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4 13:26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成立于1999年,前身外文系建于1923年,是厦门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学院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外语教学部、日语语言文学系、欧洲语言文学系和法语语言文学系,拥有1个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等学科点)、6个本科专业(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1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学院设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日本语教育研究中心、双语词典与双语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心等研究单位和4个各类外语考试中心和培训中心。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成立于1999年,前身外文系建于1923年,是厦门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外文系建立伊始,吸引了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周辨明、李庆云、林语堂、洪琛等学贯中西的名教授来系任教。在九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先后培养了台湾诗人余光中、泰国侨领蔡悦诗、陈汉洲及金融业界精英朱德贞、李小加、孙小荔等大批优秀人才。
在抗战期间,厦大由厦门迁往闽西长汀时,条件十分艰难,外文系及时引进国外英语教材,用长汀本地生产的纸张,由厦大出版社铅印出版教科书和参考书,以填补当时英语教材的匮缺、保证英语教学质量。几十年来,我们发扬“长汀精神”,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渠道,通过赴外留学人员、聘用的外国专家、在外学习、工作、定居的校友及外国驻华使、领馆等渠道引进了数百种、几千册的教材、教科书及其它图书。由我院系友、校友捐资建立的“庄启程、许其昌博士生图书室”和“外文学院陈汉洲图书馆”,藏书突出专业性,语种的丰富性,为同学和老师们提供了良好的书籍资源,在教学和科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外文学院教学设备齐全。学院先后添置了先进的电教设备,电脑室、语言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不断完善。现已投入使用的包括囊萤一楼的12间多媒体教室、同声传译实验室、9间高级语言实验室和由系友捐赠的“陈汉洲研究生多媒体教室”,并配备了电视机、录象机、投影仪、VCD机和复读机等教学辅助器材。 电教室、录音室拥有7000多小时的音像材料。所有这些设备都已为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的外语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64人,其中教授23人(博导6名),副教授53人,2019年聘请外国专家和教师26人。专任教师中,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省、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入选省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师们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潜心于科学研究,取得累累硕果。2013年至2019年,学院教师承担了以1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为代表的各类科研项目162项,获得了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2项,出版了专著、译著、教材、工具书等106部,在境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
2010年,学院在校学生1595人,其中博士生35人,硕士生399人,本科生1161人;同时承担全校各院系的13500多名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学任务。学院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一系列优秀的教学成果。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政同心,精诚团结,推动学院事业的协调发展。获得省、校级奖励有:福建省教育工委“支部立项”优秀成果(2项),福建省“巾帼文明岗”,“厦门大学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厦门大学优秀基层工会”,“厦门大学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厦门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厦门大学“五四”红旗团委(3项),厦门大学先进基层党团组织等荣誉称号。
历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各种外语等级考试中成绩均名列前茅,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外交、外事、外贸、金融、新闻、教育等部门,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外语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与美国、英国、爱尔兰、法国、日本、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试行本科生“3+1”(三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在国外学习)和研究生“2+1”(二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在国外学习)的办学模式。
知名学者周辨明、林语堂、洪琛等学贯中西的知名教授先后来院任教台湾诗人余光中、泰国侨领蔡悦诗、陈汉洲及金融业界精英朱德贞、李小加曾在此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