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桥

更新时间:2024-04-14 22:04

卞桥,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与泉林村之间的泗河上。始建于晚唐时期,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重修。

历史沿革

卞桥始建于春秋时期。现存桥体始建于晚唐时期,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重修。明万历九年(1581年)曾对部分栏板、望柱进行过补配。

建筑格局

卞桥占地面积220平方米。为东西走向,横跨于泗河源头,桥下泗河由南向北缓缓而流,河水清澈见底,河两岸栽种着数株粗细不一的树木。其西部即是卞桥村。桥为青石砌筑,全长55.95米,其中桥身长25.05米,东西两侧各有引桥,宽7米,中部略高,呈漫弧形,最高处(从现水面算起)6.5米,桥面两侧原各有望柱14根,栏板13块。但是部分栏板、望柱以及桥面均遭到过破坏,有明显修补痕迹,由于年代久远,栏板上的有些图案有风化现象,有裂纹,并有部分是进行维修时新补配的。望柱、栏板,新铺桥西端南面桥翅面,并铺设桥翅下面下水管道一条。桥身东西两侧各有一对石狮,相向蹲踞于束腰须弥莲花座上。狮高1.5米,座为方形。桥有三个孔洞,中间略大,两侧相等,券顶上面两侧各有3个透雕龙首探出,深目高鼻,旋毛飘然耳后,作张口状,口内或含宝珠、或含游鱼。正面桥墩下部为梭形迎水,拱脚处有莲花托石。桥墩下部为梭形迎水。中孔券顶刻有“卞桥镇重修石桥自大定二十一年八月一日至二十二年四月八日谨记”题记。桥下绿水长流,清波荡漾,旧为“泗水十景”之一。

文物遗存

卞桥两边石栏雕刻细致,玲珑剔透。桥头原有石狮2对、石鼓4个;桥侧龙头3个,向北迎水而伸,生动传神,富有民族特色。望柱为长方条石柱,顶部刻方莲图案,栏板四周饰平面线刻云水花纹。中间刻有人物、花卉、珍禽、异兽、云水、山石、建筑等浮雕。

历史文化

春秋末年,鲁国有个大夫叫卞庄子,相传此人爱民孝母,善交友,喜游猎,曾经在卞城南山坡遇见两只老虎争吃头牛。卞庄子欲拔剑刺虎,身旁有一位叫馆竖之的劝阻道:老虎吃掉牛后,必然会争斗,争斗起来,大虎一定会受伤,小虎会死亡,那时再去刺杀伤虎,一举必有双虎之功。果然吃掉牛后,两只虎争斗起来,最后,小虎死掉,大虎也受了重伤。卞庄子手持利剑,直扑伤虎,没费多大力气就刺死了受伤的老虎。从此,卞庄子刺杀二虎,就一传十、十传百地出了美名。坐山观虎斗的成语由此而生,卞桥也因卞庄子而得名,直到现在卞桥的南山,仍有“斗虎石”“观虎石”等遗迹,卞桥一带的泗河两岸,还流传着很多关于卞庄子的传说。后人立足桥上,不禁为当年卞庄子的英勇和智谋表示钦佩,他的处乱不惊、神闲气定的从容气魄,确实值得后人借鉴思考。桥栏上雕刻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更是发人深思。周处是东晋时人,年少时凶顽好斗,横行乡里,为村民厌恨,视为一大祸害。此时,南山上常有猛虎出没,河中也有蛟龙翻腾,间或出来伤害百姓,村民苦不堪言,称之为“三害”,而又以周处为三害之首。周处逞能,为表现其威武,上山刺杀了老虎,又下河追杀蛟龙,追逐十余里,村民以为周处已与蛟龙同死,于是奔走相告,庆贺三害皆除。恰时周处斩蛟龙回家,目睹村民的欢庆神色,方知自己也为大家所厌恨,羞愧万分,决心痛改前非,改邪归正。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尊老爱幼、尊师睦友的谦谦君子,被后人颂传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楷模。

文物价值

卞桥造型美观,建造精工,布局巧妙,结构合理,整座桥浑然一体,坚固异常。虽然历经800多年的风雨沧桑,主体建筑除桥面、望柱、栏板外,基本完整无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该桥正处在山东中南部由兖州、曲阜通往临沂的古代要道上,在古代交通运输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保护措施

1977年12月23日,卞桥被公布为第一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卞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卞桥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与泉林村之间的泗河上。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卞桥:从泗水南站出发,大约43公里,约需53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