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学

更新时间:2023-12-03 22:11

《历史哲学》是2005年2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庄国雄、马拥军、孙承叔。本书是对历史哲学这门比较特殊的交叉学科的介绍与研究。

释义

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人们的自以为是。大真理就是更多人统一的自以为是。

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更新的真理。

什么是历史哲学?历史哲学就是人们关于历史的,更新的真理认识。

——摘自《中国幸福学》

内容简介

绪论和第一章,着重分析了历史哲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和地位,概述了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包括西方历史哲学和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思想的演变。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就历史主体、历史单位、历史进步和历史分期、历史过程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及历史认识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叙述和评价了历史哲学重要思想家的相关看法,并且试图给出唯物史观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或研究思路。全书的最后,对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它对于思考人类命运、历史前景的重大意义。

历史哲学就是人们关于历史的,更新的真理认识。人类的存在,在时间中的展开,即为历史。从最初的历史意识到成熟的历史观以及系统的历史哲学,人们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历史命运。对历史和历史学的哲学思考,归根到底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

目 录

绪论 历史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

第一节 历史哲学概观

一、历史和历史哲学

二、从历史意识到历史哲学

第二节 历史哲学的视域

一、历史本体论的学科基点

二、历史哲学的学科定位

三、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的关系

第三节 历史哲学和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

二、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历史哲学

三、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学习和研究历史哲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 历史哲学思想简史

第一节 西方历史哲学思想的演进

一、历史客观主义

二、历史主观主义

三、史学辩证法

第二节 中国历史哲学思想的演进

一、先秦时期

二、古代大一统时期

三、近代时期

四、向当代历史哲学转型的时期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地位

一、历史哲学思想的三种形态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

第二章 历史主体和现实的人

第一节 历史主体问题的意义与歧见

一、历史主体问题和哲学主题的转换

二、主体与主体性问题的历史哲学歧见

第二节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理论

一、现实的人是历史的真正主体

二、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

三、现实的人和人类历史的三大自然前提

第三章 历史单位和社会有机体

第一节 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

一、历史单位问题的提出

二、历史单位问题的再思考

第二节 社会有机体———唯物史观的历史单位理论研究

一、社会有机体理论在马克思历史哲学中的地位

二、把握社会有机体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历史进步和历史分期

第一节 历史过程的方向是进步的吗

一、思辨历史哲学的历史进步论

二、历史进步是客观的、辩证的过程

第二节 历史分期及其标准

一、历史哲学的历史分期理论

二、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及其意义

第五章 历史过程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第一节 历史中是否存在必然性、规律性

一、思辨历史哲学对历史必然性、规律性的肯定

二、批判历史哲学对历史规律的否定

三、历史规律存在问题的考辨

第二节 历史规律的性质及特点

一、思辨历史哲学对历史必然性、历史规律的性质问题的看法

二、历史规律是人们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第六章 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一节 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及其基础

一、关于历史统一性的“整体性”观点和“共同性”观点

二、关于历史统一性基础的历史哲学观点

三、马克思关于历史统一性及其基础的观点

第二节 历史过程的多样性以及与统一性的关系

一、历史单位的特殊性和历史道路的多样性

二、文化影响与民族特性及历史道路

三、历史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第七章 历史认识

第一节 关于认识问题的争论:从先验哲学到历史认识

一、康德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扬弃

二、从康德的先验哲学到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三、马克思的历史认识论

第二节 关于历史认识之争:人文主义认识论还是科学主义认识论?

一、史学认识的本质

二、历史学认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三、检验史学认识是非的标准

第三节 历史的真相与历史认识的独特性

一、历史的真相

二、历史认识的特殊性

三、历史认识与人类的自我意识

第八章 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历史哲学的意义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与历史意识

二、人类的自我意识与文明史

三、历史意识与批判意识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属于当代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当代的理论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最早使用“历史哲学”一词的是法国哲学家伏尔泰,1765年出版了他的《历史哲学》一书。在伏尔泰看来,“历史哲学”就是寻求在其整体上理解历史、理解支配历史的那些原则及它可能隐含着的意义。伏尔泰认为,历史研究不应该只是堆积历史事实,它应该达到一种哲学的或理论的理解高度。

图书信息

【作 者】:(德国黑格尔(Hegel,G.E.F)◇ 著;王造时◇译

【出 版 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3-1

【字 数】: 420000

【页 数】: 514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6784754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历史 >> 史学理论

【定价】:45.00

本书汇辑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多次演讲记录,由其高足爱华德·干斯教授整理而成。自问世以来,学术界公认为进入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系统的入门书籍;又因原为对应一般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而表述,故体例格式不必谨严深奥的高头讲章,照搬《哲学的传记史》作者鲁维斯所言,此书乃其“生平所读这类著作中最愉快的一部”,而占据全书篇幅甚多的例证解释,对于研究哲学不深的读者也是很熟悉的。

其另一个重要价值,就是用一个截然新颖的观点来论列“历史”上各种主要事实,从而使人可能比较顺利地把握住黑格尔哲学的主导概念,再由此带动对该系统各个方面的深入认知。王造时先生的译述,复以平实雅正、忠实本义而著闻。名著名译,洵为一切从事哲学和哲学史研究者必备经典。

绪论

这次演讲的题目叫做“哲学的世界历史”。那就是说,并不是从世界历史作出一些普遍的观察,再从世界历史的内容举例来阐明这一些观察,而是世界历史的本身。为了对于本讲的性质从开始就能有一种明白的观念起见,我们必须先行检查关于研究历史的其他各种方法。观察历史的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一)原始的历史。

(二)反省的历史。

(三)哲学的历史。

(一)关于第一种历史,只要举出一两位著名的历史家,便可以给人一个确定的典型。例如希罗多德、修昔的底斯和其他同样的历史家们。他们的叙述大部分是他们亲眼所看见的行动、事变和情况,而且他们跟这些行动、事变和情况的精神,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他们简单地把他们周围的种种演变,移到了精神观念的领域里去,这样外在的现象便演成了内在的观念。诗人以同样的方式,运用他感觉中的资料造成他的观念。当然,这些原始的历史家也利用别人的报告和叙述,因为一个人决不能耳闻目见一切的事情。不过他们只把这些资料当作是一种组合的元素,这和诗人受赐于已经成立的语言文字的遗产,又是同样的情形。历史著作家把飘忽的片段联系在一起,然后把它们宝藏在泥摩息尼神庙之中,使它们不朽。各种稗史、民歌、传说都不能列在这种原始的历史里面。这些稗史、民歌、传说所表现的历史的意识还在朦胧的状态,所以它们属于观念朦胧的民族。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民族,是已经知道他们是什么,和他们在做什么的民族。当真看见的和可以当真看见的现实,是有坚实的基础的,而产生这些稗史和诗歌的那个飘忽模糊的成分,它是没有坚实的基础的,等到各民族的个性发达成熟,这些稗史和诗歌在历史上的权威就不能存在了。

目录

重印说明

英译者序言

干斯博士为原书第一版所作的序言

查理·黑格尔博士为原书第二版所作的序言

绪论

第一部 东方世界

第一篇 中国

第二篇 印度

第二篇(续) 印度-佛教

第三篇 波斯

第二部 希腊世界

第一篇 希腊精神的元素

第二篇 美的个性形态

第三篇 希腊精神的衰落

第三部 罗马世界

第一篇 从罗马开国到第二次普尼克战争

第二篇 从第二次普尼克战争到皇帝当政时期

第三篇

第一章 皇帝专政时期

第二章 基督教

第三章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第四部 日尔曼世界

第一篇 基督教日尔曼世界的元素

第二篇 中古时代

第三篇 现代

附录一 重要词语对照表

附录二 人名对照表

附录三 地名对照表

附录四 引用书名对照表

附录五 其他固有名词对照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