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1 22:52
《南越国史》分13章,从岭南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开始,详细叙述了南越国的创立过程和南越国存在形态的各个方面。同时,对南越王国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岭南历史上和文化中的地位,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论断。
《南越国史》是岭南文库丛书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资助研究课题。
首先,《南越国史》的作者充分认识到了岭南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在叙述南越国史时,探本溯源,回顾了岭南原始社会的状况和秦朝平定岭南、经营岭南的过程。在秦汉以前,有关岭南历史和文化的文献记载很少,而且支离破碎,从秦朝对岭南的征戍和南越国的建立开始才逐渐完备,所以很有必要做一番钩沉索隐的研究工作。《南越国史》通过大量的考古材料,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考察,认为“岭南地区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岭南人像其他地区的人们一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远古文明”。同时,该书也认识到了岭南地区当时与中原地区的差距。相对于中原高位文化来说,岭南还处于较低位文化的状态。在秦平岭南之前,岭南越族处于“分离、不平衡发展的状况”。而秦朝对岭南的冲击,对于岭南的历史和文化来说是特别重大的事件。秦朝通过军事征戍带来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原高位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促使岭南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也促使岭南文化开始转型。而且更具深远意义的是秦朝对岭南的冲击波,并非潮过浪消,而是奠定了中原文化不断地拍击岭南的局面。《南越国史》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这是岭南“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的事件,不仅“第一次正式把岭南归入中国的政治版图”,并使“越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而且是岭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力。这也正是南越国得以建立的基础,任嚣对赵佗所说的一番话证明了这一点:“番禺负山险,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所以,《南越国史》将“汉越人民”“和平安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其次,该书完整地展现了南越国的政治制度、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交通、文化艺术、与汉帝国及其岭南以外区域的关系、岭南风俗习惯等。其中,关于经济领域的几个重大问题,由于文献资料较为缺乏,论述有一定的难度。《南越国史》知难而进,例如南越国的农业经济,便是“凭借出土文物资料,结合有关的文献记载”,“逐一介绍”。得出的结论是征戍的秦军和南越国王赵佗“积极推广中原的先进技术和农业生产工具”,使“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又如手工业经济,《南越国史》充分利用了“广东、广西的南越国遗址和墓葬”的出土文物,对青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纺织品、漆木器、玻璃及玉石制作品都从考古学和文物鉴定的角度,加以科学的分析论证,详述其中的主要物件,进而证明南越王国时期手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再如商业交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的出海港口,广州乃至于整个岭南地区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南越国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重下笔墨,文献资料和考古文物双管齐下,令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对内对外商业贸易极其繁荣的氛围。也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海上丝绸之路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再次,材料的搜集也是该书的重要特点之一。该书所使用和参考的古今中外的论著达到480余部(篇),几乎将有关南越国历史和文化的资料“网罗一空”。
最后,需要着重提及的特点,是该书的善于客观把握和注重史论结合。作者不仅注意到微观研究的重要性和基础性,言必有征,以事实说话;而且注意把握各种资料,升华到宏观的理论概括高度。在史论结合方面,除了甄别史料的真伪、可信度和价值所在之外,对于南越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面,有不少观点新颖的论述。例如有关秦平岭南问题的讨论、南越国预立太子制度、度量衡实物的实测等等,都不乏真知灼见,有史有论。再如关于赵佗的评价问题,经过详细分析之后提出:“赵佗是值得肯定的”。而关于南越国在岭南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作者认为“南越国对岭南地区的封建制起了推动和巩固作用”。对于以上论断,该书均列举了支持论断的资料和理由,同时列举了史学界有关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使读者可以自行辨别。在一部方国史和区域文化的研究著作中,这是极为重要的方面。
荣誉表彰
该书获广州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以上参考资料)
张荣芳,男,1940年12月出生于广东廉江。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专业。分配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实习员。1973年10月调入中山大学历史系任教。1991年3月被聘任为教授。1996年7月批准为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84年至1995年曾任历史学系副系主任、中山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为本科生开设过中国古代史、战国秦汉考古、秦汉史专题研究、史记研读等课程。出版著作有《秦汉史论集》《南越国史》。
黄淼章,男,汉族,广东梅州人,1954年5月出生,民盟成员,大学学历。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广州市政协常委。现任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广州市文物考古队队长、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民盟广州市委员会兼职副主委。撰写和主编的著作有:《南越国史》《广州西村窑》等10余部,先后撰写和主编学术著作和论文70余篇,学术成果先后获得中国首届社会科学基金奖二等奖和中国夏鼐考古基金研究成果二等奖以及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