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8 12:30
博斯腾湖草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斯腾湖水域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草鱼又称白鲩,和鲤鱼均属鲤科鱼类,最简单的区别就是鲤鱼通常尾巴都有红色成分,草鱼体型比鲤鱼瘦长,还有就是鲤鱼嘴边都有2根须子草鱼没有。草鱼一般栖息于江河湖泊,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其性情活泼,游速快,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还因其能清除水体中及沿岸的草,而被渔民用于在外荡放养一、二年,以开荒除草。因其能迅速清除水体各种草类而被称为“拓荒者”。
中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中最负盛名者当推草鱼,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草鱼生长,就整个生长过程而言,体长增长最迅速时期为1—2龄,体重增长以2—3龄为最迅速。同时,草鱼以其独特的食性和觅食手段而被当做拓荒者而移植至世界各地。草鱼成为博斯腾湖重要的渔获物之一。草鱼所产卵为漂浮性卵,当地的水产工作者经过充分准备,采集博斯腾湖野生草鱼进行人工繁育实验获得成功。由此,博斯腾湖草鱼有了源源不绝的苗种供应。每年秋季,在大河口码头,都会有几千万尾草鱼鱼种放流博斯腾湖。
博斯腾湖草鱼为淡水鱼中的上品鱼类,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外,还含有核酸和锌。由于博斯腾湖水域广袤,生存环境优越,完全自然生长,鱼肉鲜美、营养价值高,经常食用富含维生素A、B2、E的博斯腾湖草鱼,对视力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且可以提高智商,并能减缓皮肤衰老,这是人工饲养的草鱼和其它禽肉所不能比美的。博斯腾湖草鱼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科学家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减少癌症发生的危险性,且对炎症也有一定的减缓作用。
博斯腾湖草鱼是没有任何污染的纯有机淡水鱼,因为时常要抗击风浪和洪水,比静水中的鱼生命力要强,肉质鲜嫩有嚼劲,自然长成无腥味。博湖鱼活性蛋白很高,富含人体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味道鲜美。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天山南坡焉耆盆地的东南部,是一个山间陷落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博湖县深居内陆,位于大陆中纬度、焉耆盆地东南部,四周高山环绕,春季气温多变,干旱少雨,夏季干燥炎热,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蒸发量大,全年多晴日,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高。由于天山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加之受博斯腾湖水调节,与周围地区相比,有气候温和,热量适中,干热风少,空气湿润之特征,从而形成独特的中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具有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等较为优越的气候条件。
博斯腾湖由天山融雪水汇集而成,水质清澈洁净,沿湖四周没有任何污染源,透明度由湖西向湖心逐渐增大,平均透明度为200至222厘米之间,湖水为硬水。湖区气候湿润、光照条件好,全年多晴,气候干旱少雨,平均日照率达67%至68%,七八月平均气温22.8℃,高温不超过38℃,平均水温23℃,热量丰富,四季分明,春季升温迅速,秋季降温较快,春温高于秋温,是各种动植物生长的佳境。据悉,博斯腾湖约有浮游植物种类113种,浮游动物种类达147种,底栖动物种类7种,水生植物20种,覆盖率达到30%左右。优良的水质和丰富的饵料生物资源,为有机水产品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
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面博湖县境内,水域面积居中国第九位,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吞吐淡水湖。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湖泊,水流平缓,湖底平坦,底质硬,水体中生长有丰富的饵料生物。湖区东西长55千米,南北宽25千米,总面积1646平方千米,由大、小两个湖区组成。它既是孔雀河的源头,又是开都河的归宿。年平均径流量33.4亿立方米,湖水总容积96立方米,平均水深7.5米,最深处达16米。西南小湖区由16个小湖群组成,面积446平方千米。湖面水域浩大,湖边有近2%的缓坡,拥有长2000米、宽160米的沙滩,湖底呈浅碟形,适宜各种名优水产品的养殖。
博斯腾湖每年3月1日至6月20日为全湖禁渔期,禁渔期间禁止一切捕捞作业;在博斯腾湖开都河及深入博斯腾湖半径两千米范围内的水域和博斯腾湖西泵站引水渠口深入湖区半径一千米范围内的水域为常年禁渔区,永久性禁止一切捕捞作业;严禁电鱼、毒鱼、炸鱼和密网目围网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捕捞行为;严禁底拖网作业、水下采砂和围湖造田行为,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作为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博斯腾湖鱼苗入湖后,不投放任何人工饲料,全实施“人放天养”,完全自然生长时间不低于3年,保证了水产品的绿色有机成分。纯野生的生活环境和清澈宽广的湖水,造就了博斯腾湖草鱼优越的品质特征和野生鱼的“野性”与“野”味。
据博湖县志,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给汉武帝的奏议中称博斯腾湖为“秦海”,《西汉·河水注》称为“西海”。《汉书》载有“焉耆近海水多鱼。”
《隋书》载,博斯腾湖有“鱼、盐、蒲、苇之利”有“鱼两种,大者可逾十筋”。
唐代,称为“鱼海”。
明代,称“焉耆海”。
清中期,始定名为博斯腾湖。“博斯腾湖”为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译音。此地当时为蒙古族的游牧地,湖东部有三道海心山站立于湖中,当地人称它为博斯腾淖尔,意为天海、大海。清代肖雄《西域杂叙》记载:新疆有水之处大半有鱼,鱼之大小视之水之大小也,最大而多能有远供邻境者惟哈喇沙尔一处。
博斯腾湖的渔业历史久远,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了渔业活动。博湖渔业的发展,经历了捕鱼生产从小到大,养殖事业从无到有,鱼品种类从少到多,渔产量逐步增长的过程。
自20世纪60年代,新疆水电局即开始进行“北鱼南调”的移植工作,将北疆布尔津及额尔齐斯河的一些特有鱼种贝加尔雅罗鱼(地方名小白条)、拟鲤(中白条)及银鲫移植博斯腾湖,同时也夹带来了赤鲈(地方名五道黑)。相继又移入鲤鱼等鱼种;从阿瓦提渔场引入草鱼及白鲢;从长江流域引入花鲢;从太湖引进太湖银鲫;;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引进白鲫夏花;从额尔齐斯河移植引入东方真鳊鱼、圆腹雅罗鱼、银鲤,后又引进大规格东方真鳊鱼种及亲鱼。同时,连续15年,在县大河口养殖场每年培育150万尾鱼苗投放于大湖水域及小湖水域,湖区鱼类种群结构发生变化,产量逐年增加。
后又从浙江舟山群岛引进沼虾、青虾种;引进黄蚬、紫贝浮萍、秀丽小白虾,放养于特热特诺尔、达乌逊两养殖场及大湖水域。从浙江杭州引进河蚌;从上海崇明区引进中华绒蟹苗。到20世纪80年代末,博斯腾湖中已有25种鱼,鲫鱼、鲤鱼、草鱼、贝加尔雅罗鱼(白条)、赤鲈(五道黑)等成为湖中主要经济鱼类,而博斯腾湖业已成为新疆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2013年,博斯腾湖草鱼年产量500多吨,年产值近1500万元,特级产品每千克可卖到100多元,休渔季节,也常常出现鲜活草鱼一货难求的现象。
2013年11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博斯腾湖草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博斯腾湖草鱼产地范围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斯腾湖水域,北纬41°32′至42°14′,东经86°19′至87°26′,总面积1647平方千米。
一、种源
草鱼。
二、生长环境
符合渔业水质国家标准的湖泊,水体透明度≥200厘米,pH值7.5至8.5,溶解氧≥5毫克/升。水流平缓,湖底平坦,底质硬,水体中生长有丰富的饵料生物,水生植物覆盖率≥20%。
三、增殖管理
1.鱼种来源:在长江流域国家级原、良种场引进,跟踪选购,确保苗种来源品系正宗。
2.增殖方式:产地范围内人工放流自然生长。
3.苗种放养:每年10至11月投放规格≥100克/尾的鱼种。
4.饵喂:产地范围内放养不投喂,食自然水体中的自然饵料。
5.生长保护:博斯腾湖每年3月1日至6月20日为全湖禁渔期,禁渔期间禁止一切捕捞作业;在博斯腾湖开都河及深入博斯腾湖半径两千米范围内的水域,博斯腾湖西泵站引水渠口深入湖区半径一千米范围内的水域为常年禁渔区,永久性禁止一切捕捞作业;严禁电鱼、毒鱼、炸鱼和密网目围网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捕捞行为;严禁底拖网作业、水下采砂和围湖造田行为,保护渔业生态环境。
6.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捕捞
捕捞时间从4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起捕规格为自然生长4年以上,体重≥4千克/尾。因草鱼在博斯腾湖不能自然繁殖,经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每年可在开都河河道内进行捕捞。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体态匀称修长,腹部平缓(繁殖季节雌鱼除外),体型较大,体色略带淡金黄色,有光泽,口感肉质细嫩、有弹性、香鲜甜美。
2.理化指标:肌肉中含粗蛋白≥18.3%,粗脂肪≤1.4%。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博斯腾湖草鱼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博斯腾湖草鱼的检测机构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