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0 02:35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于1984年由卡地亚总裁阿兰·多米尼克·贝兰(Alain Dominique Perrin)决定创立。由法兰西基金会(Fondation de France)管辖,是一个完全致力于当代艺术发展的私立机构。
卡地亚基金会的当代艺术品收藏规模是最大的。卡地亚基金会每年在巴黎十四区的展厅里举办约5个展览,还要在国外举办2-3个展览,所有展览都由主任埃尔维·尚戴斯(Herve Chandes)担任总策划人。在他们所做的展览中,既有邀请著名哲学家、科学家与艺术家合作的大型专题展,也有国际知名艺术家的大型个展。
作为私人基金会,卡地亚基金会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当代艺术作品的收藏,其总数约在1000多件。在法国,除了文化部和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这样的国立大机构以外,卡地亚基金会的当代艺术品收藏规模是最大的,这些藏品以巡展的方式到过阿根廷、德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不少品牌都以赞助艺术发展为营销手段之一,开创这种做法的也是卡地亚。1980年左右,卡地亚国际公司总裁Alain Dominique Perrin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预见到现代艺术将成为传达当代社会心声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此产生了赞助现代艺术发展的念头。当时,整个法国乃至欧洲都从未有过类似先例,办理有关手续困难重重。卡地亚通过公司律师奔走协调多年,终于在1984年成立了“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Cartier Foundation”,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寻找原创性现代艺术作品,资助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交流与展示,将卡地亚的创新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彰显到极致。它的创办还致使法国政府专门通过了一项令商业性赞助合法化的全新法令,对商业与艺术的结合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巴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于2009年7月7日至11月30日举办名为“生于街头——涂鸦”(Born in the Streets—Graffiti)展览,参展作品占据了卡地亚基金会的整个展厅以及周围花园。展览公开了始于上世纪80年代纽约街头的涂鸦艺术的发展及其迅速遍及全球的过程。
时至今日,涂鸦艺术进入了文化主流,涉及面也非常宽泛,在设计和广告业等领域中都很常见。但是,尽管涂鸦艺术颇为盛行,它终究是不合法的活动,并且始终居于当代艺术界的外围;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不为广大民众所熟悉。
本次展览将展示不同风格的当代作品,向参观者介绍涂鸦艺术的起源,重新发现这个无所不在的并持续发展着的艺术形式。
受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邀请,澳大利亚知名雕塑艺术家让·穆克将于本年度4月13日-9月29日将在基金会举办最新雕塑艺术作品展,这也是让·穆克2005年首次应邀展出后再一次在欧洲举办的大型艺术展出。
自1984年至 1993年,卡地亚基金会一直在巴黎凡尔赛附近茹伊昂若萨(Jouy-en-Josas)的蒙赛勒庄园(domaine du Montcel)内。 当美国文化中心(巴黎的一个文化中心)决定搬离巴黎拉斯帕伊大道(自1934年起占据于此)时,基金会决定迁移至此新址。基金会邀请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在此处设计了一个由玻璃和钢构成的新建筑,于1994年竣工。
这座完全透明的建筑可提供1200平米的展览空间,建筑四周有花园环绕。花园由艺术家Lothar Baumgarten设计, 名为Theatrum Botanicum,名称灵感源自中世纪记录僧侣所收集药草和香料的古籍。花园内有超过240种植物和野花,卡地亚基金会会定期清点花园内的生物种类(植物、昆虫、鸟类、蝙蝠等)。
建筑内还有一处宝贵的历史遗迹:一株由法国著名作家夏多布里昂(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 1768-1848)于1823年栽植的雪松;从外面的街道上就可以透过玻璃大门看到这株雪松。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旨在发现、陪伴并促进当代国际艺术创作,为此基金会不仅组织各类专题展、主题展,也组织演出、音乐会并出版书籍和画册,并且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断丰富其收藏。 基金会在巴黎组织的一些活动之后也作为特别内容在国外博物馆展出。
基金会坚持多学科合作的创作形式,致力于发现世界各地的文化。为让世界了解非洲艺术家和南美民间艺术,基金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基金会也向科学家和专项研究打开了大门:天体物理学家米歇尔·卡塞(Michel Cassé),数学家塞德里克·维拉尼(Cédric Villani)、米夏·格罗莫夫(Misha Gromov)或生物声学家伯尼·克劳斯(Bernie Krause)都参与了基金会的创作。
卡地亚基金会在“游牧之夜” (Soirées Nomades )和“不确定之夜”(Nuits de l’Incertitude)的主题框架内组织了很多现场表演,曾邀请包括舞蹈、音乐、表演等门类的各界艺术家演出,坂本龙一、图马尼·迪亚巴特(Toumani Diabaté)都曾是基金会的座上宾。另外,基金会也为科学家和作家提供创作平台。
卡地亚基金会组织过很多主题展,如“摇滚”(Rock n’roll,2007年) 、雷蒙·德巴东 (Raymond Depardon) 和 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 合作的“故土:此处即彼处”(Terre Natale, Ailleurs commence ici,2008年)、“涂鸦”(Graffiti,2009年), 以及“数学:陌生风景”(Mathématiques, un dépaysement soudain,2011年);同时也组织过很多艺术家个展,如:赛义杜·凯塔 (Seydou Keïta,1994年)、 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1995年)、让-保罗·高缇耶(Jean Paul Gaultier,2004年)、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2006年)、大卫·林奇(David Lynch,2007年)、墨比斯( Mœbius,2010年)、比阿特丽斯·米利亚泽斯(Beatriz Milhazes,2009年) , 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2015年) , 以及森山大道(2016年)。
卡地亚基金会收藏始终坚持多文化原则,已经收藏了由350位艺术家创作的1500多件艺术品,涵盖多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视频、声音装置、设计、建筑、照片等, 展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代艺术的主要趋势。同时,基金会展藏中的很大一部分作品是专门委托艺术家为展览特别创作的,这种委托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方式体现了基金会同艺术家之间的紧密联系。
2018年,卡地亚基金会来到了上海,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落脚。 从4月25日至7月29日,将有100余件/组艺术品同中国观众见面。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著名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费大为以及卡地亚基金会馆长埃尔维·尚戴斯的一次碰面催生了这次展览。正如展览名称所示意,“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 是一次旅行的邀约:邀请观众环游世界,来发现基金会自创立以来在巴黎和国际上举办展览时所跨越的想象空间、风土人情。
这次展览的作品非常多元: 观众既可以看到森山大道和雷蒙·德巴东(Raymond Depardon)的摄影作品、又可以欣赏谢里·桑巴(Chéri Samba) 和 北野武的绘画;既可以观赏大卫·林奇(David Lynch)的电影作品、又可以品鉴马克·纽森(Marc Newson)和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的设计,以及罗恩·穆克 (Ron Mueck) 和萨拉·施(Sarah Sze)的雕塑作品。 同时也会展出体现艺术和科学融合的作品,如伯尼·克劳斯(Bernie Krause)的生物声学装置和来自迪勒尔·斯科菲帝欧+仁弗洛事务所(Diller Scofidio + Renfro)的建筑师们的创作。基金会还专门委托艺术家为此次展览进行创作: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Jean-Michel Alberola)和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会带来专门的作品,第一次展示给中国观众。
通过此次展览,卡地亚基金会可以继续发掘中国的当代艺术:高山、胡柳、李永斌受邀参与展览。这样一来,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卡地亚基金会为欧洲观众熟知的蔡国强、黄永砯一样,这些新锐中国艺术家也加入到了卡地亚基金会的艺术大家庭中。
基金会自创立以来已经接待了近120位艺术家驻留,举办了150多场主题展和艺术家个展:
1984: 塞萨尔César
1984: 莉萨·米尔罗伊Lisa Milroy
1984: 朱利安·奥培Julian Opie
1985: “多彩生活”Vivre en couleur
1985: “梦的本质”Natures de rêves
1985: “雷米·萨姆松的盆栽”Les Bonsaïs de Rémy Samson
1985: 让-皮埃尔·雷诺Jean-Pierre Raynaud
1985: “雕塑,一座公园的首要元素”Sculptures, première approche pour un parc
1986: “在墙上”Sur les murs
1986: “有趣的艺术或艺术的童年”L’Art fun ou l’Enfance de l’art
1986: 雷蒙·海恩斯Raymond Hains
1986: “60年代:1960—1969年,光荣地陷落”Les Années 60: 1960-1969, La Décade triomphante
1986: “西班牙画家和雕塑家:1981—1986年”Peintres et sculpteurs espagnols 1981-1986
1986: 艾佛冈Evergon
1986: “塞萨尔的冠军赛车们”Les Championnes de César
1987: 多米尼克·高缇耶 Dominique Gauthier
1987: 弗朗索瓦·布瓦龙François Boisrond
1987: 雪莉·贾菲Shirley Jaffe
1987: “康德纳斯杂志中摄影明星”Les Stars de la photo vues par les éditions Condé Nast
1987: “献给法拉利” Hommage à Ferrari
1987: 埃马纽埃尔· 佩雷尔Emmanuel Pereire
1987: 伊恩·汉密尔顿·芬利Ian Hamilton Finlay
1987: 丹尼尔·布迪内Daniel Boudinet
1988: 罗贝尔·雅各布森 Robert Jacobsen et 让·克拉勒布Jean Clareboudt
1988: “17位丹麦艺术家” 17 artistes danois
1988: 阿兰·比佐Alain Bizos
1988: “密度纤维板:设计师们和一种材料”M.D.F. : Des créateurs pour un matériau
1988: “真假难辨”Vraiment faux
1988: 热拉尔·加鲁斯特Gérard Garouste
1988: “时尚:一个新世代” La Mode, une nouvelle génération
1988: “时尚镜头:奥乌卡·莱蕾镜头下的Philippe Model配饰” Scènes de mode : Ouka Lele pour Philippe Model
1989: 朱迪斯·巴尔托拉尼,克劳德·卡约尔Judith Bartolani et Claude Caillol
1989: “欧洲新兴雕塑的视角”Aspects de la jeune sculpture européenne
1989: “Solex—怀旧”Solex-nostalgie
1989: 约亨·格尔茨Jochen Gerz
1989: “摄影” Photographies
1989: 英戈·毛雷尔Ingo Maurer
1989: “油画收藏” Collection Peinture
1989: “南方色彩” Couleur Sud
1989: “我们的80年代” Nos années 80
1990 :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
1990 : “瞄准线1” Lignes de mire – 1
1990 : “安迪·沃霍尔体系:广告-流行-摇滚”Andy Warhol System: Pub – Pop – Rock
1990: “旅行手绘本”Carnet de voyages – 1
1990: 莫妮克·弗里德曼Monique Frydman
1991 : 理查德·巴基耶Richard Baquié
1991: “瞄准线2” Lignes de mire – 2
1991: “速度”La Vitesse
1991 : 让-贝尔纳·梅泰Jean-Bernard Métais
1992: “建筑机器” Machines d’architecture
1992 : “直面” À visage découvert
1993 : 马克·库蒂里耶Marc Couturier
1993: 森村泰昌Yasumasa Morimura
1993 : 杰夫·沃尔Jeff Wall
1993: “湛蓝” Azur
1994 : 罗恩·阿拉德Ron Arad
1994: 理查德·阿奇瓦格Richard Artschwager
1994 : 皮耶里克·索朗Pierrick Sorin
1994: 卡罗尔·邦扎康Carole Benzaken
1994: 马捷·克任Matej Kren
1994: 黄永砯Huang Yong Ping
1994: 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
1994: 雷蒙·海恩斯Raymond Hains
1994: 赛义杜·凯塔 Seydou Keïta
1994 : 福原信三、福原路草Shinzo et Roso Fukuhara
1995 : 赫伯特·苍克斯Herbert Zangs
1995: 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Jean-Michel Alberola
1995 : 马克·纽森 Marc Newson
1995: 马修·巴尼 Matthew Barney
1995: 荒木经惟Nobuyoshi Araki
1995 : 马里克·斯蒂贝Malick Sidibé
1995 : 杰罗姆·德尚,马沙·马凯伊夫Jérôme Deschamps, Macha Makeieff
1995 : 汤姆·韦塞尔曼Tom Wesselmann
1995: 波茨·伊塞克·金格勒茨Bodys Isek Kingelez
1995: 让·丁格利Jean Tinguely
1995: 詹姆斯·李·拜厄斯James Lee Byars
1995: 蒂埃里·金策尔Thierry Kuntzel
1995: 维娅·赛尔敏斯Vija Celmins
1996: “在夜里” By Night
1996 : 宫岛达男Tatsuo Miyajima
1996 : “像一只鸟” Comme un oiseau
1996 : “双重生活,双重视角” Double vie, Double vue
1997: 帕特里克·韦莱尔Patrick Vilaire
1997: 黄永砯 Huang Yong Ping
1997 : 阿兰·赛沙Alain Séchas
1997: 阿兰·迪奥Alain Diot
1997: “巧合” Coïncidences
1997 : “爱情” Amours
1998: 热拉尔·德尚Gérard Deschamps
1998: 帕纳马伦科Panamarenko
1998: 弗朗切丝卡·伍德曼Francesca Woodman
1998: “成为自然” Être nature
1998 : 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1999 : 博兰 多梅尔克Beaurin Domercq
1999: 戈特弗里德·霍内格Gottfried Honegger
1999: 拉迪设计事务所Radi Designers
1999: 斯坦·道格拉斯Stan Douglas
1999 : “一个真实的世界” Un monde réel
1999: 赫布·里茨Herb Ritts
1999 : 萨拉·施Sarah Sze
2000: 蔡国强Cai Guo-Qiang
2000: 吉列尔莫·奎塔卡Guillermo Kuitca
2000: 奥克哈伊·奥杰伊凯雷J. D. ’Okhai Ojeikere
2000: “沙漠”Le Désert
2000 : 托马斯·迪曼德Thomas Demand
2000: 贝纳尔·皮法雷蒂Bernard Piffaretti
2001 : 皮耶里克·索朗Pierrick Sorin
2001: 阿莱尔·戈梅斯Alair Gomes
2001: “大众艺术”Un art populaire
2001 : 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
2001 : 热拉尔·加鲁斯特Gérard Garouste
2002: 樊尚·博兰Vincent Beaurin, 伐布里斯·多梅尔克Fabrice Domercq, 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
2002: 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
2002 : 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
2003: “亚诺玛米人:森林的精灵”Yanomami, l’esprit de la forêt
2003: 让-米歇尔·奥托涅尔Jean-Michel Othoniel
2003: 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
2004: 马克·纽森Marc Newson
2004: 谢里·桑巴Chéri Samba
2004: 让-保罗·高缇耶Jean Paul Gaultier
2004: 雷蒙·德巴东Raymond Depardon
2004: 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
2005: 阿德里安娜·瓦雷让Adriana Varejão
2005 : 川内伦子Rinko Kawauchi
2005 : “我有梦想”J’en rêve
2005: 约翰·梅达John Maeda
2005: 罗恩·穆克Ron Mueck
2006 : 于尔根·特勒Juergen Teller
2006: 横尾忠则Tadanori Yokoo
2006: 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
2006 : 加里·希尔Gary Hill
2006: 束芋Tabaimo
2007 : 大卫·林奇David Lynch
2007: “摇滚:39-59“”Rock’n’Roll 39-59
2007: 罗伯特·亚当斯Robert Adams
2007: 李昢Lee Bul
2008: 安德烈亚·布兰齐Andrea Branzi
2008: “塞萨尔:让·努维尔所作的文集” César, Anthologie par Jean Nouvel
2008: 雷蒙·德巴东Raymond Depardon, 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
2009: 比阿特丽丝·米利亚泽斯Beatriz Milhazes
2009: 威廉·艾格斯通William Eggleston
2009: “生于街头:涂鸦” Né dans la rue – Graffiti
2010: 北野武 Beat Takeshi Kitano
2010: “墨比斯变形” Mœbius-Transe-Forme
2011: “伏都”Vaudou
2011: “数学:陌生风景” Mathématiques, un dépaysement soudain
2012: “要看的故事、展示和讲述”Histoires de voir, Show and Tell
2012: 岳敏君 Yue Minjun
2013: 罗恩·穆克Ron Mueck
2014: 迪勒尔·斯科菲帝欧+仁弗洛设计事务所Diller Scofidio + Renfro
2014: “居住者” Les Habitants
2014: “拉丁美洲,1960—2013年” América Latina 1960-2013
2014: “记忆犹新” Mémoires Vives
2015: 布鲁斯·瑙曼 Bruce Nauman
2015: “刚果之美:1926—2015年”Beauté Congo – 1926-2015 – Congo Kitoko
2016: “动物大乐团” Le Grand Orchestre des Animaux
2016: 费内尔·佛朗哥Fernell Franco
2016: 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
2017: “汽车摄影” Autophoto
2017: 马里克·斯蒂贝 Malick Sidibé
2018: 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
其中一些展览变成了巡回展,在多个国际知名文化机构展出。
基金会组织的世界性大展:
1999 : “三宅一生:做东西”,纽约ACE画廊Issey Miyake Making Things, Ace Gallery, New York.
2002: 威廉·埃格斯,伦敦海沃德画廊William Eggleston, Hayward Gallery, Londres.
2006:“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展”, 东京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kyo.
2009 : 大卫·林奇,“火上的虚无”,叶卡特琳娜基金会,莫斯科David Lynch, The Air Is on Fire, Fondation Ekaterina, Moscou.
2012 : 北野武,“画家的孩子”,东京歌剧城Beat Takeshi Kitano, Gosse de peintre, Tokyo Opera City, Tokyo.
2013 : 罗恩·穆克,里约热内卢现代艺术博物馆Ron Mueck, Museu de Arte moderna, Rio de Janeiro.
2017: “精彩时刻: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展”,首尔市立美术馆,首尔Highlights: la Collection de la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Seoul Museum of Art, Séoul.
2017: “参观者:吉列尔莫·奎塔卡眼中的卡地亚基金会收藏”,基什内尔文化中心,布宜诺斯艾利斯” Les Visitants. Un regard de Guillermo Kuitca sur la Collection de la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CCK, Buenos Aires.
2018: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A Beautiful Elsewhere, Power Station of Art, Shanghai.
卡地亚基金会坐落于拉斯帕伊大道261号,位于巴黎第14区。
可以乘坐巴黎地铁4号和6号线前往,在Raspail或Denfert-Rochereau站下车;也可以乘坐公交车前往,可乘坐的公交线路有 RATP 38 68 83 89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