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尼都

更新时间:2024-02-14 14:25

波罗尼都(?—1759年),又译布那敦,喀什人,维吾尔族,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穆特之子,小和卓霍集占之兄,史称“大和卓”,发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

人物介绍

清政府在平定准噶尔部上层分子叛乱后,紧接着在天山南路维吾尔族地区又爆发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

居住在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康熙年间一度受到准噶尔部噶尔丹的统治。噶尔丹被清击败后,南疆维吾尔族的宗教首领玛罕木特管理着南疆。不久策妄阿拉布坦势力强大起来,再度征服南疆,玛罕木特和其两子布那敦(大和卓木)和霍集占(小和卓木)被当做人质扣押在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攻克伊犁后,布那敦被遣回叶尔羌,霍集占仍留在伊犁,分别统辖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

准噶尔部的阿睦尔撒纳在伊犁发动叛乱时,霍集占曾“率众助逆”,参加叛乱。及至阿睦尔撒纳叛乱被平定,霍集占自伊犁逃到叶尔羌,唆使其兄布那敦阴谋策划叛乱。乾隆二十二年,大小和卓木兄弟用欺骗﹑威胁、利诱等手段,纠集了数十万人,发动反清叛乱。次年,清政府派兵前往镇压。参加平叛的清军士气旺盛,霍集占兄弟叛兵虽多,却多是被裹胁来的无辜群众。并且叛乱一开始,霍集占兄弟就对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厚敛淫刑”,维吾尔族人民痛苦不堪,坚决反对叛乱。

同时在维吾尔族上层统治人物中发生分歧叛军连连溃败,退守库车。六月,霍集占兄弟弃城逃跑。先蹿到阿克苏遭其首领拒绝,又逃往乌什,其首领亦“闭城不纳”。不得已霍集占奔叶尔差,布那教奔入喀什噶尔,妄图各据一城,互为特角,负隅顽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六月,平叛大军兵分二路,一路由乌什取喀什噶尔,一路由和阗取叶尔差。霍集占兄弟在清军大举进剿之下,弃城逃走,清军紧追不舍,连续打败逃窜中的叛军。最后在巴达克山全部歼灭叛军。霍集占兄弟被巴达克山首领擒杀。至此,大、小和卓木的叛乱被清政府平定。此后清政府在喀什噶尔设参赞大臣,辖治天山南路。其下有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率兵驻守叶尔羌,阿克苏、库车等地。而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又听伊犁将军节制。从此清政府对南疆的统治得到进一步加强。

大,小和卓木的叛乱被镇压后,其后裔和少数叛乱残余分子,并不甘心失败。道光六年(1826年),在浩罕统治者和英国殖民者的支持下,大和卓木的孙子张格尔从浩罕潜人喀什噶尔,煽动维吾尔族上层分子又进行了一次武装叛乱。清政府派杨遇春平叛。清军在各族人民支持下,屡败叛军。道光七年十一月,清军在阿富汗东部的喀尔铁盖山俘获了张格尔,平定了叛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