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06
卜(拼音:bǔ、bo),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卜”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用火烧龟甲后,龟甲上所显现出来的裂纹。“卜”本义指用火烧龟甲的方式预测吉凶的迷信活动,也引申指各种预测吉凶的各种活动。另外,“卜”字又有了预料、推测的意思。以上意义的“卜”今读bǔ。
占卜的“卜”(bǔ)和“萝卜”的“卜”(bo),最早是不同的两个字。
占卜的“卜”,最早见于商代,是一个象形字。殷商时代是一个笃信占卜的时代,商王无论大事小事都会占卜贞问,这个“卜”字就是来自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商代占卜使用龟甲兽骨,尤其是龟甲。一般会在已经治理好的龟甲背面进行钻凿,先钻出一个圆的凹形,再在其旁边凿一个椭圆的凹形。占卜的时候,会将一头烧红的木棒放在圆的凹形中进行灼烧,这时候龟甲遇热会发出“卟”的声响,同时在龟甲的正面会呈现出像甲骨文“卜”字形的裂纹,再根据这个进行吉凶判断,甲骨文(图1、2)的这个“卜”字就是这样来的。“卜”的语音来自灼烧时龟甲兽骨爆裂的声音,而字形来自灼烧之后在龟甲正面形成的卜纹。甲骨文字形分枝的朝向,可左可右。至西周,分枝基本上固定为向右(图3、4)。发展到秦小篆(图7),篆文整齐化,整理作横平竖直,汉隶横笔多作“燕尾”(图8)。隶变后楷书作ト,分枝作简洁的顿点。
“卜”的本义就是占卜,就是用火灼烧龟甲、兽骨取兆等方式占问吉凶。占卜的风气到西周仍然持续,但到后来就不局限于用龟甲兽骨占卜了,也可借助其他的事物进行占卜,例如《史记·龟策列传》中所记载的:“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序,亦有决疑之下。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国不同俗。”占卜的用意在于预测未来事件,因此由本义又可进一步引申出预测、猜测的含义,例如“未卜先知”“前途未卜”等。
“卜”也是“蔔”的简化字。用于“萝蔔”(萝卜)一词,这种用法与“卜”原有的意义无关。因为“蔔”笔画繁多,所以后来就出现了一些简化写法。清代中期就有用“卜”代替“蔔”的写法,往后也有写作“〔⿱艹卜〕”的。“卜”与“蔔”读音相近。在新中国的汉字规范整理中,确定将“卜”作为“蔔”的简化字。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卷三】【卜部】博木切(bǔ)
卜,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从横也。凡卜之属皆从卜。
𠁡,古文卜。
【卷三】【卜部】卜
“(卜)灼剥龟也”注:火部“灼,灸也。”刀部“剥,裂也。”灼剥者,谓灸而裂之。灼双声,剥叠韵。
“象灸龟之形”注:直者象龟,横者象楚焞之灼龟。
“一曰象龟兆之纵衡也”注:字形之别说也博木切。三部。凡卜之属皆从卜。
博木切,入屋帮 ‖ 卜声屋部(bǔ)
卜,卜筮。龟曰卜,蓍曰筮。又姓,孔子弟子卜商。博木切。十四。
蒲北切,入德並 ‖ 畐声职部
菔,蘆菔。蒲北切。十三。
蔔,上同。
【校释】芦菔:萝卜。
【子集下】【卜部】卜;部外笔画:0
古文:𠁡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博木切,音朴。《说文》:灼剥龟也。象炙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横也。《周礼·春官·大卜》注:问龟曰卜。《礼·曲礼》:龟为卜,筴为筮。《诗·大雅》: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春秋·元命包》:古司怪主卜。
又《尔雅·释诂》:卜,予也。注:卜,赐予也。疏:予即与也。《诗·小雅》: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又姓。《韵会》孔子弟子卜商。
【申集上】【艸部】 蔔;部外笔画:11
《唐韻》:同菔。
又薝蔔,花名
竖在竖中线左侧。点在右上格,起笔于竖中线,收笔于横中线。
(参考资料:汉典)
(参考资料: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