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枪马坤

更新时间:2023-07-15 02:16

《双枪马坤》是2001年大块文化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丹尼尔‧赖维。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一本传记,作者从上千份文献、数百本参考书籍和与上百位相关人士的访谈当中,试图建构一个人物的生平,并且用一个人物来反映历史。

这个人叫做莫里斯‧柯恩(Morris Cohen),他不会说几句广东话,也写不来中文字的复杂笔画。而很多中国人听不懂柯恩带著家乡口音的英文。然而,柯恩这个生於波兰的冒险家,这个偷扒赌骗无所不精、打过警察坐过牢、爱吃爱钱的矮胖个儿犹太人,竟被近代中国尊为国父的孙逸仙看上,随侍在旁当保镖,还得到一个「双枪马坤」的外号。

作者从柯恩的童年开始,讲他在英国伦敦的犹太聚居区过著穷苦日子,并描述犹太人自十九世纪以来的坎坷遭遇;然後从柯恩去加拿大加入开垦行列,讲到十九世纪欧美移民在加拿大拓荒的辛苦过程;从柯恩与中国人的交往,讲到早期华人在海外所吃的苦与所受的歧视;从柯恩对孙逸仙的崇拜,讲到现代中国建立的过程中那一段纷乱的历史。

作者简介

十九世纪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开始入侵中国,从此中国政治的千变万化都与外国势力脱不了关系。洋人与中国人打交道,希望拓展自身的利益与影响力。本地的政治人物也常倚靠外力,增加自身的政治实力。孙逸仙展开容俄联共政策时,需要俄籍顾问包罗廷(Borodin)帮他建立国民党内部的体制与黄埔军校。蒋介石於民国二十年代开始「剿匪」,则仰赖德国的军事顾问福森豪根帮他训练军队,并拟定各类战术。除了上述声望显赫、对於中国近代史确实曾发挥影响力的外国人士外,曾担任孙逸仙贴身侍卫的「马坤」,则扮演著不起眼的跑龙套的角色。

马坤,英文原名为Morris Cohen,为波兰裔的犹太人。帝俄时期由於种族冲突因素,举家搬迁到英国伦敦。作为社会最低层、且饱受歧视的犹太人,马坤自小在伦敦的下层阶级住宅区内便学会了各种偷、拐、抢、骗的伎俩。少年时期就因为窃案而被送入感化院内。其後配合大英帝国的海外开拓计划,则又飘洋过海被遣送到加拿大。马坤在加拿大也并未改过自新,仍旧不时干起游走於法律边缘的勾当。

这样的痞子型人物由於时常出入中国移民开设的赌场,也因此与当地华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有趣的是,他居然还加入了同盟会。在偶然的机会下,马坤只身前往中国。并靠著他浮夸的三吋不烂之舌,说服孙逸仙收留了他。从此以後,马坤的人生开始有了重大的转变。一方面他在中国只是个不起眼的角色,说难听一点,他只是具有外籍身份的保全人员罢了。但是马坤面对不熟悉中国政治的外国媒体时,则刻意吹嘘自身对於中国政治的影响力。在中国仅为「少尉副官」的马坤,回到加拿大时却宣称自己是「马坤将军」,当地媒体更尊称他为「远东事务专家」。

关於马坤这样的人物,实在很难给他一个公允的历史定位。若从单纯的道德层面来看,马坤实在是不折不扣的痞子。年轻时代进出监狱多次,更是法院传唤的常客。喜欢吹嘘自身的地位,膨风能力一流。不过值得深思的反倒是,为何这种三流的人物可以进入中国的政治圈(尽管他的影响力不高),而且能侧身於大人物的周围?说穿了,这反而证明了当时中国当权的政治人物的层次也高明不到哪。

蒋介石年轻时也曾在上海从事投机生意的勾当,终日声色犬马,因而罹患梅毒(马坤年轻时也得过淋病)。为追求权力,甚至与清帮头子杜月笙结盟。孙逸仙或许带有「书生」的头衔,但於广州军政府时期,为扩充财源,也搞起向当地商家勒索的勾当。阅毕此书,马坤的一生不仅充满各种荒惮怪异的事件,其实更对中国近代史做了最大的嘲讽。(文/刘志伟,文字工作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