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4 14:01

卤(拼音:lǔ)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容器中的盐粒,本义为盐卤,又指制盐时剩下的黑色汁液,亦称“盐卤”“苦汁”。盐卤是氯化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味苦,有毒,可使豆浆凝结成豆腐。后又泛指咸味的或不咸的浓汁。一说,“卤”的古字形像盐碱池,本义为不生长谷物的盐碱地。

字源演变

象形字。甲骨文中,“卤”外面像盛盐的容器(图1),里面几点表示盐粒。因盐为细小颗粒,容易与他物相混,因此,画出盛它的容器。金文与甲骨文同。小篆上部变为一竖一横,为后世隶书、楷书沿袭。《简化字总表》把“鹵”简化成“卤”,省略了原字中的四个点。“卤”本义为盐卤,又指制盐时剩下的苦味汁液。盐卤是氯化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黑色有毒,可使豆浆凝结成豆腐。后又泛指咸味的或不咸的浓汁。咸卤之地不长谷物,于是由本义引申为不生长谷物的盐碱地。

也有人认为,甲骨文“卤”就是盐碱地的形状,在一块椭圆的或方形的土地上划几个小块,中间的小点代表盐碱结晶。

“卤”在古汉语中还有几种假借用法,一种是通“鲁”,表示笨、愚钝。另一种是通“橹”,表示大盾牌。都属于同音假借。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二】【鹵部】郎古切(lǔ)

鹵,西方鹹地也。从西省,象鹽形。安定有鹵縣。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凡鹵之屬皆从鹵。

说文解字注

“(鹵)西方鹹地也。从㢴省”注:省字衍。此承上文㢴部从㢴之籀文也,謂卤也。

“囗,象鹽形”注:大徐本無囗,小徐譌作□。凡既从某而又象其形,謂之合體之象形。多不成字,其成字者,則會意也。轉寫者以其不成字而刪之,致文理不可讀,皆當依此補之。合體象形,有半成字不成字者,如鹵从卤,而又以囗象之是也。有兩不成字者,如以弓象鳥,以卤象巢是也。鹵,郎古切。五部。

“安定有鹵縣”注:《地理志》,安定郡鹵縣。

“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注:《禹貢》:“青州,海濱廣厈。謂東方也。”安定有鹵縣,謂西方也。大史公曰:“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然對文則分析,𢽳文則不拘。鹹地僅産鹽。引申之,《春秋經》大原亦曰大鹵。《釋名》:“地不生物曰鹵。 ”

康熙字典

【亥集下】【鹵部】鹵;部外笔画:0

《唐韻》《正韻》郎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並音魯。《説文》:西方鹹地也。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廣韻》:鹽澤也。天生曰鹵,人造曰鹽。《書·洪範疏》:水性本甘,久浸其地,變而爲鹵。《易·説卦》:兑爲剛鹵。

又淳鹵。《左傳·襄二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鹵。註:淳鹵,埆薄之地,表異輕其賦税。

又地名。《春秋·昭元年》: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大鹵。註:大鹵,太原晉陽縣。

又《前漢·地理志》:安定郡鹵縣。

又代郡鹵成縣。

又鹵簿。《漢官儀》:天子車駕次第,謂之鹵簿。兵衞以甲盾居外爲前導,皆著之簿,故曰鹵簿。

又鹵莽,輕脫苟且也。《莊子·則陽篇》:昔予爲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

又香草名。《爾雅·釋草》:杜,土鹵。註:杜衡也。似葵而香。疏:杜一名土鹵。

又《廣雅》:鹵,薰也。

又通櫓,大盾也。《前漢·項籍傳》:流血漂鹵。註:鹵,盾也。左思《吳都賦》:干鹵殳鋌。

又通擄。𢯱獲也。揚子《方言》:鹵,奪也。《前漢·高帝紀》:毋得掠鹵。又《衛青傳》:車輺畜産畢收爲鹵。

又姓。《史記·游俠傳》:太原鹵公孺。

又《字彙》龍都切,音爐。同鑪。《道樞》:玄和子曰:鼎鹵天地之象也。註:鹵,爐也。《釋名》:地不生物曰鹵。鹵,爐也。如爐火處也。

【巳集上】【水部】 滷;部外笔画:11

(lǔ)《廣韻》《正韻》郎古切。《集韻》籠五切,並音魯。與鹵同。《説文》:西方鹽地,象鹽形。安定有鹵。縣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亦作瀂。《爾雅·釋言》:滷,苦也。疏:滷,苦地也。謂斥鹵可煑鹽者。

(chǐ)又《廣韻》《集韻》《正韻》並昌石切,音尺。或从舄作潟。

又《唐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並音狄。義並同。

【子集下】【卜部】 卤;部外笔画:5

《唐韻》:籀文西字,即𠧧字省文。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乂”的第二笔捺改点。

【写法】“⺊”小“〔图A〕”大。“⺊”的竖笔在竖中线。“囗”从四面包围“ㄨ”。“囗”顶部在横中线上方;“ㄨ”的撇、点相交于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