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30 12:32
测量标本13尾,体长89—149mm;采自浙江,贵州雷山。
体长为体高的3.1—4.0倍,为头长的3.6—4.1倍,为尾柄长的5.5—6.8倍,为尾柄高的7.8—9.9倍。头长为吻长的2.6—3.2倍,为眼径的4.1—5.0倍,为眼间距的2.5—2.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1.7倍。
体延长而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背缘弧形,腹部圆,弧度与背部相当。头中等大,侧扁。吻呈锥形,端部圆钝,吻长等于或稍短于眼后头长。吻皮止于上唇基部,与上唇分离,与前眶骨交界处有一裂纹。口较小,下位,呈弧形,上颌末端达鼻孔下方。上唇完整,包于上颌外表。下颌前端露出唇外。下唇肥厚,分左右两瓣,在颏部中央相互接触或靠近。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深,向前几伸至颏部中央,左右不相通。须2对,较发达,口角须稍长于吻须,后伸达眼中央的下方或稍后。鼻在眼的前上角,近眼前缘。眼中等大,侧上位,眶间隔较宽,隆起。鳃盖膜在前鳃盖骨后缘的下方连于峡部,其间隙小于眼径。鳞片中等大,排列整齐,胸腹部鳞片略小。侧线完全,较平直后行于尾柄中线。背鳍及臀鳍基具鳞鞘,腹鳍基具一狭长腋鳞。
背鳍外缘斜截,末根不分枝鳍条不变粗,后缘光滑,其长小于头长;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稍远。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相距3—4枚鳞片。腹鳍等于或略短于胸鳍长,其起点位于背鳍第一分枝鳍条基部的下方,末端不达肛门。臀鳍紧接肛门之后,外缘弧形或斜截,起点位于腹鳍起点至尾鳍基的中点或稍近后者。尾鳍叉形,最长鳍条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倍余。
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齿稍侧扁,顶端成钩状;主行外侧第一枚齿短小,第二枚齿最大,呈锥形。鳔2室。腹膜棕黑色。
浸泡标本棕灰色,背部色深,腹部较浅。体侧具6条垂直黑色条纹,雌体条纹尤为显著;雄鱼沿侧线还有一条黑色纵条纹直达尾鳍基,垂直条纹仅限于侧线上部。各鳍灰白色,背鳍和臀鳍鳍条间膜为黑色。
生活在山涧溪流中。小型鱼类。常栖息于砾石底的急流处。分布于台湾、浙江、福建和广西等地水系。
国内分布:
分布于长江水系、浙江钱塘江、福建汀江、台湾、海南、湖南、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