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验

更新时间:2020-12-10 14:53

参验,中国先秦哲学的术语,韩非用以检验认识正确性的一种方法。“参”是比较,“验”是验证。“参验”是通过考查比较,对认识进行验证。

基本概念

韩非以前,“参验”一词已经出现。《庄子·天下》篇提出“以参为验”,《楚辞·惜往昔》篇说 “弗参验以考实, 远迁臣而弗思”,认为参验的目的是为了考实,去伪而存真。

韩非把参验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主张“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他认为判断一种意见、言论是否正确,应通过“参验”的方法去考察。“参验”即“参伍之验”,就是把各种情况进行排列、分类,加以比较、研究,进行分析、验证。他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显学》)。韩非参验的方法力求比较、验证的客观性、全面性,强调认识和事实的一致。

他要求在“参验”的过程中采取客观态度,要“虚心”,要“言会众端”,以综合天、地、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比较、考核,而不可偏听偏信。为了判明是非真假,最可靠的方法还是要通过实际的检验。韩非比喻说,判断刀剑是否锋利,就要用刀剑去宰杀动物;挑选马匹,就要将马驾上车跑一次。韩非的“参验”之说重视认识和事实的一致性,但还没有明确提出以社会实践去检验人们的认识。他的“参验”说,对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引证解释

指考核验证。

韩非子·孤愤》:“今人主不合参验而行诛,不待见功而爵禄……故主上愈卑,而私门益尊。”

《战国策·魏策一》:“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之。”

旧唐书·方伎传·玄奘》:“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

章炳麟 《序》:“测量 锦 辽 ,积数岁参验所得为书,名曰《东三省政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