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震颤

更新时间:2021-01-28 10:44

单凭双手震颤不能诊断为帕金森病。因为引起双手震颤的原因可以有许多。我们首先应该了解震颤有多种类型。根据震颤与随意运动的关系,可以将震颤分为以下几类: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意向性震颤、其他震颤。

原因

静止性震颤:是在静止或肌肉放松状态下出现的节律性震颤,一般频率多为4-g次/秒,一般要比单纯性震颤稍慢,幅度稍大,而比动作性震颤的频率快,幅度略小。在静止状态下出现,运动时减轻或消失,多以肢体远端比较明显。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常伴肌张力增高,于检查时可发现齿轮样或铅管样强直,在头颈伸屈及肘、腕关节被动活动时容易发现。其键反射可以正常,也不伴病理反射和感觉障碍。震颤累及的部位、震颤频率与幅度具有特征性;震颤是否影响运动功能取决于震颤的严重程度。

姿势性震颤:是在身体主动地保持某一姿势时出现震颤,多见于肢体的远端,震幅较小者,肉眼觉察不显著。偶尔也可能在动作时震颤略微明显,但大多在固定某一姿势时最为明显。一般较静止性震颤细而快,一般频率8-12次/秒。临床上常见的姿势性震颤有以下3种:①变异性生理性震颤。系生理性震颤强化所致。如应用肾上腺素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低血糖、情绪紧张、焦虑、惊恐、疲劳等引起的震颤,也见于可卡因、酒精中毒和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认为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调节反应增强有关。②家族性震颤,也叫单纯性震颤或特发性震颤。它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震颤,可以发生于各年龄段,震颤的幅度随肌肉紧张程度而变化。震颤主要见于上肢远端,累及下肢较少,口唇、下领、舌等部位也可以发生。注意与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小脑病变引起的动作性震颤相鉴别。③扑翼样震颤。系由于既有基底节病变又有小脑性共济失调而引起。此种震颤比较粗大、节律较慢,呈对称性累及四肢,肌张力高低可变。这种震颤颇似鸟类扇动翅膀样,故名扑翼样震颤。主要见于肝豆状核变性肝性脑病、尿毒症等代谢性脑病。

意向性震颤:也称动作性震颤。是指出现于随意运动时的震颤。特点是在随意运动中或将要接近目标时震颤最为明显,主要见于小脑及其传出通路病变时。意向性震颤也可以不伴肌张力的减低,只是在肢体运动时才出现。

其他震颤:如瘾病性震颤,大多数为动作性震颤,也有呈静止性震颤者。震颤多限于一侧肢体或波及全身。幅度大小不一,常无一定规律。多数较为粗大,有时呈摇动状。分散患者注意力时,震颤往往缓解;集中注意其震颤部位时,症状多加重。常有心因性诱因或伴有瘾病的其他征象。

检查

根据患者经常出现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饮酒后减轻,有家族史,不伴神经系统其他症状体征,应考虑特发性震颤可能。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因类型可以作出诊断。①伴其他神经系统体征,或震颤发生前不久有外伤史。②由物、焦虑、抑郁、甲亢等引起的生理亢进性震颤。③有精神性(心因性)震颤病史。④突然起病或分段进展。⑤原发性直立性震颤。⑥仅有位置特异性或目标特异性震颤,包括职业性震颤及原发性书写震颤。⑦仅有言语、舌、颏或腿部震颤。

Ⅰ级:很轻微震颤(不易发现)。Ⅱ级:易发现的幅度不到2cm无致残性震颤。Ⅲ级:明显的幅度2~4cm部分致残性震颤。Ⅳ级:严重的幅度超过4cm致残性震颤。

鉴别诊断

主要与帕金森病相鉴别。

(1)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通常所说的昏睡性脑炎所致帕金森综合症,已近70年未见报道,因此该脑炎所致脑炎后帕金森综合症也随之消失。近年报道病毒性脑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样症状,但本病有明显感染症状,可伴有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脑脊液可有细胞数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减低等。病情缓解后其帕金森样症状随之缓解,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2)肝豆状核变性:

隐性遗传性疾病、约1/3有家族史,青少年发病、可有肢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具有肝脏损害,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缓解方法

出现双手震颤的患者中药滋肾养肝就是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避免其继续破坏,促进其功能的恢复,进而达到改善或消除震颤的目的,应立即就医找出病因,及时治疗。饮食尽量清淡,勿食辛辣口味食物,不酗酒不抽烟如果对药物治疗不理想,或是很严重,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帕金森病的止颤治疗相同的。这种病不能根治,但是通过积极及时的治疗,能够控制病情延缓病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