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0 15:28
1、《易·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2、《淮南子·氾论训》:“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
3、《史记·五帝本纪》:“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
4、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余益德君,君真厚德人也。”
5、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五·成相国二世厚德》:“人称其两世厚德云。”
6、清《睢州志·贡士》:“袁赋谌,袁可立孙,枢之子,赋诚弟。风度凝远,门内肃雍,有先辈孝友家法。终身口无雌黄,尤见厚德。”
7、《汉书·淮南厉王传》:“夫大王以千里为宅居,以万民为臣妾,此高皇帝之厚德也。”
8、三国 魏 曹植《鹦鹉赋》:“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辉。”
9、宋 苏轼《答漕使启》:“敢缘厚德,尚许兼容。”
10、《国语·晋语二》:“故轻致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劝而叛者慕,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11、《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
12、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原来军伍中有人接了城中家信,说:‘庄公如此厚德,太叔不仁不义。’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都道:‘我等背正从逆,天理难容。’哄然而散。”
13、清 汤之旭《皇清太学生武修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此固分所当然,亦由公之厚德深情涵育者,久不能已,于悲怆也。”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由于出处年代久远,加之古人的话一个字概括多种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致使人们理解不同,说法不一。
我们在正确理解古人说话的含义时,必须将前后相关的话语、省略语句、引伸意思联系起来理解,才能领悟古人说话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