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8 09:46
滑鼠蛇,是蛇目游蛇科鼠蛇属爬行动物,体长可达2米以上,体重一般为1-2千克;头部黑褐色,唇鳞淡灰色,后缘、腹鳞前段后缘及尾下鳞后缘为黑色,背部棕色,体后部有不规则的黑色横斑,至尾部形成黑色网状纹。
蛇目游蛇科鼠蛇属爬行动物,体长可达2米以上,体重一般为1-2千克;蛇身背面黄褐色,体后部有不规则的黑色横纹,横斑至尾部形成网纹;腹面前段红棕色,后部淡黄色。头部黑褐色,唇鳞淡灰色,腹面黄白色,腹鳞后缘色黑,后缘、腹鳞前段后缘及尾下鳞后缘为黑色,背部棕色,体后部有不规则的黑色横斑,至尾部形成黑色网状纹。颊鳞一般3片,背鳞一般19一17一14行,腹鳞185以上。头较长,眼大而圆,瞳孔圆形;狭部略内凹;狭鳞一般3枚;半阴茎不分叉,圆柱形。颊鳞3或4、眼少2或5,与其他蛇易于区别。背鳞颈部19行,体中部17行,肛前14行;腹鳞189-193行,尾下鳞100-118对。腹面黄白色,腹鳞及尾下鳞的后缘为黑色,有时呈黄白色。
滑鼠蛇生活于平原及山地或丘陵地区,亦可分布于海拔2000多米的山地。
滑鼠蛇性情较凶猛,但和其它蛇类一样惧怕人类。行动迅速,昼夜活动,白天常在近水的地方活动。捕食蟾蜍、蛙类、蜥蜴、鸟卵、鼠类和其它蛇等,其中以鼠为最嗜好。在发现鼠时即快速追捕,鼠若逃入洞,也跟踪入洞捕捉,洞口比蛇体小时,便在洞口等待,及鼠再现于洞口,便闪电式似地将其捉住。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冬眠。此蛇虽会吞食其它蛇类,但也常是眼镜王蛇的食物。此蛇性情较凶猛,攻击速度快,和其它蛇类一样惧怕人类。
滑鼠蛇受惊扰可竖起前半身,发出嘶嘶声,左右侧偏摇摆作攻击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常以小白鼠作为饵料。滑鼠蛇行动比较敏捷,性凶猛,易攻击人。
在中国福建的城市边缘的个体要比山区里的大,颜色斑纹各异。
滑鼠蛇分布于中国和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阿富汗至东南亚一带也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滑鼠蛇是雌雄异体的冷血爬行动物,雌蛇体内有卵巢和输卵管,雄蛇体内有精巢和输精管。繁殖方式为卵生(将卵产出后孵化),一般选在自然光照有利于孵化的地方产卵后便自行离去,任其自然孵化出幼蛇。滑鼠蛇的交配期约在春、夏季。此时野生性成熟的雌蛇捕食量减少,常钻到草丛中,蛇头离地高昂并不断摇晃作起舞状;而人工用箱养殖的雌蛇常会拍打箱板。雌蛇尾部泄殖肛腔处分泌出褐色的性激素来吸引异性,雄蛇会闻气而来,两蛇经过几次绞缠之后,雌蛇会将尾部腹面略向雄蛇倾侧,雄蛇就会伸出交接器,由体内翻出插入雌蛇的泄殖肛腔内。一般两蛇交配持续时间短则为4-7小时,长则半天至1天。精子在雌蛇体内的存活期很长,一般达3-6年。
母滑鼠蛇每年7-8月份产卵,其时雌蛇于灌木丛中的落叶下面作盆状凹,将卵产于其中,随后雌蛇盘于其上保护之。每次产卵6-11枚左右,卵径45-50毫米×25-30毫米,自然温度下卵化,孵化期为60天左右。根据统计滑鼠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1.9%,受精卵占产卵数的92%,孵化率占受精卵数的65.2%,自然成活率可达30%,每条成年母蛇每年产卵12枚。它产的蛋一般会成团粘连在一起,而且呈一定方向排列,但也有少数单个散开。幼蛇刚出壳时重量12-15克,长约30-36厘米,活泼好动。滑鼠蛇寿命在16年左右。
经过人工养殖和选育,滑鼠蛇后代适应野生环境的能力逐渐丧失,越来越适应和依赖家养环境。滑鼠蛇的人工养殖模式有全封闭式养殖、半封闭式养殖、仿生态养殖、高密度养殖等。
滑鼠蛇嗜食鼠类,因为食鼠数量多,并且身体灵活能进入鼠洞内捕食鼠类。在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有保护滑鼠蛇的习惯。此外,也有部分地区特地从外地买回滑鼠蛇放到田间,利用滑鼠蛇去灭鼠。
注:滑鼠蛇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未经批准私自捕捉、饲养是违法。
2017年,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
滑鼠蛇在中国南方多个省份作为食材(2020年9月起中国已禁止),并大量用于配制三蛇酒(滑鼠蛇、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或其他用途,需求量大,因此被大量捕杀,数量减少。但在滑鼠蛇人工养殖技术成熟后,数量逐渐恢复。
滑鼠蛇由于捕杀过量,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现已被中国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
2006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了蛇类人工养殖技术试点工作,至2019年底,滑鼠蛇等少数几种以食用为目的的蛇类人工养殖技术已经达到成熟稳定,养殖规模逐年扩大,食用蛇的发展在满足食用蛇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为药材市场对蛇胆、蛇油的需求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从而也为保护蛇类野生资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滑鼠蛇蛇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
2023年12月,入选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制定的《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