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3 09:14
历史沿革
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了“黑洞不黑”的原理,这是说黑洞并非只吞食物质和辐射的“天体”,它同时也蒸发出粒子和辐射,此称霍金辐射。霍金在黑洞理论上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原初黑洞。黑洞不光是大质量恒星燃尽核燃料后的归宿,它也可能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一个瞬间。当时有一部分物质在巨大的压力下,被挤压成极其微小的原初黑洞,它们迄今仍飘流在空间各处。
霍金在70年代提出的原初黑洞的概念:在宇宙开始膨胀的“大爆炸”期间,巨大的爆炸力可将一定数量的物质挤压得极度致密;从而形成了黑洞。分析计算表明,这种黑洞的质量范围较广,可小到十万分之一克(10-5克)左右,半径10-33厘米,但典型的原初黑洞,质量为10亿吨(同火星与木星轨道间游荡的小行星的质量差不多),半径为10-13厘米,只有质子或中子那样大,故常称它们为小黑洞、这种黑洞温度高达1,200亿开,有很强的辐射,相当于一次爆发。
2022年1月,据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迈阿密大学、耶鲁大学和欧洲空间局的天体物理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颠覆教科书的观点:原初黑洞是宇宙中所有暗物质的来源。但也有许多证据反对该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