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慧森

更新时间:2023-07-06 12:09

厉慧森(1927年12月—2017年6月30日),满族,祖籍北京,生于上海。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原重庆市京剧团丑角演员兼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获重庆巴渝文学艺术表彰证书。原厉家班班主、著名琴师厉彦芝之子,与厉慧良、厉慧斌、厉慧敏、厉慧兰等兄妹被称为“厉家五虎”。

人物生平

1927年,生于梨园世家,自幼学戏,工丑角,

1934年,进入其父在上海协助“更新舞台”演出而形成的“更新童伶班”,后随着厉氏“慧”字科收徒渐多,遂名为“童伶厉家班”,并于1936年正式定名“厉家班”。

1936年,其父开办厉家童伶班,与大哥厉慧斌、二哥厉慧良、大妹厉慧敏、小妹厉慧兰被合称“厉家五虎”,在长江一带演出,颇有影响。

1938年,因抗日战争,厉家班自芜湖经武汉溯江入川,巡演于云、贵、川三省。

1942年,在昆明更名为“斌良国剧社”,再经辗转在渝“一川大戏院”扎下班营,届时形成“厉家五虎”(厉慧良、厉慧斌、厉慧敏、厉慧兰、厉慧森)“慧氏三杰”(陈慧君、陈慧霖、邢慧山)等领衔主演的局面。该班成为“大后方”影响力最大的京剧班社之一。并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积极投身于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战御辱”的洪流之中,以募捐义演、宣传公演等形式,启发民智,支援抗战。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三次邀请毛泽东观看“厉家班”演出,“厉家五虎”悉数登场,抒写了一段中国政治历史的“文艺佳话”。

1956年,厉家班整体转为国营建制进入重庆市京剧团,厉慧森先生长期担任剧团主要丑角演员兼导演,1956年起先后兼任58届、70届、93届京训班教师,主要擅长丑角的唱腔和表演,主张老戏新演,强调丑角的表演艺术要净化、美化。

2004年前往香港献艺,反映热烈。老人暮年依然孜孜不倦做着传承的事,静心埋头写下了30多万字的手稿《厉家班史》和《忆二哥慧良》。

2017年6月30日上午9:30分,因病住院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0岁。

主要作品

演出了《谢瑶环》《锁麟囊》《取铜陵》《秦香莲》《法门寺》《群英会》等200余出剧目,成功塑造了蒋干、汤勤、贾桂、祝小三等众多舞台艺术形象。代表剧目有:《三不愿意》《唐知县审诰命》《春草闯堂》《徐九经升官记》《秋江》等。

导演复排了《天国取铜陵》《钟义与小白龙》《春香传》《炼印》《红梨记》《城濮之战》《丰收之后》《三峡红灯》《砥柱中流》《最后时刻》等剧目;撰写了《厉家班史》《忆二哥慧良》等作品。

曾应约为全国80多种刊物撰写关于京剧表演与研究的文章100余篇。并长期致力于京剧艺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献毕生于京剧艺术事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