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9 14:39
卢冀野(1905年3月—1951年4月17日),江苏江宁人,现代散曲家、剧作家、诗人、学者。原名卢正绅,字冀野,后自己改名为卢前。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庭训,能诗善文,有“江南才子”之名。1922年以数学零分而国文满分破格进人国立东南大学,师事曲学大师吴梅。20岁出头即作《琵琶赚蒋檀青落魄》等五个剧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南京钟英中学、金陵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四川成都大学等校任教。教书之余写下大量韵文作品,其词集《中兴鼓吹》激励抗日救国,对抗战文艺贡献甚大,福建永安城建有“中兴鼓吹亭”以志其功。抗战胜利后,任南京市文献委员会主任、南京通志馆馆长,着力搜集、整理乡邦文献,刊刻古籍,编辑出版《南京文献》(1947—1949)。一生著作丰富,学术类有《明清戏曲史》《读曲小识》《八股文小史》《词曲研究》《民族诗歌论集》等,笔记类有《冶城话旧》《东山琐缀》《丁乙间四记》《新疆见闻》等,诗词曲类有《饮虹五种》《中兴鼓吹》《春雨》《绿帘》等,还写有《三弦》《金龙殿》《齐云楼》等小说。另校刊刻印《金陵卢氏饮虹丛书》《饮虹校刻清人散曲二十种》等散曲总集。
1905年3月,出生于南京城南望鹤岗一书香世家,家学渊源,国学功底很好。中学就读于南京高师附中。后以“特别生”的名义,破格录取进东南大学文科,1927年3月正式毕业。在东南大学期间,卢冀野师从国学大师吴梅学曲,成为其最重要的学生之一。其曾祖卢云谷为清同治十年辛未(1871)科二甲进士,相继任清翰林院编修、云南学政等官,后回南京主讲尊经书院。其父卢益卿,有子9人,卢前居长。卢家最早居于中华门城堡门东膺府街14号,后移居于升州路大板巷,再居于门东剪子巷磊功坊。史载,“膺府,旧名英府街,以英国公张辅得名。同治五年署总督李鸿章易今名。”关于门东膺府街14号的卢前故宅,原为卢前家祖宅,名巳“继园”,又名“石寿山房”。卢前在《冶城话旧》中曾云:“石寿山房者,乃膺府老宅之继圃,先曾祖王考云谷公读书处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中也作如下记载:“日军进入南京后,将这里焚毁。”“其住宅内所藏书籍不下数十万卷,多有旧籍,自其祖云谷太史遗留者,悉被倭寇焚劫。”门东的磊功坊,因清时郭孝子居此,故又名孝子坊,卢冀野的这一处旧宅,距其门东膺府街14号的老宅不远。1928年,卢前因藏书太多之故,所以不得不在剪子巷再觅新居,取名“饮虹籍”,后更名“饮虹室”。
卢冀野才华横溢,他早年读大学时,就在吴梅(瞿安)先生的亲炙下从事散曲创作。其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也均以教书藏书为事,可谓家学渊源,故卢前有“年十二三始好韵语,二十以前积稿二百篇”的自负之语,如《江上听雨》“掌中几醉白云杯,得月楼台打扫开。一夜鹃声花落后,隔帘烟雨渡江来。”又如他在18岁所作的《本事》诗:“记得那时你我年纪都小,/我爱谈天你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花下,/风在林梢鸟在叫。/我们不知怎么困觉了,,/梦里花儿落多少?”这首诗后来还被著名曲家黄自度曲,传唱世间,并人选中学生音乐教材。台湾女作家琼瑶在小说《船》中,描写女主人公唐可欣也曾唱过这首歌,卢前这首诗由此可见影响之大。1922年,17岁的卢前考人东南大学,随著名学者吴梅习诵曲词,翌年开始创作,是吴梅最有才华的高足。东南大学毕业后,父亲去世,他毅然挑起一家十几口人生活的重担,先后到钟英中学、金陵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四川成都大学等校任教,繁忙奔波和执教之余,依然写作不辍。吴宓评其诗曰:“以新材料人旧格律...多可诵之作。”陈诗尊也评其诗日:“风致翩翩,得宋人意。
21岁时,卢冀野就写了《琵琶赚蒋檀青落魂》《茱萸会万苍头流涕》《无为州蒋令甘棠》《仇宛娘碧海情深》《燕子僧天生成佛》等5个剧本。此后,他还根据英译本翻译印度名剧《沙恭达罗》(译曰《孔雀女》)。于右任还将他的散曲与元代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王实甫相比;张振铺在《中国文学史分论》中评其曲日:“所作曲颇得元、明人气息。”张友鸾更称其曲曰:“今尤为国中治曲第一人....”学者朱禊也认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卢冀野是严格按照古典戏剧格律创作作品的最后一位剧作家。”
抗战期间,面对日军侵华暴行,卢冀野撰写了大量的宣传抗日救国的文学作品,其中尤以《中兴鼓吹》词集影响最大。国民党要人陈立夫还专门为该书作序,所序中云:“冀野先生所著《中兴鼓吹》见示,翻阅一过,觉其爱国情绪横溢纸上。”1940年5月,郭沫若在《大公报・星期论文》中也云:“卢冀野先生的《中兴鼓吹》集里面的好些抗战词,我们读了同样发生钦佩而受鼓励。”当年,《中兴鼓吹》在出版后,卢前便及时分赠前线将士,对抗战文艺贡献甚大,影响也甚远。在现在的福建永安城里,卢先生当年曾任教的地方还建有“中兴鼓吹亭”,就是对他的最好纪念。
在对古戏剧及乡邦文献之搜集、整理、选编、刊刻上,卢前的功绩也甚为可观。卢前的祖上藏书甚丰。对此,他曾说:“溯吾家所皮书,既毁于辛亥、壬子之间。”此文即指其祖藏书毁于“辛亥”前后兵事之纪。他任教授后,之所以四处兼职,除要替补家用外,很大程度上也是为搜集古籍之用。1928年后,他移家于升州路小板巷,家中另辟藏书楼一间,仍命名为“饮虹移”,并自署“饮虹籍主人”。据说,他当时还雇有刻字匠,以专事锈版,自费刊刻《金陵卢氏饮虹箨丛书》、《饮虹箨校刻清人散曲二十种》等散曲总集。其中,《金陵卢氏饮虹籍丛书》包含了元、明两代50多名散曲作家的近60个散曲集子及一部曲韵。
作为南京籍诗人兼学者,卢冀野十分重视南京地区的乡邦文献的收集保存与出版。1946年11月,卢冀野被聘为南京市通志馆馆长,借夫子庙之青云楼为馆址,改称这“微献楼”,他在这里主持编辑、出版了《南京文献》,并让唐圭璋襄助其事。《南京文献》自1947年1月出版第1期,到 1949 年2月已出版26期。《南京文献》共收人南京地方文献64种,包括元、明、清和民国各代方志图说、文物古迹和乡贤名家的年谱、日记、诗文杂著,以及饮食菜疏、风俗掌故等,保存了大量南京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料,弥足珍贵,泽及后世。
又据人回忆,卢前当年不仅是南京城有名的教授,且更以名士风度闻名士林。梁实秋曾称他“才思敏捷,行旅中不忘吟诗作曲”,“酒量甚豪,三五斤黄酒不算回事。”有一次,南京文化界名流在秦淮河边的老万全酒家宴请陈散原老人。席上,散原老人慨叹说:“昔日石城七子之顾石公先生每饮必5斤,求之今日,恐无其人。”在座的卢冀野闻言即说:“这有何难!5斤,我也能饮。”说完,他即当众豪饮黄酒5斤。饮后,他还特地陪友人到玄武湖游览,兴致勃勃地逛了一趟,以示未醉。其名士风范由此可见。
卢冀野长年身着一件广袖大褂,颇见粗犷豪迈性情,单看其外表,谁也不信他是个风流诗人?他素以善饮“好吃”闻名乡里,以致而立之年就已肥硕无朋。对此,别人常拿他的肥胖寻开心,他也不以为忤。卢前虽天生为人淳朴,天真风趣,至性至情,奉母尤为至孝,但他在政治上却是个低能儿。当年,卢冀野交游甚广,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关系尤密,两人诗酒唱和甚多。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矛盾日剧,卢前却以纯粹的读书人面目出现,仅把两党之争始终看作兄弟纷争,并以煮豆燃萁视之。对于各界文化人,他既与易君左、张道藩、梁实秋等接近,又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杨宪益、翦伯费等旧交交往颇多。他在担任《中央日报》“泱泱”副刊编辑时,对自己担任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颇感得意,炫耀“四参国政,两度天山(两次随于右任赴新疆巡视)”。殊不知,当了参政员后,与当年共相唱和的朋友便不自觉地疏远了。
1948年年底,卢冀野在其子女(长子卢侃是中共地下党员)影响下,决定留在大陆。为躲避国民政府中的朋友要他同去台湾,他举家避居沪上,并做诗云:“抢书人海避风波”。南京解放后,中央大学改组为南京大学,对中央大学原有教授分作三种安排:一是继续留聘;二是介绍去“革命大学”学习,“改造思想”后重新分配;三是对少数人不予安排,卢冀野当时即是作为未予安排一类的,这就使他感受到了相当大的压力。据卢冀野的后人回忆,卢冀野在1950年曾应周恩来之召进京一次,后来董必武到南京时也曾专门接见过他,周、董两人都对卢冀野表示出了极大关怀,并教导卢冀野要好好学习,努力改造思想。但卢冀野此后的境遇却一直未能得到改观。即是如此,他也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与甘南轩等共同创作了描写太平天国女状元的剧本《傅善祥》(仅写了两场),又撰写了长篇小说《齐云楼》在上海的报纸上连载。1951年4月17日,长期嗜酒的卢冀野因高血压、肾脏病并发,病逝于南大医学院(现东南大学铁路医学院),年仅46岁。其生前大部分藏书则都捐给了位于长春的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卢冀野年轻时,就是国内著名的词曲教授,才华横溢,人称“江南才子”。他在教学之余勤奋写作,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及理论著作,大约有300万字。且其创作的形式极为多样,涉猎的范围甚广,如新诗集有:《春雨》《绿帘》,小说集有:《三弦》,旧体诗集有:《梦蝶庵绝句》《卢冀野诗选》等,词集有:《中兴鼓吹》等,散曲集有:《饮虹乐府九卷》;剧曲有《饮虹五种》、《楚凤烈传奇》等,还有大量译作、曲学理论和文学论著。
1992年,卢冀野的外孙何建,孙女卢美律,孙子卢力、卢火,在美国重新编印了1947年卢冀野编印出版的自选集《冀野选集》。2002年,卢冀野的四子卢佶退休,他考虑到这本《冀野选集》远远不能反映父亲一生的学术成就,又考虑到长期以来,外界对父亲身后有种种说法:如海峡对岸的旧友梁实秋,虽撰文说卢冀野“被派给的新任务是扛着梯子提着浆糊桶在高墙上贴标语”,又如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杨心佛所著《金陵十记》中,记人物卢冀野条说:“1949年这年夏天,天气酷热,卢氏体胖,不耐高温,忽中风下世。死后,其家人强为之治丧出殡,租用专狮白象,方弼方相等出丧仪仗,游行闹市,时南京刚解放也。”类似种种说法,均与事实不符。因此,应趁退休时机,抓紧时间尽量争取将父亲生前的文字捜集齐全,以反映他一生的真实面貌,现在再不抓紧这项工作,以后再做就更加困难了。卢佶的想法得到了兄弟姊妹的全力支持。作为卢冀野子女的卢佶,开始着手搜集父亲作品却并非坦途,父亲逝世后,家中主要藏书经唐圭璋先生介绍,卖给了长春东北师大,其余所有藏书、信扎、书画等全部在十年浩劫中付之一炬。而卢冀野的著作中有大量作品没有结集出版,散佚在报纸杂志中,搜集查找十分困难,卢佶到图书馆、长春东北师大寻访,网上寻购,联系父亲生前友好的子女...经过不倦努力,终于找到了大部分父亲作品。
2004年,中华书局有鉴于卢冀野的学术影响,决定出版一本卢冀野文钞。南京市戏曲研究所的胡忌先生(卢冀野的学生)向中华书局提供了卢冀野部分作品底本,并告诉中华书局编辑张进,卢冀野不仅有学术著作,还有大量诗文词曲创作,其子女正在搜集整理。这样,中华书局联系上卢佶,并决定将原计划出一本冀野文钞改出四本。纳人四本冀野文钞计划中的第三辑是《卢前笔记杂钞》,其中的“紫室小品”发表在1949年到 1951年的《大报》和《亦报》上,卢佶此前曾到上海图书馆查找,但未找到。为此,卢佶夫妇又来到北京图书馆住下,查到父亲发表在《大报》《亦报》上的全部文章,仅复印费就花了6000余元。中华书局原委托北京一家公司将《卢前笔记杂钞》输人电脑,结果错字太多,无法编辑排印,卢佶爱人张延容承担了这项任务,将正确无误的文字发送给了中华书局编辑部。经过中华书局近两年时间的努力,终于在2006年4月出版了包括《卢前曲学四种》《卢前文史论稿》《卢前笔记杂秒》《卢前诗词曲选》四辑的《冀野文钞》。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3月2日(农历正月二十七),先生生于南京。先生原名正坤, 后改为前,字冀野,号饮虹等。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自本年开始入私塾学习。
1919年
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读书,并开始从事新诗创作。
1921年
报考东南大学,因数学零分未被录取。
1922年
考入东南大学国文系。同年9月,曲学大师吴梅受邀到东南大学国文系执教,两人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
1925年
与余之惠结婚。冬,父亲病故。
1926年
本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在钟英中学任教。
11月,所著《春雨》由南京书店出版。
1927年
本年在钟英中学、金陵大学及安徽一所学校任教。
所编《石达开诗钞》由泰东图书局出版。
1928年
本年在金陵大学、中山大学任教。
2月,所编《时代新声》由泰东图书局出版。
5月,所著《三弦》由泰东图书局出版。
6月,所著《木棉集》刊行。
9月,所编《元曲别栽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所著《声翼野少作》自印刊行。
1929年
在光华大学任教。
1930年
3月,所著《何谓文学》由大东书局出版。
5月.所著《春雨》、《绿帘》由开明书店出版,《近代中国文学讲话》由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所校阅《元明曲选》由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
6月,所著《温飞卿及其词》由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
8月,至国立成都大学任教
10月,所编《曲雅》由存古书局刊行。
1931年
4月,所著《饮虹五种》、《论曲绝句》由渭南严氏刊行。 10月,所编《曲雅》由开明书店出版。
12月,所编《霜厘曲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冬,至河南大学任教。
《散曲史》由国立成都大学刊行。
1932年
在河南大学任教。
9月,所编《清文选》由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
1933年
在河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
10月,所编《续曲雅》由开明书店出版。
12月,所著《明清戏曲史》由钟山书局出版。
1934年
在暨南大学任教。
1月,所编《太平天国文艺三种》由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 3月,所著《中国戏剧概论》由世界书局出版。
6月,所著《酒边集》由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
12月,所著《词曲研究》由中华书局出版。
1935年
在暨南大学任教。
2月,所补注《唐诗绝句补注》由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 6月,所著《明清戏曲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8月,与任中敏校订《北曲拾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年11月至1936年8月,所编《元人杂剧全集》由上海杂志公司陆续出版。
1936年
在暨南大学、中国公学、南京中学任教。
3月,所校《梨园按试乐府新声》收入《四部丛刊》三编,由商务印书馆刊行。
10月,所校订《清都散客二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红雪楼逸稿》由中华书局出版。
11月,所校订《词谑》由中华书局出版。
1937年
在暨南大学任教。
5月,所著《八股文小史》,所编《明杂剧选》、《元明散曲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所校订《明代妇人散曲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8月,带领全家人离开南京,至芜湖、无为、南昌等地避难, 11月,所编《唐宋传奇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2月,所著《广中原音韵小令定格》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曲韵举隅》由中华书局出版。
1938年
2月,至武汉,在民国政府教育部供职。
5月,所主编《民族诗坛》陆续刊行。
7月,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9月,所著《炮火中流亡记》由艺文究研会。
所著《楚凤烈传奇》由独立出版社出版。
1939年
在中央大学任教。
6月.《中兴鼓吹》由独立出版社出版,该书后多次增补再版。
1940年
在中央大学任教,
1-3月,参加华北慰劳视察团,至西北地区视察。
6月,所编《民族诗选》由黄埔出版社出版。
10月,所著《读曲小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2月,所著《民族诗歌论集》由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
所著《小疏小令》由成都黄氏茹古堂刊行。
1941年
在中央大学任教。
7月,所编《散曲集丛》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1月,所著《黔游心影》由交通书局出版
1942年
9月,在国立编译馆任职。所著《声翼野诗钞》、《中兴鼓吹选》 由交通书局出版。
10月,至福建出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
1943年
2月,所编《乐章选》由建国出版社出版。
3月,从福建回重庆,后辞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之职。所著《中兴鼓吹抄》由建国出版社出版。
10月,任国立礼乐馆礼制组主任。
11月,所著《声翼野散曲抄》由独立出版社出版。
1944年
在国立礼乐馆任职。
3月.所著《民族诗歌续论》由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
5月,所编《曲选》由国立编译馆出版。
6月,所著《冶城话旧》由万象周刊社出版。
1945年
在国立礼乐馆任职。
1月,与任中敏合编的《元曲三百首》由中华书局出版。
10月,所译《孔雀女》由正中书局出版。
1946年
任《中央日报》主笔、《泱泱》副刊主编,在中央大学任教。6-8月,随于右任到新疆考察。
8月.所著《丁乙间四记》由南京读者之友社出版。
11月,任南京通志馆馆长。
1947年
在中央大学任教。
1月,当选民国政府第四届参政会参政员。
2月,所编《元明散曲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5月,所译《五叶书》由正中书局出版。
7月,所著《新疆见闻》由中央日报社刊行。
11月,所著《冀野选集》由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
12月,所编《全元曲》由国立编译馆刊行。
1948年
在中央大学任教。
1月,任南京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
9月.所编《敦煌文钞》由正中书局出版。
10月,所著《东山琐掇》由江宁文献委员会刊行。
冬,所著《饮虹乐府》自印刊行。
1949年
4月,南京解放,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先生未被聘用, 所著《天京录》由金陵秘笈征献楼刊行。
1950年
3月,应周恩来之邀赴北京。应聘长春师范大学教授,未能成行。
所校《南唐二主词》刊行。
1951年
4月17日,去世。其藏书由家属捐赠位于长春的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重视乡邦文献
卢冀野是南京人,十分重视整理乡邦文献。1946年,他被聘为南京市通志馆馆长,主持编辑出版《南京文献》。卢冀野还根据自己的亲历和考证撰写了《冶城话旧》和《东山琐缀》,为我们保留了众多有关南京的地方风俗和风土人情。
卢冀野年轻时,才华横溢,人称江南才子。民国时期,文人社集、雅集多在桃叶渡、夫子庙一带的酒菜馆。有一次,南京文化界名流在万全酒家宴请陈三立老人,他是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现代文化泰斗陈寅恪之父。席间,陈三立夸耀“石城七子”中的一位酒仙文人,说:“昔日‘石城七子’之顾石公先生,每饮必五斤,求之今日,恐无其人。”在座的声冀野听了,立即说:“陈老先生,这有何难!五斤,吾也能饮。”声冀野喝完了五斤酒,众人皆惊。酒席后,他还陪同朋友兴致勃勃地游玩了玄武湖。声冀野有诗云:“迢遥何处望南楼?小饮三杯未散愁。记得浣花诗句好,醉乡前路莫回头。”喜酒且善饮,想来他的酒量并不不亚于“举杯邀明月”的李白吧?所谓“唯有饮者留其名”,不知是他的酒量来自才气,还是才气来自酒量?卢冀野豪饮不醉,在文坛传为美谈。现在的南京人,不知他为何许人,可在当时,他的名字如雷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