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3 18:35
卡马利亚斯龙是一种发现于西班牙的兽脚类恐龙。起初它被鉴定为角鼻龙类,但后来的研究认为它属于巨齿龙超科。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都认为它属于棘龙类的棘龙亚科,且这一结论同时得到了简约法和贝叶斯法的支持。
属名意指发现这只恐龙的地层,种名是为了纪念化石的发现者Pedro CirugedaBuj。
卡马利亚斯龙目前仅有一具标本,即正型标本MPG-KPC1-46,保存了侧齿的尖端,2片几乎完整的胸骨板,1节有损坏右侧的肩胛乌喙骨,几乎完整的荐椎前肋骨,一些肋骨碎片,靠后的颈椎和前部的背椎,几乎完整的中部脊椎骨,两节损坏的背椎椎体,有破损的荐椎,1节神经棘,带有前关节突的破损椎体,3节破损的前部尾椎椎体,4节中后部尾椎,1块破损的后部尾椎锥体,1块几乎完整的脉弧,右侧胫骨的近端.
卡马利亚斯龙可通过以下特征组合鉴定:胫骨近端非常显著的前后向延长,前后向长度与内外侧宽度的比值为2.8。胫骨上有一条纵向的沟,位于腓骨脊的前外侧面。脉弧上具有一条很明显的沟,长度几乎与脉弧的长度相等。脉弧的远端具有一关节面。
早期的研究认为卡马利亚斯龙是一种角鼻龙类,其系统发育位置较泥潭龙更为进步,但是较角鼻龙则更原始。近期的研究更倾向于认为卡马利亚斯龙属于棘龙类。2021年的一项研究的系统发育分析认为卡马利亚斯龙属于巨齿龙超科,但由于树的解析度非常差以至于整个巨齿龙超科的拓扑结构是一个巨大的多分支结构,因此无法判断它与哪个类群的亲缘关系更近。近期棘龙类的系统发育分析认为卡马利亚斯龙属于棘龙类的棘龙亚科,且为该类群中最早分异出去的成员。这一结果同时得到了简约法和贝叶斯末端定年法的支持。
已有的研究显示棘龙亚科的恐龙和重爪龙亚科的恐龙在欧洲地区共存过,尤其是在伊比利亚半岛。棘龙亚科的成员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早白垩世岩层中是比较常见的。它们主要发现于三个具有欧特里夫期至巴雷姆期地层的盆地中,其中有三种是正式命名的,包括近期发现的物种包括发现于西班牙马埃斯特盆地的巴利沃纳女猎龙,发现于葡萄牙卢西坦统盆地的伊比利亚棘龙,还有就是近期被归入到棘龙类棘龙亚科中的卡马利亚斯龙。除此之外还有在西班牙发现的归入到棘龙类的爪子和牙齿的化石。依据目前挖掘出的牙齿化石,在伊比利亚半岛可能还有很多种未定种的棘龙类。发现于马埃斯特盆地的棘龙类主要生活于巴雷姆期。发现于卡梅罗斯盆地的棘龙类生活于巴雷姆期至阿普特期。发现于葡萄牙的重爪龙亚科成员主要发现于卢西坦统盆地中的下巴雷姆阶岩层。
依据现有的研究进展,多种中大型棘龙类共存的现象似乎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摩洛哥卡玛卡玛群可以鉴定出两种形态的棘龙类脊椎骨,两种形态的方骨,两种形态的吻端和两种形态的额骨。在巴西的罗莫尔多组至少发现了两种棘龙类的恐龙,包括激龙和崇高龙(这两种也可能是同物异名)。一些证据显示泰国地区的阔瓜组也存在至少两种棘龙类。这些证据显示,在同一地区的同一地层存在两种或更多的棘龙类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大型兽脚类共存的现象也出现在其它的兽脚类恐龙中,比如北美洲的大型暴龙类惧龙和蛇发女怪龙的共存,以及莫里逊组的异特龙,食蜥王龙,蛮龙等的共存。多种大型兽脚类恐龙的共存往往涉及不同种类的食性分化,或是在微生境上的分化。然而,棘龙类较为复杂的古地理分布和不稳定的系统发育关系使得解决这一问题变得很困难。未来的工作还需要建立在更稳定的系统发育框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