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八华学校

更新时间:2024-01-09 08:08

印尼八华学校注重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在当地具有良好声望。学校创办于1901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侨校,是印尼第一所开设中文、英文、印尼文的三语平民化学校,在校生达2400多人。该校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承,不以盈利为目的。除了全日制教学外,该校还为印尼当地平民子弟开设免费的汉语补习班、师资培训班等。

概况

印尼八华学校创办于1901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侨校,是印尼第一所开设中文、英文、印尼文的三语平民化学校,在校生达2400多人。该校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承,不以盈利为目的。除了全日制教学外,该校还为印尼当地平民子弟开设免费的汉语补习班、师资培训班等。学校注重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在当地具有良好声望。

复校简记

雅加达1901年诞生的八华学校(中华会馆学校的简称),1966年遭印度尼西亚当局取缔,原以为重建无望。1999年后,印度尼西亚政府开始重视华文教育,2008年当局批准八华学校恢复使用原名复校。无独有偶,6月初,收到我国驻印度尼西亚代表处代表夏立言寄赠本会由李卓辉编着《七代联辉─梁世桢家族创业兴学风雨历程》一书,详阅之下,对八华学校的历史有进一步了解。八华学校2007年复校的推手是梁世桢,1901年八华学校创校人之一的梁映堂,是梁世桢曾祖父。梁氏家族在印度尼西亚逾一个世纪的创业兴学,发扬儒家道德文化思想,适将孔子所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光而大之,实是企业家回馈社会的典范,遂不揣浅陋,藉贵刊一角披露。

梅氏家族源自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客家人,而在印度尼西亚的发迹始于1830年。那一年,梁世桢的高祖父梁采臣移民芭达维亚(雅加达)。我们都知道,广东沿海乡镇素有「侨乡」之称,大批乡民移民海外谋生,再以侨批汇给国内亲人,改善生活。乡民之所以移民海外,当然与当时国内外形势息息相关,19世纪初,孱弱颓废的中国饱受英美列强欺凌,英美商人在广东大肆贩卖鸦片,社会动荡,对立加剧,民不聊生,广东沿海居民大规模移民海外,寻找出路,梁采臣在族人鼓励下,顺此机势,前往芭达维亚,创立「南茂商栈」专营土产、杂货、五金,而1830年正好是印度尼西亚人抵抗荷兰人严苛税赋的帝伯尼哥罗战役结束,百业待兴,华人趁机发展,梁采臣的生意蒸蒸日上。

1848年,梁映堂在芭达维亚出生,5岁时,回家乡松口接受完整的儒家道德和客家文化教育,1864年太平天国之乱起,再回到芭达维亚,在「南茂商栈」见学。1865年太平天国之乱后,一批参与起义的官兵,逃避海外,有些跟着货船流亡到芭达维亚,芭达维亚侨民激增,再加上荷印当局于1870年实行自由经济,工商业蓬勃发展,「南茂商栈」也不例外,套句成语,就是「财源滚滚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梁映堂1875年接手经营「南茂商栈」,当时已是芭达维亚举足轻重的华商,为扩大营业再创立「德瑞商栈」,复加上梁映堂经常参与慈善活动,因而受到华社与荷印当局的尊重。

由于华人的勤奋与刻苦耐劳,几乎掌握了印度尼西亚大部份经济,遂招致荷印当局实施反华政策,华人被降为贱民,而华人在婚丧礼俗的迷信与铺张,也招致印度尼西亚土著的不满,认为他们的财富都被华人抢走了。为了改变华人在荷印所处的文化与社会环境,梁映堂联合潘景赫等侨社俊彦二十位改革者,于1900年3月在芭达维亚的八帝贯路成立中华会馆,再以中华会馆之力,推动孔子学说,弘扬儒家文化,移风易俗,改变华人在荷印的地位。翌年三月,中华会馆中华学校诞生,以国语开展教学,学习孔子学说,培育知书达礼、明辨是非善恶、掌握时代知识技能的华人子弟,以治家立业。最初教师2人、学生35人。于此同时,由李登辉所创办的印度尼西亚第一所英语学校耶鲁学院,因经济危机求援,遂由中华会馆接管。由于两校校务及行政分开,各行其是,对中华会馆是沉重负担,而首任校长李登辉(1872-1947福建人,印度尼西亚第七代华人,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23年,世人誉为「人伦师表」,复旦大学能有今日规模,李登辉功不可没。)又决定于1904年离开芭达维亚,前往上海开创其教育宏图,遂于1905年2月将耶鲁学院并入中华学校,成为印度尼西亚第一所中英双语学校,并易名为八华学校(位于八帝贯路的中华会馆学校,故称八华学校)。

中英校合并是印度尼西亚教育重要发展,华学校从此成为双语教育甚至三语教育的先锋,培育大批精通中、英、印语的人才。此后,印度尼西亚其它各地中华会馆纷纷创办中华学校,要求八华学校派师资协助,中华会馆决定派学生到国外深造培育更多人才。

当时的清廷为向南洋地区的华人示好,以关怀华侨子弟的教育和前途为名,1907年1月,在南京创办暨南学堂,专收南洋华侨子弟就读,免收一切膳宿及学杂费,1907年2月,第一批21人乘船前往南京暨南学堂就读,到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前,有200多名爪哇留学生在暨南学堂就读。

民国成立后,南京暨南学堂迁移上海成为暨南大学,部份印度尼西亚学生进入大学深造。尔后,暨南大学迁至广州。一百多年来,暨南大学与华侨可说是血脉相连,为海外华教发挥重要作用。

梁映堂的长子梁密庵1906年就是26岁那年加入孙中山革命行列,为避开荷印当局取缔,在芭达维亚成立寄南社取代同盟会,1909年寄南社改名为华侨书报社,梁密庵随后结合同志于印度尼西亚全国各地成立52个书报社,募集华侨捐款,支持革命,历次起义中,印度尼西亚华侨捐款逾半。就以黄花岗之役来说,梁密庵所领导的印度尼西亚华侨书报社不但捐巨款,华侨还参与革命行动,英勇牺牲。民国成立后,1912年3月孙中山颁发梁密庵旌义状,表彰他对国民革命的贡献。

1915年,梁密庵接掌家族事业德瑞栈,1929年遭逢经济大萧条,那一年梁密庵将事业交由年刚年满20岁的长子梁钖佑处理,结束「德瑞商栈」,另成立润发公司,专营建材五金、水泥,业务稳定发展,成为芭达维亚殷实企业,1933年,荷印政府委任他为贸易专门委员会委员,在经济危机中,保护华人工商企业,贡献至大。梁锡佑继承家风,支持北伐抗日,在日军侵入印度尼西亚时被日军逮捕入狱三年六个月,至二战结束1945年8月始获释,重行经营,跨入侨汇业务。为了华侨子弟教育,曾于1954年7月及1956年12月,与我国侨务委员会举行两次印度尼西亚华侨教育会议,保障印度尼西亚华侨子弟返国升学权益。

1957年,印度尼西亚当局下令强制华文学府分校,不许印度尼西亚籍学生续读华文学府,而另转籍民学校上课。1958年,在国际冷战时局的影响下,印度尼西亚当局对华社及华校采取了一系列制裁和镇压行动,特别是对亲国府的华侨社团、学校、报社及侨领,以颠覆活动等罪名,进行传审、搜查、关闭、没收、拘捕等行动,全印度尼西亚之华文报纸顿时完全绝迹,所幸八华学校历史悠久主事者与当局关系良好未受当局镇压校务正常运作,然也逃不过印度尼西亚政府排华政策,而在1966年6月遭封闭接管,直至2007年复校,中断达40年。

梁钖佑1958年被印度尼西亚当局扣押达19个月之久。1962年8月,印度尼西亚当局又以梁锡估亲国府的政治立场,将他关禁83天。1965年梁锡佑移居香港,润发企业交由25岁的次子梁世桢经营,生意兴隆,1975年,将企业触角延伸至房地产业,创立全宝集团,发展大众消费商场经营商厦产业管理,建立鲜明的企业文化,落实企业社会责任。

梁世桢是八华学校毕业校友,2007年八华校友总会发起复办八华学校之议,获得侨界热烈响应,重建八华三语学校,梁世桢的全宝集团全力支持,2008年3月,正式招生,3月16日举行庆祝复校大会,7月开学,八华学校终在诞生107年后,重见光辉,再次投入培育华侨弟子的教育行列。由于梁世桢奉献,八华学校已成为雅加达最具规模雄伟的三语(华语、英语、印度尼西亚语)学校,完全体现他奉献教育、培训人才的企业社会责任。

创业维艰,守成不易,八华学校走过107年的岁月,在梁氏家族「唯德是崇,砥柱中流」的祖训下,必能为百年树人的伟大志业奠下根基,传承中华儒家文化。

实习基地

应中国华北科技学院的邀请,印尼八华学校董事、八华校友会总主席、八华学校董事会主席徐胜文、八华学校董事会副主席游宏良和八华校友会、八华学校基金会秘书梁成柱,于6月6日飞往北京,于当地时间晚上11时许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客人们手持主人献上的鲜花步出机场并一起拍照留念。

6月7日上午,八华学校代表团参观了华北科技学院的设施和院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对如此规模的学院赞不绝口,深感中国以人为本,教育为本的发展方针将在神州大地展现其风采。

上午9时在华北科技学院会议中心,八华学校董事徐胜文与华北科技学院副校长张??教授、博士作为双方代表在协议上共同签字。参加仪式的八华学校代表有:游洪亮、梁成柱和张莉老师。

华北科技学院代表有:刘忠见、杨志武、苏永强、唐征友和张美云。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院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需要,充份发挥高校与企业优势,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对共建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英语等专业实习基地事宜达成了协定。

签约前,华北科技学院副校长张林教授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将大力协助中国教师岗前的培训工作。

八华校董徐胜文也借此机会感谢华北科技学院的鼎力协助,并且赠送两幅1906年八华派往中国南京第一届中学留学生的图片,借此充份说明在一个世纪前八华就已和中国教育机构取得联系和合作。

签约后,八华校董代表团参加了中国教师岗前培训班结业典礼。华北科技学院蔡卫校长出席了这次结业典礼,并且鼓励教师们好好工作。服务八华学校的中国教师主任张莉老师介绍了双方领导后,又总结了一个月的培训工作状况。受培训的教师代表也表示他们将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八华学校徐胜文校董希望即将服务八华的新老师上任后,好好地与校内的华族和印尼族教师和谐相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印尼的人情风俗和文化传统习惯,他们的讲话获得阵阵掌声。

晚上在学院礼堂举行了“八华学校汉语教师岗前培训班结业汇演”晚会。这是即将上任的汉语教师自排自演的丰富文娱大餐,他们的表演有武术、中国传统文化、习俗、风情以及印尼的舞蹈和歌曲,该学院的中国学生对印尼歌曲和舞蹈非常感兴趣,对台上的印尼歌舞表演给与热烈的掌声。文娱节目结束后,双方领导上台和教师演员们合照留念。徐胜文校董赠送了题为“印尼千岛之国”的刺绣品给华北科技学院代表。

晚上近10时结束了这次文娱晚会。第二天印尼八华学校代表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参观当地闻名的小布达拉宫,并且进行了朝拜。

道德教育

新生八华学校秉承先烈创办人遗志,紧紧抓住道德教育这一环,同时为了加强这方面和家长们的互动,200年于9月5日在校内第4层会议大厅,邀请著名《弟子规》传授者杨瑞旭主讲《弟子规》。

讲座会上,杨瑞旭引用伊斯兰教默罕默德名言“要获知识,就到中国去”以及“天堂就在母亲膝下”,说明中华文化的渊源浩瀚以及母亲的伟大。

他指出,教“孝”主要是身教、亲师合作和夫妻合作。为了尽孝应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无懒”。他也作出问卷,让家长们与校方紧密合作,注意孩子们是否有落实到行动上,这一点校方与家长的沟通也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他也解说《弟子规》孝的含义,那就是应该听从父母的教导,以及兄弟朋友间要和睦相处,强调“家和万事兴”。他也详细介绍了“谨”,主要是有谦恭和爱惜时间的意思。以及对身体、物资的尊重以及衣着应注意整洁不奢华。

他称,“孝”字可剖析为“老”和“子”,即是说,除了要善待父母外,也意味着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如有一代断了就不能继承。

与此同时,他也剖析“信”字,主要要求大家一切“信为先”。他也强调应该理服人,而不是势服人等等。

他讲到余力学文时表示,根据孔子的教学法是德行、言语、故事和文学“,并且指出孩子容易犯的缺点是:傲慢、无理和懒,如何能改变孩子的命运。

另一方面,八华学校校董林金将在讲话中,希望家长们能与校方紧密合作,回答《弟子规》问卷的问题,让学校了解学生在家是否有履行弟子规的教导。随后,林金将和基金会主席陈友国,也共同赠送纪念品给杨瑞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