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丝苣苔

更新时间:2023-12-27 22:03

卷丝苣苔(Corallodiscus kingianus (Craib) Burtt)是苦苣苔科珊瑚苣苔属下的一个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而粗。叶全部基生,莲座状,具柄;叶片革质,菱状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稀卵圆形,长2-9厘米,宽1.4-3厘米,顶端锐尖,稀钝,基部楔形,边缘向上面稍卷曲,具不整齐细锯齿或近全缘,上面无毛,平展,稀稍具皱褶,下面密被锈色毡状绵毛,侧脉每边4-5条,上面微凹,下面隆起;叶柄宽,扁平,长0-4.5厘米,宽2-6毫米,被锈色绵毛。聚伞花序(2)-3次分枝,2-6条,每花序具(5-)7-20花;花序梗长6.5-17厘米,与花梗及花萼密被锈色绵毛,果时部分脱落;苞片不存在;花便长6-10毫米。花萼钟状,5裂达近基部至中部,裂片长圆形,长2-3毫米,宽约0.6毫米,内面无毛,具5脉。花冠筒状,淡紫色,紫蓝色,长(13-)15-16(-18)毫米,外面无毛,内面下唇一侧具淡褐色髯毛和两条深褐色斑纹;筒长8-12毫米,直径3-4毫米;上唇2裂,裂片半圆形,长约1毫米,顶端圆形,有时微凹,下唇3裂,裂片卵圆形或近圆形,长4-5毫米,宽约4毫米。雄蕊4,上雄蕊长约3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3.1毫米处,下雄蕊长约6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3.5毫米处,花丝无毛,有时卷曲,花药长圆形,长约0.5毫米,药室汇合,基部极叉开;退化雄蕊长约1.5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2毫米处。花盘高0.7毫米。雌蕊无毛,子房长圆形,长约3毫米,花柱比子房长,约6毫米,柱头头状,微凹。蒴果长圆形,长约2厘米。花期6-8月。

Craib的检索表中(1919,见上引文献),认为C. kingianus与C. grandis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花冠长13毫米,后者花冠长18毫米。我们研究了我国上述地区的大量标本,认为花冠的长度变化是连续的,长度在13毫米和18毫米的个体是少数,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花冠长度有向短的方向变化的趋势,花梗也有缩短、花数目减少、花萼外面的毛被更密集,致使花序密集似头状,有时随植株逐渐成熟,花梗和花序梗上的毛被也有变疏的现象。因此,我们认为花冠的长度不能为区别该两种的性状,在此予以归并。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在海拔2800-4600米的山坡、林下岩石上。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囊谦)、四川西南部及云南西北部。锡金至不丹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功用

全草药用,解野菜等中毒、治热性腹泻等。

书籍记载

版本一

医药:【藏药】渣加哈窝:全株治疗早泄,肾痛,遗精,肉食或乌头中毒《滇省志》。查加哈窝:全草治热性腹泻、肉食或乌头中毒,肾虚早泻,疮疖痈毒《藏本草》。

医药:全草:甘、苦,寒。清热解毒,补肾,止血。用于泄泻,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带下病,并可解野菜、肉类及乌头中毒。

【采集】7~8月采收。

【性味】甘苦,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强肾,止血。解野菜、肉类及乌头中毒。治热性腹泻,阳痿早泄,月经失调,白带过多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

版本二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Juǎn Sī Kǔ Jù Tái

【英文名】Herb of King Corallodiscus

【别名】石莲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卷毕珊瑚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allodiscus kingianus (Graib) Burtt [Didissandra kingiana Craib]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800-4600的山坡、林下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四川及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肾;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热毒。主湿热泄泻;折带过多;乌头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解野菜、肉类及乌头中毒。

摘录:《中华本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