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上的原野:至纯至美的草原散文

更新时间:2023-08-22 16:47

《原野上的原野:至纯至美的草原散文》(简称《原野上的原野》)是鲍尔吉·原野创作的诉说蒙古草原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12年8月。

内容简介

该书收入“我们为什么热爱自己的故乡”“月光下的白马”“吉祥蒙古”“对酒当故乡之歌”“对岸的云彩”“额尔古纳的芳香”6辑126篇文章。这是一部用心来诉说蒙古草原上的感动的作品,在作者深情地勾勒下,仿佛能听见牧民们的放歌与交谈,孩子们的追逐与嬉闹,看见门外树桩上拴着的马,以及狗在来来回回跑。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牧民们外出时家里不需锁门,对待外来的客人异常热情谦恭。这是作者的故乡,也是作者的天堂。他写草原上的每一个眼所能见、心所能感的东西,每一种东西、每一缕思绪无不洋溢着他对草原、对蒙古最热烈的、最深厚的爱。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读后能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并归于平静。他的笔很淡,却写活了他所身属的草原,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一、牧区生活的真实写照

《原野上的原野》中对牧区生活的描写颇多。鲍尔吉·原野将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见、亲身经历的牧区生活原原本本的描写出来。作者的故乡胡四台村作为牧区生活的代表屡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如《蜜色黄昏》中描写的油画般典雅的胡四台;《阳光碎片》中呈现的傍晚时分的胡四台;《乡居》中对胡四台的早晨进行描写,门前栓一匹马,堂兄拎水饮马,给马儿耐心地刷着脖颈与臀部,嫂子打开鸭栏,猫蹲坐在窗台,孩子被母亲抓去洗脸时的尖叫声,瘫痪的大伯用颤抖的声音从后屋喊酒,炒米、茶、玉米饼子、酸奶和粥是他们的早餐,早餐后男人到草场、女人做家务打孩子,这就是鲍尔吉·原野向人们展示的牧区一天的生活。《云良》中描写暮色降落时的牧区,低矮的泥屋、土墙边的羊儿、玉米粥的香味、桩上不安的走马惹狗叫、男人洗脸后在裤子上蹭手心手背的样子、从大锅里冒出的大团白气笼罩一屋的景象。《松脂的香气》也是描写傍晚时分的牧区,疾走的马儿、羊叫与牛吼、还有牧区傍晚最热闹的灶间;《羊的样子》描写胡四台的黄昏:“羊从远方归来,它们像孩子一样,累了,进家先找水喝。沙黄色干涸的马车道划开草场,贴满牛粪的篱笆边上,狗不停地摇尾巴,这就是胡四台村。”《记忆》中则回忆第一次到草原:“大舅照日格图的三间房子,屋顶的柳条苞颜色金红,稀泥从缝隙里要淌下来,但已经干了,泛白。他们家的狗、母鸡、猫、洋井都是一个,猫和狗始终向外张望。”鲍尔吉·原野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乃至嗅觉将自己在牧区看到的、听到的与闻到的一切都绘声绘色乃至绘味地描写出来。描写牧区生活时,鲍尔吉·原野尤其喜欢夕阳西下时的牧区,在上面列举的七篇文章中除了《乡居》一篇其余的都是在写傍晚时分的牧区。由此可见,原野对牧区的黄昏时刻有着独特情怀。

二、对自然与生灵的描摹

阅读《原野上的原野》可以发现鲍尔吉·原野是一位由衷地热爱大自然的人,因为这部散文集中除了对牧区生活的真实写照之外,出现最多的便是对自然与生灵的描述。

描述自然之物的散文,如《杨树明亮》中对小河、闪电的描述;《星子缀满天空》中对星星的描述:“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它们好像在蒙古包等候了多时。在这里看星星,星星们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了脑后。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散文集中除了对自然之物的描述外,还有对牧区的动物朋友们进行了描写,如马儿、羊、狗、燕子等生灵。如《月光下的白马》中写锡林郭勒草原上的小孩骑马的熟练,就如泥巴一样沾在马背上,好像一生下来就会骑马,可是从马背上垮下来,双脚着地就会显示出笨;《沙日拉咩绕,我的马》中记述了马与士兵之间感人肺腑的事迹。他们把马当作是自己的知己、朋友,他们从小到大在马背上玩耍、在马背上打点生活、在马背上保卫领土,这些都在证明世人用“马背上的民族”来称呼蒙古族是再确切不过了。《原野上的原野》中除了对马的描写外,对草原上最惹人喜爱的生灵——羊的描写也颇为细致。例如,《小羊羔》《羊的样子》等篇目中都涉及到了对羊的描写。《小羊羔》一文中描写洁白干净的小羊羔,写它粉红的嘴巴、天真温驯的眼神,讲述小羊羔和鲍尔金娜之间默契的趣事和每天傍晚小羊羔与母羊见面的场景:“羊群快到家的时候,母羊从九十九只羊的群中窜出,小羊羔几乎同时向母羊跑去。”而《羊的样子》中则刻画了羊的小心翼翼的性格,表达出作者对于羊的怜意。对牧区的狗的描写也显示出作者对狗的喜爱之情,如《牧区的动物朋友》中写狗的恋家、温驯的性格、写狗与孩子们之间的嬉笑打闹;《狗享福》中则写牧区的狗的幸福生活,它不牧羊,也不用像城里的狗一样守家护院,需要它做就是,在大草原上飞奔玩耍。另外,《原野上的原野》中鲍尔吉·原野还描写了在天空上自由飞翔的鸟类。如《王三》《甘丹寺的燕子》中都有对鸟的具象的描写。《王三》里被女厨师药死的喜鹊;《甘丹寺的燕子》则讲述一只通灵且有故事的燕子,是一只作家在甘丹寺经僧人介绍所见到的听经文的燕子。

鲍尔吉·原野写动物——马与自己的主人会结下深厚的感情;小羊羔与鲍尔金娜之间的默契;狗的恋家,听经文的燕子,显现的是动物有灵性。鲍尔吉·原野笔下的动物是有性格和感情的,甚至是通人性,能与人类交流情感。

三、对蒙古民歌的记述

对于不善表达的牧民来说,蒙古民歌是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种表达情感的途径。悲伤、喜悦、对长者的尊敬、对孩童的怜爱等任何一种情感都可以通过他们的歌声来传达。因此,在这部诉说蒙古草原的散文集《原野上的原野》中,鲍尔吉·原野专设一辑《对酒当故乡之歌》来记述草原上俯仰皆是的民歌。这一辑共21篇文章,几乎每一篇都在记述关于民歌的话题,或讲述几首歌曲,或讲述几位歌者,或讲述几件有关民歌的往事。例如,《萨如拉》中讲述年仅五岁,却有着惊人的歌喉的女孩萨如拉,她习惯一洗手绢就要唱歌,鲍尔吉·原野称她的嗓音像是鸟在云层里翻飞;《银老师》中讲述一位谦恭的民间艺术家;《蔚蓝色的鸡年》中讲述一位放牧时对着山唱歌的老人。还有专门讲述民歌的文章,如《云良》《波如莱》《我绵羊似的走马》等。除了出现在这一辑中的萨如拉、银老师等人会唱民歌,这部散文集中出现的许多牧民形象,都非常喜欢唱民歌,如《长城之外的草香》中爱唱民歌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是鲍尔吉·原野妻子的奶奶,鲍尔吉·原野有一次看到奶奶和另一位老太太在南屋小声合唱《诺恩吉雅》《达古拉》《天上的风》;也是在《长城之外的草香》中记述牧区的两个蒙古孩子一起唱歌就会无由地唱出和声;《青海的云》里作者描述两个女孩唱蒙古长调时的歌声,“如此古老的牧歌,不像两个孩子唱的,或者说不像唱出来的。歌声如鸟,孩子们张开嘴让它们飞出来。鸟儿盘旋、低飞,冲入云端。”《肖邦》中描写富有音乐天赋的少年;《我爸》中记述父亲对民歌的热爱,会坐在床上小声唱、跟着电视唱、甚至邀请客人一起唱。

蒙古民歌的产生及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游牧生活和牧民的性情秉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而蒙古民歌的存在也有着现实意义,体现在工业文明时代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随着自然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原生态的民歌也开始风靡于草原,乃至传遍中国和世界,这一现象则反映了人们回归自然,向往绿色,追求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如果没有蒙古民歌带来的慰藉,蒙古族人是不大可能在空旷无依的天地间长期放牧劳作,所以抚慰蒙古人心灵,滋润草原牧民的情感使蒙古民歌有一个现实意义。因此,在《原野上的原野》中对蒙古族民歌的记述实则体现的是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等现实的问题。

鲍尔吉·原野在《原野上的原野》这部散文集中用其丰富的生活经历、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朴实真诚的语言记述了草原上的人畜草木,描绘了草原风物景观、体现了草原人民的风俗习惯,进而展示出草原文化元素的各个方面,表达了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故乡的思念、对蒙古民族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作品影响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鲍尔吉·原野,1958年出生于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编审。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组专家。辽宁省公安厅专业作家,高级警官,现居沈阳。十几年中,作品收入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课本以及试卷。曾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奖,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金奖(副刊作品类),获人民文学杂志散文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文汇报笔会奖,东北文学奖,内蒙古自治区文艺特殊贡献奖及金质奖章,两度获得辽宁文学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