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线六线鱼

更新时间:2023-09-05 20:23

叉线六线鱼,Hexagrammos octogrammus (Pallas,1814),六线鱼科六线鱼属的一种鱼类。

形态特征

背鳍ⅪⅩ-24;臀鳍25;胸鳍18;腹鳍Ⅰ-5;尾鳍35。侧线鳞86~95。

体长为体高3.5倍;为头长3.8倍;为腹鳍起点至臀鳍4.0倍。头长为吻长3.5倍;为眼径4.6倍;为眼间隔7.7倍;为眼后头长1.9倍;为上颌长3.5倍;为尾柄长3.3倍;为尾柄高2.4倍;为背鳍第一鳍棘3.1倍、第二鳍棘2.9倍、第三鳍棘至第九鳍棘2.3倍、最后鳍棘4.6倍、最长鳍条2.1倍;为臀鳍最长鳍条2.6倍;为胸鳍长1.0倍、基底宽2.7倍;为腹鳍长1.8倍、鳍棘3.1倍;为尾鳍长1.2倍。

体中长,侧扁,较低,长椭圆形,背缘和腹缘浅弧形;躯干前半部稍高,腹鳍基部处体最高,躯干长略短于尾长,尾长约为躯干长1.3倍;尾柄宽短,尾柄长约为尾柄高。

头较小,略尖突,背缘低斜,腹缘浅弧形。吻中长,尖圆,吻长大于眼径,约为眼径1.3倍。眼较小,圆形,上侧位,眼球不达头背缘,至吻端的距离约为眼后头长1/2。眼间隔宽平。鼻孔1个,距眼近于距吻端。口较小,端位,斜裂。上颌较下颌稍突出。上颌骨露出,后端宽圆,伸达眼前缘下方。唇厚。上下颌及犁骨具细牙,腭骨无牙。上下颌外行牙扩大,牙带约等宽,前端牙带宽大,侧面狭小。鳃孔宽大;第四鳃弓后具1裂孔。

鳃盖膜相连,跨越峡部,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鳃耙短小,颗粒状。具假鳃。

无鼻棘。眶前骨和眶下骨无棘。第二眶下骨宽长,伸达前鳃盖骨后缘。前鳃盖骨、鳃盖骨、下鳃盖骨及间鳃盖骨无棘。无眼前棘。无眶上棱。无眼上棘,眼后棘,鼓棘和额棘。顶骨无棱棘。眼后蝶耳骨、翼耳骨、后颞颥骨及肩胛骨均无棘。鼻孔具1短小皮管。眼上方具1穗状短小皮瓣,其长约为眼径(见图公式53)颈部无须。

鳞小,栉鳞。胸部及胸鳍前部无鳞。头侧具细小圆鳞,埋或不埋于皮下,颊部不完全具鳞,第二眶下骨无鳞。背鳍鳍条部基底的鳍膜上具细鳞。胸鳍前1/3具鳞。尾鳍前1/2具鳞。吻部、上颌骨、眶前骨、眶下骨、下颌骨、间鳃盖骨和鳃盖条部均无鳞。臀鳍前端向前上至背鳍具47鳞;臀鳍至第四侧线4鳞;第四至第三侧线28鳞;第三至第二侧线7鳞;第二至第一侧线4鳞;第一侧线至背鳍4鳞。第一侧线在头后左右会合向后行于背鳍下方,伸达鳍条部基底下方;第二侧线起点位于第一侧线前端稍后下方,后行伸达尾鳍中部;第三侧线始于鳃孔上部,后行伸达尾鳍中部;第四侧线在腹鳍前分枝,上枝不伸达腹鳍后端,下枝伸达腹鳍基底;第五侧线位于腹下正中,在腹鳍前半部内侧分2枝,伸达尾鳍下缘或止于臀鳍后端上方。

背鳍起点位于鳃盖骨后缘稍前上方,基底很长,鳍棘部基底长略短于鳍条部基底,鳍棘部与鳍条部间具1缺刻,鳍条后端伸达尾鳍基底;鳍棘和鳍条端部略突出于鳍膜;第一鳍棘颇长,约为眼径1.5倍;第二鳍棘略长于第一鳍棘;第三至第九鳍棘最长,约等长,略长于第二鳍棘,后方各鳍棘渐短;最后鳍棘短小,不长于其前棘;中部鳍条较长,略长于最长鳍棘,向前和向后渐短。臀鳍起点位于背鳍最后鳍棘下方,基底长约等于背鳍鳍条部基底,前部鳍条略长,最长鳍条略短于背鳍最长鳍条,鳍条端部均游离,

后端伸达尾鳍基底。胸鳍宽圆,不伸达肛门。腹鳍亚胸位,后端几伸达胸鳍后缘下方。尾鳍宽短,后缘圆截。背鳍、臀鳍、胸鳍和腹鳍鳍条均不分枝,尾鳍具分枝鳍条。

液浸标本暗褐色。背部具暗纹。眶下骨突上缘具1暗色条纹;眼至吻端、上颌骨后端和颈部各具1条纹。胸鳍基部上方具1肱斑。臀鳍端部白色,幼体具7~8条斜纹。背鳍和体侧散布斑纹。胸鳍具斑列横纹。

演化趋势为眶下骨齐全,5块;第二眶下骨长方形,伸达前鳃盖骨后缘;眶下骨具弱棱,无棘;前鳃盖骨和鳃盖骨棱棘消失;背鳍鳍棘增多至18~20,鳍条增多至22~25;臀鳍无1鳍棘,鳍条增多至24~26;鼻孔减少至1个;侧线增至4条以上;椎骨增多。

分布范围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