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4 14:27
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3月成立,实验室设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包括临床和基础两部分。
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包括临床和基础两部分,临床方面已建立肝移植、肾移植、骨髓移植、心肺移植等专用临床基地,拥有24张层流净 化病床和近100张移植专用病床。 实验室包括移植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移植免疫 研究室, 药物浓度测定室, 器官组织工程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准备室等,拥有Lecia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蛋白纯化系统,leica基因操作系统,核酸蛋白定量仪,红细胞回收仪,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Clinic MAX CD34+磁珠分 离系统,Cusa手术系统,UltraAK-100血液净化仪,人工肝支持系统,显微手术系统,Lecia冰冻切片机,超纯水系统等1000余万元先进仪器设备,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完全能满足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需要,且与浙江省器官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重大项目、863项目、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委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
实验室主任 郑树森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外科学教 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生命科学学部二部委员。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器官移植学会肝移植组组长、中华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外科学会器官移植学组组长、浙江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国际肝病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等多种专业杂志的编委、常务编委和副主编;《国际肝胆胰杂志》主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多器官联合移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之一,华东地区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在国内移植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并跻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多器官联合移植被卫生部列为推广项目,向国内二十余个省和市级医院进行技术辐射和技术支持;病人来源遍及全国三十余个省份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和欧洲国家。在省内、国内率先和较早地开展了肝脏移植、胰腺移植和多器官联合移植临床实践,并取得省内、国内乃至亚洲的最佳成绩。主要研究内容是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包括开展肝肾、胰肾、肝肠、肝胰、肝心、肝骨髓、心肺和腹腔多脏器的联合移植研究,活体供肝肝脏移植的研究、移植排斥预警、免疫耐受、抗排斥药物联合应用及其毒副作用的预防、HLA基因位点配型技术、器官移植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干预因素研究、肝细胞特异性抗原(LSA)诱导受体移植免疫耐受、肝脏移植后预防肝炎、肝癌复发,巨细胞病毒 感染的防治,以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药抗排异作用的研究等。
多器官联合移植
自1994年4月开展胰肾联合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至今共实施6例,数量居全国第一,存活时间居亚洲第一,最长存活已八年余,移植胰、肾功能和受体生活质量良好。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卫生部列为继续教育项目,曾有多家医院前来学习并多次指导他们开展胰肾联合移植手术。1999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实施了肝肾联合移植这一高难度的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共实施8例,移植总例数和存活的时间居全国第一,最长存活已三年,生活质量好,并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自1993年开展肝移植手术以来,至今已施行150余例。存活质量佳,术后一年存活率达85%。 学科十分重视器官移植新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缩短ICU监护时间和病人住院时间,并使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至今共开展活体肝移植2例,2001年6月实施了1例母亲供肝的婴儿活体肝移植,供肝采用母亲的左肝外叶,受体为9月龄的先天性胆管闭锁患儿,此例病儿为国内年龄最小的肝移植受体。现婴儿和母亲均情况良好。国际上开展同类活体肝移植手术的国家为数不多,仅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几个著名移植中心。另一例为患者弟弟提供供肝部分给患者的扩大右半肝移植,为国内进行的首例扩大右半肝移植手术。在国内率先将人工肝技术应用于肝脏移植围手术期,延长了受体的等待供肝时间并增加手术耐受性,并有助于受体度过肝功能发挥不良和排斥反应期。还率先在临床上应用拉米呋啶,明显降低了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再感染和复发率,并开创性地实施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近百例,积累了国内最大宗病例,取得显著的效 果。
,移植质量优秀,术后一年存活率达95%以上,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 奖,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自体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 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等,至2002年底已成功施行 129例,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中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70例,移植数量为全国之最 ,成功率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重视各个研究方向上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鼓励年轻人继续深造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医疗、教学、科研的基本技能训练。积极发掘培养人才,每年选拔若干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医师到其他先进医院或相关学科学习。加强学科梯队建设,积极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充分利用博士后流动站的优势,吸引博士后到本站工作,建成一支高水平、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在人员管理上引进竞争机制,实行科研人员优化组合,鼓励人才流动,用人有一定的自主权,优先接收愿意来重点实验室工作的有成绩的人才,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工作和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