是,那么这群柱子最高的至少62米。如果水下也是柱子,那么这些柱子的高度将达到80多米。
这些柱子为什么会这么高呢?原因是它们不是由流淌的熔岩流形成的,而是在火山通道中形成的。有一个专有名词称呼它——火山颈。
我站在南碇岛上的高处向下望,石柱的节理垂直而下,石柱好像一束礼花从大海中喷出。
火山喷发时,岩浆从下而上的通道叫火山通道。充塞在火山通道中的熔岩冷却后凝结在通道内,成为近于直立的柱状岩体,由于充塞在通道里的熔岩明显比喷出地表的熔岩和其他火山碎屑物要坚硬和致密。经过长期的风化和剥蚀,喷出来的熔岩物质被全部蚀去,剩下来的火山通道中致密的熔岩就呈圆柱状兀立在大地上,称为火山颈。这个过程像剥香蕉一样。
南碇岛是一个火山颈。形状像个馒头,不知这个形状是在火山通道里形成的,还是后来风化剥蚀形成的。我倾向于是后来形成的。火山颈露出后,可能是柴捆状、麦捆状或是铅笔状,总之不会是馒头状的。馒头状是怎样形成的呢?我猜想是外力的风化侵蚀所致。凡棱角突出的地方,风必摧之,雨必淋之,雨雪冰雹等外力必然作用其上,将之消除。因此形成馒头状是必然的。
玄武岩石柱坚硬致密,不破碎,只折断。因此岛上有玄武岩石柱折断后状如鱼鳞的坡面,老百姓称之为鱼鳞石。据考察,海里有岛上岩柱倒塌后形成的巨石堤,在海底延展几百米。海浪不断掏蚀着与海面接触的岩柱群的底部,将其掏空,悬空的岩柱倒下,这个过程不断进行,海底就有了一条巨石堤。
这个区域平均每年有7次以上强台风经过,海浪可高达8米,海浪的侵蚀作用强烈。海蚀崖、海蚀洞都是海浪的作品。一只大鸟展翅飞向海蚀洞中的鸟巢。仔细看,岩壁上有许多鸟巢,鸟的排泄物把岩壁染白了。
要离开时,想起这个岛到底有多大呢?有人告诉我:320米×210米。(节选自《南碇岛百万石柱捆成的岛》 撰文/袁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