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朴

更新时间:2023-12-30 15:42

卫朴(?~1077),北宋天文历算家,《奉元历》的主修者。楚州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人。出生于贫民家庭,但自幼刻苦好学,尤钻研天文数学,立志于历算。年青时,生病无钱医治,以至双目失明。后居北辰镇神祠中,精心推算历法。他能够不用算推古今月、日食,但口诵乘除,所得时辰俱不差。凡术书算数,令人就耳一读,即能谙诵。卫朴的天文数学才能,深受司天监沈括的赞赏。沈括向神宗推荐卫朴主持修订《奉元历》。他被召至司天监,经过三年努力,于熙宁八年(1075年)修订成功。《奉元历》有利于当时农业生产,并对后来沈括改进计时仪、运筹算学及研究天文等工作,都有启发和帮助。神宗熙宁十年末,卫朴去世。据《宋史·艺文志》载:其著作有《七曜细行》1卷、《新历正经》3卷、《义略》2卷、《立成》15卷、《随经备草》5卷。

人物简介

姓名:卫朴

国家或者地区:中国

学科: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职业:盲人天文学家

人物生平

卫朴(生卒年代不详,活动期公元11世纪中叶),是中国北宋天文学家,数学家,平民出身。从小酷爱天文和数学,每当借到这方面的书籍,总是爱不释手,倾注全部心力去阅读。由于家境贫寒,白天只得从事劳动以维持家庭生计,晚上读书。久而久之,昏暗的油灯严重的损害了他的视力,致使卫朴在30多岁时就双目失明(与英国天文学家,反射望远镜的发明者---格雷果里有着相似的命运)。从此以占卜为生,“居北辰镇(淮安北门外夹城)神祠中”。他能“口诵乘除俱不差,其精妙不尽述”。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布算满案,以手略抚之,人有窃取其一算者,更抚即觉。”实际上,卫朴用不同的筹码来计算二阶等差级数。卫朴对天文、历法很有研究,“三十六诸历通验者,不过得二十六,(僧)一行得二十七,朴乃得三十五,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食。”

与此同时,他以顽强的毅力磨练记忆力。终于能做到过耳不忘,精算法,尤善心算学者。当时使用的历法是《崇天历》,曾预报1068年7月15日将发生月食。卫朴经验算发现此历误差太大,月食不可能发生在预期的时间,他写信给朝廷负责古典天象的司天监,时至7月15日果然未发生月食。卫朴的才学曾得到沈括的赞赏,于神宗五年(1072年)被推荐入司天监主持修订《奉元历》。于神宗八年(1074年)成历并颁行,施行达18年。北宋大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在嘉祐年间中了进士,做了沭阳县令,后朝廷派他在江浙一带考察水利、农业、差役,发现了这位通历法、“精算数”的盲人卫朴。

神宗熙宁五年(1072)沈括“提举司天监”,即主国家天文台事,“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五,皆施用”。(《宋史·沈括传》)举荐卫朴“入司天监”。当时一些世袭的历官,瞧不起这位出身平贱的盲人,故意从中阻挠,沈括力排众议,让卫朴主持修订历法。经过三年的努力,《奉元历》修成。熙宁八年(1075)在全国颁布施行《奉元历》,一共行用了十八年之久。是年冬,沈括被派出使辽国。卫朴亦以“卜吉凶”的“方家”云游四海,离开“司天监”。卫朴与“水邱秀才”、“孙卖鱼者”合为“圣僧三人者,皆以异迹见称于时”(《重修山阳县志》)。

除《奉元历》外,卫朴的著作还有《七曜细行》1卷、《新历正经》3卷、《义略》2卷、《立成》15卷、《随经备草》5卷等,称得上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位奇才。

历史记载

沈括后连坐被贬,定居润州(今镇江),晚年积平生见闻,总结北宋的科技成果,撰成笔记体裁的《梦溪笔谈》。他在该书中写的“隙积术”,即等差级数的求和方法,就是概括卫朴的演算方法总结出来的。沈括用极为惋惜的笔调写道:“……淮南人卫朴,精于历术,(僧)一行之流也。”“熙宁中,(卫朴)撰《奉元历》,以无候簿,未能尽其术,自言得六、七而已。然已密于他历。”卫朴“未能尽其术”的此中原委亦在不言之中。

宋人周密在其《齐东野语》“律历”条中也明确记载:“沈存中(即沈括)云,近世精于历者,莫若卫朴,虽(僧)一行亦不及也……”他的名字不应为历史所湮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