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3 10:20
崇兴寺双塔,又名北镇双塔,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广宁城内东北隅,位冠中国四大双塔之首。崇兴寺双塔创建年代无文献记载,从塔的结构和风格看,应属辽代中晚期的遗物,因塔北有崇兴寺,故此得名。
双塔的创建年代已无从查考,《盛京通志》记:“崇兴寺,城东北隅。相传唐贞观时建,寺虽毁而塔如新。”石碑资料也有为尉迟恭监修一说, 但据研究者考证,根据双塔的建筑特点,其应为辽代所建。如双塔斗拱的做法和辽开泰九年(1020年)建的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相似,砖作和辽清宁三年(1057年)建的锦州大广济寺塔相同,而细部雕饰又与辽天庆七年(1117年)建的河北省房山县云居寺的南塔相近,因此唐代修建之说似不足信。
明弘治七年(1494年)《增修广宁崇兴寺碑记》中载:“郡城东北隅,有招提曰崇兴寺。考志,乃建于我皇明洪武辛未。前有双塔对峙,中构正殿,后建慈云阁及禅堂。”实际上,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也是重修崇兴寺而非建。现西塔塔身中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崇兴寺塔记》石碑,但字迹已模糊不可辨认。寺前还有几块石碑,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金、元、明、清几代进行过维修,1980年, 塔基、塔座进行了部分修整。1999年, 东塔塔刹进行了维修。2008年, 双塔又进行了大规模整修。
综述
崇兴寺双塔东塔高44.46米,西塔通高42.63米。两塔形制基本相同,皆由塔基、塔身、塔檐、塔顶几部分组成。
塔基
塔基是塔的下部基础。早期塔基较矮,且多用素平砖石砌成。唐代以后,塔基发展很快,分成基台和基座两部分。基座每面宽7米、高3米,外包一层长条石。基台上塔座两层。上层托硕大的莲花座,座上承托塔身,塔身每面都有拱龛,内雕坐佛,外立胁侍,上饰华盖、 飞天 和铜镜。栏板刻曲尺万字纹样。每角刻一力士,作负重状。其建筑雄伟,造型优美,砖雕十分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下层为仰覆莲须弥座,雕有狮子、负重力士和莲瓣。柱间三个壶门中各有一伏狮。座上即十三级塔身。
塔身
塔身是塔结构的主体,崇兴寺双塔是密檐式。第1层塔身特别高,其塔的重点与精华也集中在第1层塔身之上。崇兴寺双塔第1层塔身通高5.65米,每面宽5.05米。塔身第1层圆形倚柱上有阑额,普拍枋,枋上为斗拱,斗拱每面补间3朵,转角2朵,为双抄五铺作计心造,斗拱上承塔檐。檐上覆简板瓦,角脊上置兽,每面正中有砖砌拱形佛龛,内雕坐佛。东塔坐佛皆着宝冠,西塔南面一佛着宝冠,其余各面均作螺髻。龛外两侧各雕一胁侍。龛上雕有宝盖、飞天, 并镶有铜镜。
崇兴寺东西双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段高度不同,以及第1层塔身的装饰不同。双塔塔身各段高度、收分的差异并非当时刻意追求不同,而是双塔并非同期所建。东塔的八方主尊和胁侍,身材纤弱,辽风较淡,与西塔造像风格差异较大,应该是后世维修的结果。
双塔的基座部分差不多高,西塔的第1层塔身高度要明显大于东塔的第1层塔身;同为出檐13层,西塔的檐部更密集,双塔的第1层大檐直径相当,但西塔的第13层檐直径要小于东塔,这些都决定了西塔的收分要大于东塔。西塔主尊须弥座完全位于券龛中。相比东塔,西塔宝盖、飞天的布局较为宽松。而二塔的斗拱却完全是同一形制。
可以发现:由于第1层塔身高度的原因,东塔券龛的高度较西塔要矮,东塔主尊着菩萨装,头戴宝冠,面容清秀,具有女性般柔美的身段,并且上身较长。东塔主尊须弥座并未坐在券龛中,而是直接起于券龛底部的塔身莲座上,有效地解决了东塔券龛较矮的问题。西塔只有正南主尊大日如来一佛着菩萨装、宝冠,其余各面七主尊均着佛装、头饰螺髻。对比双塔第1层塔身的佛像,风格差异较大,通常认为崇兴寺东塔所供奉为八大菩萨。但由于辽宁现存诸塔的主尊与胁侍雕刻安装方法有所不同,主尊通常为雕刻后直接安放于券龛之中,而胁侍在雕刻后要镶嵌于塔身墙面,因而主尊多有丢失。
双塔的第1层塔身正立面每面面阔宽度几乎一致,但西塔的券龛略窄。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估计是,西塔的倚柱两侧类似抱柱的立框宽度比东塔宽,使得西塔塔身倚柱之间的有效宽度较东塔小。北镇崇兴寺双塔由于所选取塔砖的规格相对佛教造像尺寸的比例较大,所以砖缝在雕像上很是显眼,使得其艺术效果不如辽阳白塔等大型砖塔,但仍是辽代雕刻艺术的精品。对比双塔塔身表面所雕胁侍,其风格存在较大的区别。
塔檐
崇兴寺双塔塔檐13层,由下至上逐层内收,每层檐角俱挂有风铃。风铃随风摇动,声音清脆悦耳。塔顶的莲座、宝瓶、鎏金、刹杆、宝珠、相轮均保持完好。塔身每面都有拱龛,内雕坐佛,外立胁侍,上饰华盖、飞天和铜镜。底层檐下有仿木砖雕斗拱,为双抄五铺作。往上为13层塔檐,各层均用砖砌叠涩出檐,逐渐内收。在八角攒尖式的塔顶上,建有莲座、宝瓶、刹杆,顶端装宝珠,是为风磨铜所制,色泽如金而价贵于金。传说,“风磨铜可减弱高空风力,故皇家高大建筑上的顶端饰件和塔顶的宝珠多用之。”西塔中部还镶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崇兴寺塔记》石碑。
塔顶
塔顶又称塔刹。崇兴寺双塔第十三层塔檐做八角攒尖收顶。塔刹一般分为砖制塔刹和金属塔刹两种。崇兴寺双塔采用金属塔刹,分为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通常,金属塔刹都会在下部做一砖制莲座, 上座两层受花, 崇兴寺双塔塔刹的座便有两层仰莲形受花。上有一个宝瓶,宝瓶上置有铁覆钵,上竖鎏金刹杆,刹杆上面有四枚圆形相轮。佛教经典《术语》上说:“相轮,塔上之九轮也。相者,表相。表相高出,谓之相。”其主要是作为塔的一种仰望标志,以起敬佛礼佛的作用。通常来说,相轮的大小和多少可以表示塔的等级。相轮的数目一般采用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等单数,但不知为何崇兴寺双塔只有四个相轮。刹身之上便是全塔的顶尖一刹顶。崇兴寺双塔的刹顶为一铜制葫芦形宝珠。
“禅塔双标”自古即为“广宁八景”之一。若西登闾山绝顶东望,城内双塔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依稀可见,故又有“双标塔影”之称。双塔栖息着数以千计的塔燕。每当旭初升之时,塔景更为可观,红霞招紫燕争飞,白塔刺青天欲堕。故“双塔日出”为古城一大奇观。
1963年崇兴寺双塔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崇兴寺双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理位置
崇兴寺双塔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广宁城内东北隅。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崇兴寺双塔: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出发,路程大约1262千米,约需13小时37分钟。从辽宁省北镇市出发,路程大约40千米,时间约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