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观恒

更新时间:2023-11-19 10:50

卢观恒(1746年-1812年),原名熙茂,商名卢茂官,广东新会石头乡蓬莱里人,清代商人,广东十三行之一广利行创始人。

生平经历

早年发迹

卢观恒,1746年出生于广东新会县棠下乡石头村蓬莱里(现属江门市蓬江区),卢观恒年少时,父亲就已经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在乡下耕作为生。因家境贫寒,年近40仍未有妻室,卢观恒不甘就此潦倒一生。只身从新会来到广州,帮人看守歇业的空铺。

当年广州一口通商,所有外贸在广州进行,有的外商运货到广州发售,行商将价钱压得很低,外商不忍贱卖,租借卢观恒所看守的空铺储存货物,并订定各货价目,托其代为出售。卢观恒熟悉本地行情,经营有术,兼之空铺做仓库,无本生利,很快将洋货售清,于是,他大得外商信任,外商陆续运洋货到广州,托其代售,卢观恒逐渐致富。

乾隆五十二年(1787),卢观恒出银13万两与英东印度公司订立茶叶合约,英公司邀万和行商蔡世文出面,与卢观恒共同做成该项买卖。卢观恒由此开始与英东印度公司拉上关系,并与万和行关系密切。以后,卢观恒与英公司有大量的印度棉花交易,成为一直与英公司进行该项贸易的主要商人。

乾隆五十七年(1792),海关监督正式发给卢观恒行商执照。外商都称之为茂官,他所创商行名叫广利,行址初在源昌街,后迁普安街。卢观恒扬名立万,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在他的悉心经营下,广利行的行务蓬勃发展,与英公司的贸易越做越大。

左右逢源

生意越做越大,卢观恒在行商中的排名迅速跃升。嘉庆元年(1796)居第三位,次年便跃居第二位。嘉庆十三年(1808)潘有度退休后,卢观恒居首席行商的位置,与怡和行伍秉鉴共同掌管行商事务。

卢观恒是贫苦出身,他深知世道的艰辛,在处理与其他行商的关系时也很尽力维护彼此的利益,照顾遇到困难的同行,从而也树立在公行中的威信。卢观恒甚至通过联姻方式来巩固其地位,卢观恒次子卢文锦便是行商首富伍秉鉴的侄女婿。十三行后期也就由伍、卢二家所操纵。

卢观恒长期从事外贸,很注意平衡外商的利益诉求。他主要贸易对象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长期的贸易往来中,卢观恒很注重商业信誉。所以英公司委员会宣称,“多年来委员会和茂官的关系都是很密切的,甚至在他未做行商之前都是如此”。 他们称赞茂官(卢观恒)和浩官(伍秉鉴)是“两位可尊敬的商人”。嘉庆十七年(1812年)卢观恒去世,委员会认为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发达后,乐善好施,曾捐田700余亩为石头卢族义学、义仓经费;捐田500余亩以新会全县义学、义仓经费。文锦又于嘉庆二十年纳款京官,奉准他父亲卢观恒入祀乡贤祠。入祀当天,张灯设乐, 极尽豪华,引起封建土绅强烈不满。番禺举人刘华东、 新会举人唐寅亮等联名上奏,说卢观恒是一个商贾,没有德行不能入祀乡贤祠。朝廷奏准,将卢观恒“木主”撤出乡贤祠,而且提议的官员、保奏的绅士也受到降职或处罚。谭镳主修的《新会乡土志》亦记这件事,认为从卢观恒的品格来说,单是做善事,就可以入祀乡贤祠。

人物评价

十三行商人中,排行第二的广利行的老板卢观恒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超级富豪”。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为命,40岁时仍无妻室。也许是时来运转,一次偶然的机遇,让帮人看店的小伙计卢观恒成了外商的贸易中介,十数年后,他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广利行的老板,拥有千万家财,是新会历史上最大的富翁,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富翁之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