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孔鱼

更新时间:2023-04-13 16:16

双孔鱼是云南特有种,仅见于澜沧江下游的勐海、勐腊。 双孔鱼的口部形成吸盘状,借以吸附在石块等表面,铲食石块表面的藻类。作为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能铲食玻璃表面及箱底的苔藓藻类等,使水体清澄、玻璃明亮,故称其为“清道夫”或“食藻鱼”。

形态特征

一般个体体长为100-150毫米。身体近圆筒形,

头侧具有2对鳃孔,在主鳃孔上角具一入水孔,通入鳃腔。鳃耙细小,排列紧密。侧线鳞40-41。背鳍起点在胸、腹鳍起点的正中点;偶鳍臀鳍均小;尾鳍叉形。体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略扁,背部和体侧各具8-9个黑斑,有时成2行。尾鳍具点状条纹,其余各鳍灰色。 头背扁平,眼间隔宽大。吻部有凹陷,并有瘤状突起。 没有口角须。上下唇连合形成一个碗状的吸盘,其上密布环状排列的乳状突,使整个 口部成为强有力的吸着器。正常鳃孔的上方还具一小鳃孔,故名之。 双孔鱼是云南特有种,仅见于澜沧江下游的勐海、勐腊。

生活习性

双孔鱼的口部形成吸盘状,借以吸附在石块等表面,铲食石块表面的藻类。作为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能铲食玻璃表面及箱底的苔藓、藻类等,使水体清澄、玻璃明亮,故称其为“清道夫”或“食藻鱼”。

喜欢栖伏于山区河溪底质多石的河流中,多栖息于急流处,能在静水中生活,是 一种高度适应于急流环境的鱼类。它的两个鳃孔具有独特的呼吸功能,呼吸时水经上 鳃孔进入口腔,使口更专业化而不影响其吸附功能。用口吸附在石块或其它物体的表面,水流从入水孔进入,进行气体交流,而后由鳃孔排出,以代替口的开合。可凭其强有力的口器吸附在水坝 的护坡上,因此又有“爬墙鱼”之称。 每分钟呼吸230-240次,远较其它鱼类为多。以着生藻类、植物碎屑等为食。6-7月河水猛涨时在溪流中产卵。

存在价值

双孔鱼属仅在中印半岛有2-3种,在我国仅此一种。因适应急流生活,口高度进化为吸盘,是生物于环境适 应的不可多得的例子, 在鱼类分类学和比较解剖学上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在教学和科研都是珍贵标本,加之沿河渔民多在产卵季节捕捉,故数量锐减,已濒临灭绝。

分布范围

双孔鱼原产于湄公河流域,已作为观赏鱼饲养而遍布世界各地。

系统发育

双孔鱼的第二与第三脊推骨的椎体是融合的,胭脂鱼科中这两个脊推的稚体有分离也有融合;双孔鱼的顶骨之间无囱门,胭脂鱼科则有囱门。我们在别处曾讨论过这两个构造很难作为演化循序的表征。

双孔鱼有一对发达的侧颗窝(LateraltemPoralfossae),这个窝虽在头骨侧面开孔,但仍然是由顶骨(parietal)、翼耳骨(pterotie)及上耳骨(Epiotie)所组成,与胭脂鱼科的上颧窝以及脂鲤的后颗窝(weif:ma。1962)是同源的构造,所以它同胭脂鱼科具有共同祖征(symPlesiomorph)。加L鱼还具一对颇为发达的下颜窝知btemPoralfossae),一也是由翼耳骨、前耳骨户rooti和外枕骨(ExocciPital)组成、它同胭脂鱼的下颗窝一样。

双孔鱼具舌弧二对,下舌骨(Hypohyal)附着在基舌骨(Basi场al)的背面。基鳃骨(Basibraneh)4块,T鳃骨(Hypobraneh)2对,咽鳃骨(pha即ngobraneh)3对。这些构造在相同类型之中不很固定,所以不作为系统发育分析的标准。几双孔鱼的第五对角鳃骨(Ceratobranch),即一般所称的下咽骨,有二排柔软的鳃耙,完全没有“下咽齿”,同Ramaswami观察的结果相符。我们在胭脂鱼科见到一排“下咽齿”,系内面一排鳃耙骨化而成,这种齿不同于鲤科鱼类所具的标准下咽齿,是标准下咽齿出现以前的一种构造。

双孔鱼前面四个脊椎骨的构造,Ramaswalni已有较详细的叙述,我们只提其中一部分。第二和第三脊椎的神经棘,Ramaswami的叙述还没有搞清楚,好像它不成一个复合体。其实,依我们看,他所指的na3(第三神经棘)和P3(第三神经棘侧突)就是二、三脊推骨神经复合体。这个复合体在脂鲤是一片的(weitzmanl%2);胭脂鱼科也是一片的;鲤科有三种情况,一种同胭脂鱼科一样就是一整片,一种与双孔鱼科一样中央是一片薄片而两侧有两个侧突·还有一种只有两片较本的侧突而没有中央薄片p这样,这个复合体在一个科中有这样不同情况就很难作拘科级刁系统发育判断的标准。_

双孔鱼的口裂前面以前上领骨为界,侧面则以上领骨为界,所以,它的组成同胭脂鱼科相同,都是共同祖征。另外,双孔鱼的基枕骨的腹面只有很简单的咽突.后面留有小分叉,同时咽垫完全没有发展起来,这些构造同胭脂鱼的情形同是共同祖征。双孔鱼的第二脊推骨有背突也有腹肋,而且腹肋与第四脊椎骨的腹肋相接合。背肋和腹肋是Ramaswami曾经采用的名称,但是背肋,现改称为背突(Dorsalproeess)。双孔鱼的脊椎骨4+36个,尾上骨(Epural)一条,尾下骨(Hypural)6条。+2),第三尾下骨和尾杆骨不连合,尾鳍条10+9。

最后,我们尚须提到进水鳃孔。这个孔位于双孔鱼寻常鳃孔的上角,从其内面瓣膜方向可以看出是进水孔,水由此进人鳃腔,然后从寻常的鳃孔流出。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仅限野外种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