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趋性情感

更新时间:2023-09-06 16:06

人类的高层次情感是从低等动物的低层次情感逐渐进化而来的,情感的本质是主体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价值是一切生命的动力源,情感是一切价值的驱动器,生物的进化决定着价值的进化,价值的进化决定着情感的进化。每一个层次的情感分别是主体对于不同层次的价值所产生的主观反映。生物的进化经历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感觉类生物、认知类生物、评价类生物、意志类生物等六个基本阶段,价值的进化经历了无机能量价值、有机能量价值、环境要素价值、生理性价值、个体性价值、社会性价值等六个基本阶段,生物情感的进化也相应地经历了原核趋性情感、原生趋性情感、感性情感知性情感弹性情感理性情感等六个基本阶段。其中,原核趋性情感是生物界第一个层次的情感,它是原核生物对于无机能价值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形式。

情感的本质是人脑(或生物体)对于价值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生物体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价值。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价值形式,就有什么样的情感形式与之相对应。自然界最早出现的生命形态就是原核生物,最早被原核生物所利用的原始价值形态就是无机能价值(它主要由无机化学能或光能转化而来),最早出现的情感就是原核趋性情感(或原核趋性)。

一、原核生物的形成

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原核生物由于没有核膜,因此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转运都是同时进行,在空间上也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而不像真核细胞那样这些生化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严格分隔开来的。

不同的原核生物,有不同的环境要求。例如,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厌氧(不完全厌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厌氧)细菌。按细菌生存温度分类,可分为喜冷、常温和喜高温三类。有的种类能在饱和的盐溶液中生活;有的却能在蒸馏水中生存;有的能在0℃下繁殖,有的却以70℃为最适温度;有的是完全的无机化能营养菌,以二氧化碳为唯一碳源;有的却只能在活细胞内生存。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中,有的放氧,有的不放氧;有的能在pH为1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有的只能在pH为1左右的环境中生活;有的只能在充足供应氧气的环境中生存,而另外一些细菌却对氧的毒害作用极其敏感;有的可利用无机态氮,有的却需要有机氮才能生长;还有的能利用分子态氮作为唯一的氮源等。

原核生物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种类越来越多,对于各种无机能和光能的利用越来越多样化,所能适应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酷。

二、原核生物的主要动力源

原核生物种类虽不甚多,但其生态分布却极其广泛,生理性能也极其庞杂。根据能量的不同来源,原核生物可分为自养型与和异养型两种。自养型原核生物又可分为化能自养型和光能自养型。其中,化能自养型原核生物是以无机化学能作为其生命的动力源,其生命过程是将各种形式的外界无机能转化为体内生物化学能的过程;光能自养型原核生物是以光能作为其生命的动力源,其生命过程是将外界的光能转化为体内的生物化学能的过程。

1、化能自养型原核生物。它能够利用各种形式的无机化学能。以细菌为例,主要有红色无硫细菌、红色硫细菌、绿色硫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氢细菌、铁细菌、一氧化碳细菌等(反硝化细菌除外),它们分别吸收和利用硫化物、硝化物、氧化物、氮化物、含铁化合物、含氢化合物等无机物中所蕴含的无机化学能。

2、光能自养型原核生物(如蓝细菌)。它能够通过其中所含的叶绿素和藻蓝素产生光合作用,从而将光能(即无机无序化能量)转化为体内的生物化学能。

3、异养型原核生物。它是在自养型原核生物的基础上进化而来,主要是通过腐生的方式,将自养型原核生物所产生的各种有机能量作为其生命的动力源。由于异养型原核生物是原核生物出现变异和进化以后的产物,而且它的能量转换模式或价值运行模式与其它自养型原核生物不同,因此它不作为原核生物的典型代表。

三、生物化学能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原核生物(自养型)的生命过程实际上就是能量方面的新陈代谢过程(即能量代谢过程),它是外界的无机能(包括无机化学能与光能)与体内的有机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循环往复的过程。

为了区别外界的无机化学能与体内的有机化学能,现提出“生物化学能”的概念。

生物化学能:生物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通过吸收外界的无机能(包括无机化学能与光能)而在其体内所形成的、用以推动生命过程所需要的动力源,就是生物化学能。

原核生物的生物化学能是由外界的无机能(包括无机化学能与光能)经过有序化转化而产生的,由于它基本上总是处于瞬间形成、又瞬间消失的状态,因此生物化学能是一种过渡性价值形式。“生物化学能”是生物界最初级的过渡性价值,生物的所有食物都必须转化为有效的生物化学能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生物化学能的主要载体是三磷酸腺苷(即ATP)和二磷酸腺苷(即ADP),它们都是高能化合物。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能主要来自于三磷酸腺苷(即ATP)与二磷酸腺苷(即ADP)的相互转化:其中,三磷酸腺苷(即ATP)通过水解转化为二磷酸腺苷(即ADP),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从而为细胞的一切活动提供动力源;同样,在提供能量的条件下,二磷酸腺苷(即ADP)又转化为三磷酸腺苷(即ATP)。

ATP可通过多种细胞运动途径产生,最典型的细胞运动途径是在线粒体中通过氧化磷酸化由ATP合成酶合成,或者在植物的叶绿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ATP合成的主要能源来自于葡萄糖或脂肪通过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能量。对于动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生物体的活细胞中,内部时刻进行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同时也就伴随有能量的释放和储存。因其是能量“携带”和“转运”者,生物学家形象地称ATP为“能量通货”。

此外,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能还有其它的载体形式,如三磷酸盐、三磷酸鸟苷等。

这里要注意:“生物化学能”不同于“有机化学能”,有机化学能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只有能够转化为ATP或ADP的化学能才能称之为“生物化学能”,因此“生物化学”只是“有机化学能”的特殊形式。

四、无机能价值

价值必须是直接或间接的有序化能量,因此无机物(或光)中所蕴含的化学能(或光能)如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能,就不能称之为价值。如果它们能够有效地转化为生物化学能这种过渡性价值,才能称之为价值。因此,为了将这些无机能与生物化学能进行区别,现提出“无机能价值”的概念。

无机能价值:各种无机物或光中所蕴含的、能够被生物所吸收和利用的、并转化为其体内生物化学能的无机能(包括无机化学能与光能),就是无机能价值。

显然,无机能价值具有很强的相对性和针对性。例如,光能只有对于光能自养型原核生物(如蓝细菌)来说,才具有真正的价值特性,而且只有在特定的波长范围内的光能,才能具有真正的价值特性;硫化物中所含有的化学能只有对于硫细菌来说,才具有真正的价值特性。

生物化学能是瞬间形成、又瞬间消失的过渡性价值形式,而无机能价值是可以长期存在的稳定性价值形式。

五、原核生物的价值运行

原核生物的生命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是,从外界获取食物(即无机能价值)的过程,即生产过程;二是,在体内消化和吸收这些食物(即无机能价值)的过程,即消费过程。由于原核生物的生命过程是最低级的生命过程,并且总是以体内的新陈代谢为其生命的核心内容,因而称之为代谢性过程。

原核生物的代谢性过程实际上就是无机能价值与生物化学能之间的循环转化过程,因此其代谢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代谢性生产过程,它实际上就是生物化学能转化为无机能价值的过程;二是代谢性消费过程,它实际上就是无机能价值转化为生物化学能的过程。如下图1所示:

对于原核生物来说,代谢性生产过程与代谢性消费过程通常是同时进行的,混合在一起的,两者还没有具备相对独立性。如果代谢性消费过程因故而中断或停止,代谢性生产过程就会立即中断或停止;相反,如果代谢性生产过程因故而中断或停止,代谢性消费过程也会立即中断或停止。

原核生物的出现,使许多的无机能(包括无机化学能与光能)能够转化为体内的生物化学能,其中,一部分生物化学能用于原核生物的生命过程而立即被消耗掉了,另一部分生物化学能将会转化为另一种化学能并贮存于各种有机物之中,这些有机物将成为原核生物的机体组成部件,从而为其它腐生性、寄生性和掠食性的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也就是说,一部分生物化学能将会以有机物(或有机能)的方式贮存于原核生物的体内,从而转化为其它腐生性、寄生性和掠食性生物的“有机能价值”。

六、原核趋性情感的定义

原核生物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必须通过一定的反应方式以获取外界的能量(如无机化学能、有机化学能、光能等),并将这些能量在其内部组织中进行连续的、稳定的、有序化的转化,这种反应方式就是原核趋性。

原核趋性情感:原核生物吸收和利用外界各种无机能量(如无机化学能、光能等)的反应方式,就是原核趋性情感,也称原核趋性。

根据原核生物获取能量的不同途径或不同方式,原核趋性可分为:嗜盐性、耐热(或耐冷)性、耐酸(或耐碱)性、厌氧(或喜氧)性、嗜氮性、光合性等。原核生命的适应性反应(即原核趋性)所对应的能量主要是各种无机能(即无机化学能量和光能)。这些无机能经过原核生物的利用转化为体内的有序化能量,从而形成最原始的价值形式。异养型原核生物主要以有机能作为其生命动力源的反应方式,不属于原核趋性。

情感的本质是人脑(或生物体)对于价值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类或生物体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价值。原核生物对于无机能价值的利用过程(即无机能与生物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原始价值(即无机能价值)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也就是原核生物对于无机能价值的主观反映过程,因此“原核趋性”是一种特殊的、最低级的情感形式。

原核趋性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原核趋性的种类越来越多,它们所对应的无机能价值形式越来越多样,它们所适应生存的环境越来越严酷。

高等生命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方式(即意识)可分解为(即感觉)、知(即认知)、情(即情感)、意(即意志)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情感的进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感、知、情、意不断走向独立与分离的过程,就是各种主观反映方式不断走向专业化与功能化的过程。然而,原核生物的意识是一种混沌的意识,它集感(即感觉)、知(即认知)、情(即情感)、意(即意志)于一体,也就是说,“原核趋性意识”、“原核趋性感觉”、“原核趋性认知”、“原核趋性情感”、“原核趋性意志”等概念,均具有完全相同的内涵。。

总之,“原核生物”就是最原始的生命,无机能价值(或原核生物化学能)就是最原始的价值,“原核趋性”就是最原始的情感或最原始的意识,原核生物实现了无机能价值与生物化学能之间的循环转化。而且,原核生物能够把自然界的无机能(无机化学能与光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主要载体是ATP和ADP),而这种生物化学能属于原核生物的自身机体以及整个生物界的“能量通货”,因此原核生物实现了从不可通兑能量向可通兑价值的转化。

七、生物进化论、价值进化论与情感进化论

编辑

达尔文认为,人类机体状态与生物机体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生物种类不断分化而增多,细胞结构不断复杂而有序,组织功能不断深化而加强。[3]人类的价值发展也必然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价值的表现形式不断分化而增多,价值的层次结构不断复杂而有序,价值功能不断进化而加强,把辩证唯物主义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思想应用于价值领域就形成了科学的价值进化论。人类的情感发展也必然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情感的表现形式不断分化而增多,情感的层次结构不断复杂而有序,情感的行为驱动功能不断进化而加强,把辩证唯物主义与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思想应用于情感领域就形成了科学的情感进化论。

由于情感是人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那么情感的进化在根本上起源于取决于价值关系的进化,即人类价值关系的进化推动着人类情感的进化。人类价值关系的发展过程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它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那么人类情感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也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