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9 14:24
双塘园规划区地处南京老城南部、中华路西侧,南侧紧邻明城墙,西南距中华门不足300米,北距夫子庙约500米。规划范围北至剪子巷,西至上江考棚,南至三条营,东至转龙巷,用地面积约6.98公顷。
对于老南京人而言,双塘园绝对是一个充满文化韵味的地方,就像嚼不烂的槟榔,提起就有一番别样滋味。时光飞逝,双塘园里的故事还在一个一个流传,听的人却不知换了几代。17号正式进行公众意见征询的《双塘园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将对双塘园里的历史遗存,从物质文化到非物质文化,进行不同方式的细致保护。
《双塘园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致力于保护并延续具有典型传统民居特征的风貌区整体格局和风貌 、改善环境以及提升价值。
历史悠久的双塘园地区,历史悠久典故颇多,还有多处名人故居,充满文化韵味。自清末以来的风貌格局基本保留,街巷脉络基本完整。区内众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系当地社区文化生活和情感归宿的纽带,而周围环境的改善和旅游资源点的开发势必将带来该地区区位价值的上升。
双塘园的保护规划将从空间格局、历史街巷、建筑形式与色彩落手,关注细节,尽量保留其中“原滋原味”。双塘园是具有南京明清时期典型传统民居特征的传统住区,因此规划中表示将从整体空间格局保护着手,保护双塘园历史风貌区内由街巷和院落构成的传统住区的空间格局。在高度方面,将严格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现有高度,不得变更。新建建筑高度应控制在2层以下,檐口高度控制在7米以下。
对于历史街巷的保护,规划规定将严格保护风貌区内南北向主街与东西向巷道交织构成的街巷系统,保护街区内有8条历史街巷,历史街巷的名称不得改变,原则上不得拓宽。保护历史街巷内古树、古井、铺地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持现有历史街巷的空间尺度、历史风貌和环境特色。其建筑空间组合仍以传统院落为主,色彩上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兼以木色辅助。
值得一提的是,双塘园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也做的相当不错。非物质文化保护内容包括传统曲艺、民间工艺、重要人物等,共计7项,规划表示将结合现有建筑及环境的修缮改造,落实非物质文化遗存保护的空间载体;利用传统民居维修汇集当地传统的木雕、石作等,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保存民风,利用街巷空间展示传统民俗生活风情;利用名人故居或住所,建立名人博物馆。而在利用的方式上,可以多元化组合,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各种丰富而多彩的利用方式,凡是有利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特色的模式和活动都应该给予支持和帮助。
双塘园的道路与交通可以分为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其中剪子巷、箍桶巷、新民坊、仁厚里和转龙巷为风貌区的主要对外交通道路,而三条营、中营、边营、陶家巷、双塘园等传统街巷构成内部交通系统,规划中明确提出保持街巷原有的尺度、比例和格局,道路以步行为主,满足消防、救护等应急车辆通行条件,限制机动车辆出入规划区。此外,规划地上停车共计30辆,结合风貌区的整治和改建单元设置地下停车场1处,停车位总计约150辆。
在保护和提升历史风貌区的空间环境品质时,要合理利用街巷转角、交叉口和入口地段设置小型开放空间和广场。风貌区内的8条历史街巷均为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箍桶巷等主要街巷在确保机动车应急通行空间的前提下,结合街巷内古树、古井等增加路灯、座椅、绿化等街道设施。一般街巷以步行为主,可结合拐角、古井等设置座椅等设施。而风貌区的绿化重点在街头巷尾绿地,通过见缝插绿,增加风貌区内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绿化环境,提升人居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