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8 22:16
又称南雄恐龙化石群。
广东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南雄,总面积为42.21 平方公里,包括恐龙蛋化石原址展棚、恐龙脚印化石原址展棚、恐龙骨骼化石原址展棚、恐龙化石展馆及完整的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地层剖面。
为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研究全球晚白垩世末生物绝灭事件、地质灾变事件、全球性的地层划分和对比、生物进化、生态环境的演替、气候变化、恐龙家族的兴衰及绝灭等科学问题,提供多方面的证据。
南雄的恐龙蛋分为5科7属11种,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蛋壳的厚度和显微结构都显示出明显的病理特征(赵资奎等,1991)。此外, 2009年4月,方晓思、张显球等专家学者公布了“广东南雄白垩系及恐龙蛋到鸟蛋演化研究”,首次实测了南雄盆地一条完整的白垩系剖面,沿剖面在66个层位中采集到蛋化石,通过对羽状蛋化石的研究,揭示出恐龙蛋到鸟蛋的进化。同年7月,中国与美国古生物学者向公众介绍了枫树岭恐龙足迹化石,这是鸭嘴龙足迹属在中国的首次描述。南雄地区已成为世界上研究恐龙问题的最佳地点之一。
南雄市为典型的红层盆地,盆地内沉积着晚白垩纪到古近纪的红色砂岩,又称“南雄红层”。南雄红层发现了大量的恐龙、恐龙蛋、龟鳖类脊椎动物化石,尤其是恐龙蛋化石分布广泛。红层发育,出露较好,含有丰富的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和微体古生物化石。
南雄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红色地 层累计厚达2525~7250m,依据沉积物从粗到细的变化,可将南雄盆地红层划分为4个沉积旋回和2群9组8段,即南雄群(长坝组、江头组、园圃组、大凤 组、主田组、浈水组),罗佛寨群(上湖组、浓山组、古城村组),所划分的9个岩组,除长坝组与江头组之间有沉积间断为假整合接触外,其余各组均属连续沉积整合接触。长坝组一段、江头 组、大凤组、浈水组以粗碎屑岩发育为主要特征,而长坝组二段、园圃组、主田组和罗佛寨群主要是一套细碎屑岩。
1961年,广东省地质调查队首次在南雄发现恐龙骨骼化石;1962年,中科院杨钟健和周明镇院士研究报道了南雄盆地发现的虚骨龙类等化石,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地质专家学者的特别关注;
197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资奎研究员报道了南雄盆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创立了恐龙蛋化石分类和命名方法,建立新的蛋化石类型:长形蛋科包括3蛋属5蛋种;
1983-1985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德国波恩大学、马普学会联合科考队对南雄盆地含恐龙蛋化石红层进行了研究,通过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地球化学、古地磁等综合研究,对盆地内的恐龙蛋化石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认为广东南雄盆地是我国乃至全球研究陆相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界线的重要地区之一;这一阶段还在盆地内首次发现了恐龙脚印化石;
2001年11月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织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8次年会在南雄召开,此次年会在南雄市举行了野外地质考察现场会,到会的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在科考会上进一步论证了南雄红层及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在恐龙绝灭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4年,地质矿产部石油勘查队张显球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博物馆方晓思研究员等先后在南雄古市镇发现十几个鸭咀龙脚印,有关鸭咀龙脚印的发现在广东省尚属首次;
2004年12月,中国地质科学院程政武、李佩贤等地质、古生物研究员在南雄立项《南雄盆地生物地层》科研课题研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古生物终生教授斯隆盛赞“南雄是世界上研究恐龙绝灭最好的地方”;
200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吕君昌博士报道南雄发现的恐龙化石新类型:窃蛋龙类未定种;
2005年5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广东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保护的主要对象是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和含恐龙蛋化石的白垩纪与第三纪典型地层剖面、沉积相特征标志、古气候特征标志、龟及其他种类古脊椎动物化石、古微体化石等自然遗迹。保护区总面积42.21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03平方公里;
2009年,中国地质博物馆方晓思研究员等报道了南雄发现的恐龙蛋化石1新蛋科:羽状蛋科;2新蛋属:羽片蛋属、披针蛋属,5新蛋种:石塘羽片蛋,南雄羽片蛋,下坪披针蛋,黄塘披针蛋和腊树园巨形蛋;
2009年,中国地质科学院邢立达等报道了南雄盆地发现的恐龙脚印化石:南雄鸭嘴龙足迹和鸭嘴龙足迹未定种等;
2010年,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中国恐龙大调查》栏目摄制组来南雄进行野外拍摄;
2011年3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董颖主任,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单春华秘书长,中国地质博物馆程荣欣副馆长、方晓思研究员,中科院北古所王强博士等专家莅临南雄进行恐龙古生物化石野外考察;
2011年6月20日,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正式授予广东南雄“中国恐龙之乡”称号。
这里发现的短棘南雄龙(Nanshiungosaurus brevisinus Dong)因腰部构造十分特殊而闻名,它们还长有一个长而低平的头骨,喙部大而尖锐,牙齿尖细。估计生前生活在湖泊或者河流岸边,以鱼类为食。
南雄小鸭嘴龙(microhadrosaurus nanshiungensis Dong)则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鸭嘴龙类恐龙,根据化石标本估计,这种恐龙可能体长不超过3公尺,是中国所有恐龙类族群中最小的种属。
南雄历年已挖掘出的恐龙蛋在200枚以上。这些恐龙蛋有圆形和长椭圆形两种,个体大小各异。每窝2~3枚至10多枚、20多枚、甚至30多枚。有些恐龙蛋标本分析显示恐龙蛋壳越来越变薄而脆弱,是由于缺少微量元素的供给所致。这一点对于研究恐龙灭绝原因很有意义。
南雄古生物化石群的发现,结束了中国新生代地层中古新世阶段科研长期处于空白的状态,并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完整古新世地层剖面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